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语境入手欣赏诗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语境入手欣赏诗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诗词欣赏应立足于语境,以语境为切入点,既要就文字本身进行研究,又要知人论世,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走进作者所生活的时代,和作者同呼吸共命运。同时,通过了解作者在诗词中运用的各种表现手法,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欣赏,并从作者所提供的语境中去把握诗词的风格特点,以及诗画合一的优美意境。

一、结合语境琢磨文字体深味

在诗词欣赏中,文学史上有许多佳话能够给人启迪。其中有一则“推敲”的故事,说的是中唐那“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贾岛,一次为《题李凝幽居》中的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煞费苦心。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贾岛琢磨的痴了迷,无意中冲撞了时为京兆尹的韩愈的车骑。韩愈得知缘由,说那还是用“敲”好。从此二人成为忘年交。月夜,怎样知道池边的树有鸟宿?推门悄然无声不会惊鸟,敲门之声惊鸟方知“鸟宿池边树”。古人往往在诗文中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来表现幽静之境,作者选用“敲”字,也更好地营造了这种幽静的氛围。王安石的诗“春风又绿江南岸”,这“绿”字据说先曾用“过”、“满”、“入”、“到”等字,王安石都不满意,最后定夺为“绿”,它与“春风”、“江南”的语境是很有关系的。

二、结合语境知人论世把内涵

“知人论世”最早是孟子提出来的,他曾说过:“颂其诗,诗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他主张在欣赏的过程中,要了解作者,与作者交书本上的朋友,从而进一步地认识他们的诗文。

把诗词的语境与知人论世融合起来,也许是欣赏者最容易考虑到的。譬如在诗词史上,人们常以“诗史”评价汉末的建安诗和盛唐的杜甫诗。曹操的《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被视为“诗史”的代表性作品,它真实反映了东汉末年董卓之乱后诸侯产生的彼此争斗以及百姓在战乱中的灾难。不知道这一历史事实,就难以理解“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的特定内涵。唐代孟郊的《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所谓“昔日龌龊”,说的是他曾两次参加科考都金榜无名,第三次应考,终于如愿以偿,那高兴劲儿从心头涌上笔尖。

三、结合语境体会表现手法及风格

自《诗经》之后,其所确立的比兴手法在诗词领域为人们广泛运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比兴的经典例子,暗喻的是那出嫁姑娘的美艳。李白所说的“黄河之水天上来”也是绝好的比兴,它们的表象意义与实际意义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却又是吻合在同一语言形式之下的。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那秦时的明月固然是汉时的明月,汉时的关固然是秦时的关,不过王昌龄的根本意思是秦汉的明月同时是唐朝的明月,秦汉的关同时是唐朝的关,语境之下是江山的不变和人世的巨变,借此生发出世无英雄的感慨。又如刘禹锡《乌衣巷》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也是在说世事的变迁,富贵者没有长富贵。它没有直言,而是让人从他所提供的语境中体会委婉含蓄风格中表现的特定含义。这些吊古怀今的诗句,都暗含前后比照的关系,皆“言近而旨远,言在此而意在彼”,风格委婉而含蓄。

四、结合语境感知诗画合一之美

苏轼曾赞美王维诗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摩诘之诗如“江流大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一联创造出与水墨丹青相同的意韵,“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中一个“直”字,显示孤烟的劲拔,一个“圆”字,显示落日的苍茫,色调壮丽奇特。

其实并非单王维如此,许多优秀的诗词,都是意味隽永的画幅,尤其是其中的佳词丽句,更是诗人的匠心独运。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一枝红杏出墙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无一不是诗画合一的佳句。

五、多读熟读培养语境的感受能力

对诗词语境的把握,还需要学生自觉地培养对语境的感受能力,对诗词有一种欣赏的敏感。培养的途径之一是多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是读书与写作的关系,其中蕴含了读者对“书”——或诗或词或文等的感受,失于感受也就失于领悟。途径之二是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则能自然对诗词的意蕴别有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