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独自踏月归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独自踏月归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

艺术·美景·浪漫——这就是烟霞洞。

这里,除了禅坐洞中吴越时期及宋元时期佛教造像艺术;除了峰岩叠翠,绿荫蔽日的自然美景。更为浪漫的是,这里曾有胡适一段“犹如神仙生活”般风花雪月的故事。我喜欢他当时在这里写的那首诗“依旧是月圆时,依旧是空山,静夜。我独自踏月归来……”

烟霞洞边的清修寺,胡适在1923年6月从上海来到杭州,曾密会尚在杭女师读书的“表妹”曹佩声。他来到这里租到了大殿东边的两间小斋房,与曹佩声开始了他们一个暑假的同居生活。

当年,徐志摩来杭州游玩,发现了胡适的“秘密”,曾经调侃那一段时间的胡适是“返老还童”了,并鼓励他要“革命”,但胡适遭到的却是江冬秀的“菜刀舞”。徐志摩为之写诗空叹:“隐处西楼已半春,绸缪未许有情人。非关木石无恩意,为恐东厢泼醋瓶。”胡适也自我安慰:“情愿不自由,也是自由了”。但是,胡适在烟霞洞与曹佩声一起生活的时光让胡适铭刻一生。

胡适曾在日记中写到:“我这三个月中在月光之下过了我一生中最快活的日子。”

当年山中的桂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三十几个轮回了。胡适也没有再回到美丽而伤心、埋藏着他一生秘密的烟霞洞去看看。在那3个月的“神仙生活”中,胡适写了不少的诗,其中很多是为心中的“娟”所写的,比如关于“梅花”的诗,这个“娟”小时候以“梅花”自比。这些诗后来结集为《山月集》,一直没有公开出版。

今天,在这座寂静的空山,我们还能找到默默地陪伴着烟霞洞,陪伴着当年胡适住过的那个老屋。不过,我们再也看不到胡适亲笔写的白话诗,当然也找不到胡适、曹表妹留下的任何爱情痕迹,听不到他们当年在这里的欢声笑语。廊柱上,我只看到这样一副对联:“四大空中独留云住,一峰缺处还看潮来。”读来亦是耐人寻味。

胡适和曹佩声最后一次见面是在1949年2月的上海,胡适即将离开大陆,当时曹在复旦。两人从此天各一方。她被调到沈阳农学院,1958年退休,1973年在安徽乡下去世。一生没有出嫁,在凄凉中离开人世,临终前她留下遗言,一定要把她安葬在胡适家乡安徽绩溪上庄村杨林桥边的小路旁,因为那是胡适回家的必经之路。到死她都不知胡适早已在十多年前去世,巧合的是,他们相距11岁,两人都在这个世界上活了71年。

胡适的这段情缘,也许已经随之而去,也许永远留在了烟霞洞的静夜里、月光下、空山中……

(2)

除了胡适,烟霞洞附近留有太多名人足迹。

民主义士任鸿年悲愤投井的壮举;无政府主义者师复、数学家胡明复、乐清人化学家朱昊飞的墓地;郭沫若与美女徐亦定那段无果而终的爱情故事;上海滩“文妖”张竞生只因“文人相轻”而无辜被捕之遭遇;名厨金复三居士的素疏席以及与之间名扬中外的“国共西湖会谈”……这里的每个故事都让后人津津乐道、回味不已。

沿洞东侧崎岖的小路上南高峰,山路两旁的奇岩怪石上遍布前人题刻,虽大多漫不可识,但细细读来,仿佛也有故事。向上攀登不一会,竟于山腰处“巧遇”明复墓,墓碑上有字:“中华民国十八年七月廿一日,中国科学家胡明复葬于此,蔡元培敬(题)”。墓茔甚简朴,四周环境也杂乱。

然而,站在此处东望,钱江美景尽收眼底……

从烟霞洞前折回,又见洞前那块竖立的“烟霞此地多”石碑,不禁让我默念起胡适那段动人美妙的诗句:“依旧是月圆时,依旧是空山,静夜。我独自踏月归来,这凄凉如何能解?翠微山上的一阵松涛,惊破了空山的寂静。山风吹乱了窗纸上的松痕,吹不散我心头的人影。”依稀觉得烟霞洞的那些美好故事就发生在昨天。

来时,虽然自作聪明地转了一圈南高峰山脉,累得气喘吁吁,但却收获良多。回程天色已暗,静夜如至,久雨过后,眼前漫山遍野的茶树,青嫩含翠绿,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茶香,陶醉中,竟也诗情满溢,瞎编词一段:“翠微山上春风依然,烟霞洞前圆月仍见。二十三年别离而今容颜不在。山风空响,人事渐远。胡不归,我独自踏月来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