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层医院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心得与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层医院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心得与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R56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4(c)-133-02

支气管哮喘(asthma)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的门诊常见病,常伴有喉间痰鸣,以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主要特征。儿童与成年人都可发病,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将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近8年来,我院收治支气管哮喘96例,均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现就其治疗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96例中,男40例,女56例。年龄2-58岁,平均年龄30岁,病程最长者30年,最短者10个月,平均病程12年,全部符合哮喘协作组制定的诊断标准,并按全国哮喘防治协作组制定的病情分级标准分为轻、中、重度哮喘。轻度36例,中度40例,重度20例。将全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在年龄、体征、病情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

1.2临床症状及体征

哮喘发作前,大多有鼻痒、喷嚏、喉痒咳嗽、胸闷等先兆症状,多在夜间突然胸闷窒息,甚至发生呼吸困难,呼气延长,伴哮鸣。哮喘病发作时气道可逆性狭窄并导致呼吸困难,临床表现为气急、咳嗽、咯痰、呼吸困难、肺内可听到哮鸣音,尤其是呼气时哮鸣音更加明显[1]。

1.3治疗方法

急性发作期:一般而言,哮喘急性发作,病情急重时,以西医治疗为主、中医为辅,快速平喘解痉。西医常规治疗:以面罩吸氧或鼻导管吸氧纠正缺氧状况;解除支气管痉挛可选用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或博利康尼或喘乐宁气雾剂,或用氨茶碱平喘解痉或用必可酮气雾剂,若无效可根据患者情况用异丙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同时根据化验结果对致病菌不明确的哮喘患者,一般选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控制感染、平喘治疗;对危重患者或哮喘持续状态有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指征者,行气管插管人工机械通气。中医治疗:在哮喘发病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痰为哮喘之夙根,痰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也是疾病转归的重要环节,故祛痰化痰应贯穿治疗始终。中药治疗药麻黄9 g、杏仁10 g、蝉衣10 g、僵蚕10 g、苏叶10 g、苏子10 g、地龙10 g、石菖蒲10 g、白芍15 g、白果10 g、五味子10 g、川贝9 g按比例搭配煎服,对于祛风解痉,控制发作有一定作用。清肺化痰可饮(土茯苓、鱼腥草、桑寄生)合千金苇茎汤加桔梗,亦可静滴鱼腥草注射液,口服鲜竹沥液或化痰口服液等。

缓解期:这一时期通常采取中医治疗,以培补肺肾为主,同时结合西医的缓解期预防用药。哮喘反复发作,肺气日渐耗散,延及肾阴,肾气虚损,故缓解期治疗宜以培补肺肾、从本调治为主,祛邪也是防止复发的关键,在培补肺肾同时给予祛痰药和化瘀药可获出奇制胜之效。对于肺脾气虚者宜培补肺肾、温肾纳气兼活血化瘀、祛痰利窍,予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药用:黄芪30 g,白术12 g,防风、陈皮、半夏、射干、紫菀、茯苓各10 g,甘草3 g;对于肺脾肾不足者应滋养阴液兼祛痰化瘀,予金水六君煎加减治疗,药用:当归、熟地、半夏、陈皮、射干、紫菀、款冬花、茯苓各10 g,甘草3 g。以上药物均每日1剂,分3-4次服用。若属气阴两虚、肺肾亏损者宜益气养阴、补益肺肾兼祛痰化瘀,方用参蛤散合生脉散加山茱萸、葶苈子、当归、款冬花、麻黄。剂量可视年龄、体质酌情增减。西药仅用氟替卡松气雾剂吸入,每次125 L,3次/d[2]。

治疗组同时应用中药和西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上述西药治疗,应用抗生素(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氨茶碱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泼尼松或地塞米松)等。

2 结果

2.1疗效标准

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的哮喘的疗效评定标准。临床治愈:不需任何平喘药,保持无症状1年以上者;显效:偶用平喘药即可缓解;有效:哮喘症状有所减轻,但时常仍需用药物治疗,或缓解期延长,发作次数减少,发作时间缩短者;无效:症状无改善。

2.2疗效结果

两组临床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多种炎性细胞、炎性介质及细胞因子参与的慢性非特异性气道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高反应性,并可引起气道缩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及呼气性呼吸困难等症状。西医治疗,主要以支气管舒张剂和糖皮质激素为主,对抗炎和扩张支气管的作用迅速、强大,对控制急性发作有较好的疗效,但易复发,激素副作用等缺点也比较明显[3]。

中医认为,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痰鸣气喘疾患,其病理因素以痰为主,伏痰(宿痰)内停,蓄于肺窍,被外邪诱发,引动伏痰,气动痰升,痰气交阻,气道阻塞所致,其病位在肺,与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有关。在发病机理上责之为“正虚邪实”,“正虚”为肺、脾、肾三脏之虚,功能不足;“邪实”为外邪袭表,痰浊阻肺,肺气上逆,发为喘咳哮鸣。预防哮喘急性发作应以补肾纳气为主。采用冬虫夏草、西洋参、银杏、山药、山芋肉、淫羊霍、附子、肉桂等滋阴助阳、健脾益气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急性发作期方药中的麻黄、桂枝、细辛、干姜可抑制气道炎症、细胞浸润,抑制炎性介质释放;石膏、地龙、黄芩既能达到清肺热的作用,又能增强平喘之功效[4]。

总之,支气管哮喘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快速平喘解痉,同时用中药以培补肺肾,将祛痰化瘀贯穿始终,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张群. 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体会[J].中国民间疗法,2006,(6):10.

[2]刘小凡. 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优势[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4,(1):93-94.

[3]钟南山,徐军.哮喘发病机制及诊断新进展[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5,18(5):136-139.

[4]赵越.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3-284.

(收稿日期:2007-03-20)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