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网络舆情排行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网络舆情排行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面对如此纷繁的网上声音,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08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将网民普遍关注的BBS论坛作为样本,截至2007年11月20日。统计出2007年最受网民关注的20个事件如下:网络民意≠民意?

关于网络民意是否代表民意,有人说中国的网民有3亿,真正在网络上留言发表意见的却是少数,而且以年轻人居多,因此,网络民意的代表性是有局限性的。他们认为,没有实名制的网络,如果不能够保证本身的可信性,是不可行的。也就是说,网络民意、网络代表不能够取代法律赋予权利的人员。

“网民首先是公民,每一个ID后面都有一个真实的人”,网名“坊间佳平”认为,更多的网民是“隐身的公民”,“如果都选择以‘隐身’示人,而不是以真实姓名与身份参与社会事务,由谁来为‘网民’的言论负责”?他表示,最终以制度明确公民权利,并保障公民权利的充分行使,使得权利和义务相得益彰才是网民参政的根本目的,“让虚拟回归现实,让网民回归公民”。

“网络也有着目前还无法回避的缺陷”,网名“坊间佳平”分析,网民代表性并不全面,比如,网民大多只是年轻群体、城市居民,农民和老年人群体很少,代表他们声音的呼吁就比较弱。同时,网民议政水平普遍较低,“网络催发了网民的民主意识的觉醒,但说话的权利在网络匿名的情况下容易导致滥用,但另一面,如果网络监管太严,这个通道又会梗阻。”

有关专家认为,在互联网中,任何人、任何组织都可以随意将其意见、建议或者各种信息广布于上。因此一些虚假信息、侵犯他人隐私甚至违反道德和法纪的信息就有可能被一些道德败坏和不法之徒传播到互联网上,当这种信息肆虐,随之而产生的“网络民意”就是一种非理性的民意,进而会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另外,互联网会成为一些网民的情绪宣泄地,大量非理性的网络“暴力言语”也会使其他网民深受其害。

针对互联网存在的这些负面特性,专家认为“网络民意”未来的发展,必须依靠国家和政府的力量,借助法律及技术等手段,清除互联网管理“盲区”,实现“网络民意”由隐匿性、非理性向制度化、有序化转轨,如尽快建立网络实名制,让网民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从而使互联网在推进民主政治、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