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农业产业链金融的浙江特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业产业链金融的浙江特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浙江启动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试点工作迄今一年有余,时间并非最早,且受农业产业条件所限,规模也不可能最大。但秉承“农业产业链金融是方法而非产品”的基本理念,浙江银监局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实践道路。

试点背景

开展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是基于对浙江“三农”金融发展形势的深入认知和综合研判,体现为三个“必然要求”。

(一)对接浙江“大三农”金融服务的必然要求。

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农业产值占总产值不到5%,但依托于发达的市场经济和县域经济,农业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走在前列,“大三农”特色突出。由于走的是一条资本密集型、科技密集型道路,其投资规模更大,资金使用周期更长,资金管理要求更高,对金融需求的依存度大幅度提升,必须引入相匹配的新型金融服务手段。

(二)提升浙江农村金融服务质效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浙江农村金融服务取得了长足发展,服务网络更加健全,金融产品更加丰富,服务方式更加亲民。但总体来看,其理念和模式仍沿袭“要抵押、要担保”的传统套路,严重制约金融服务可得性的进一步提升,同时造成“两链”(指担保链、资金链)风险和信贷产品与客户需求的脱节。因此,为实现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新突破,必须从理念和方法上寻求变革。

(三)引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十年来,受益于改革红利及县域经济增长,浙江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快速发展,存贷款居全省首位,各项监管指标均达到“好银行”标准,金融支农主力军作用突出。但不容忽视的是,其内部管理粗放、核心竞争力不突出、风险控制能力弱等短板始终未得到有效加强,难以应对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其他银行下延等多重挑战,必须寻找有力抓手推动转型发展。

阶段性成果

经过一年多探索,在监管部门引领下,各试点机构夯实试点基础,推动产品创新,跟进管理转型,初步构建形成产业链金融服务新格局。

(一)多点开花,试点探索全面开展。

按照“自愿报名、保证质量;有进有出、控制总量”原则,浙江银监局先后启动两期试点遴选,约2/3的农金机构报名,最终24家机构获得试点资格,各地市至少1家,形成“星星之火”之势,其州致力于打造示范区。截至目前,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已覆盖全省十大主导特色产业、约40个细分农业行业,形成多项研究报告;推出“茶链通”“农链通”等专项产品近30个,为浙江农村金融服务注入新生力量。

(二)因地制宜,形成六大特色模式。

1.按风控技术划分,形成“动产担保”和“信用担保”两大模式。一是动产担保模式,即锁定预期现金流为担保品,直接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目前,浙江辖内半数以上试点机构已尝试推出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下的动产融资产品;已纳入担保品的种类包括:应收账款(以订单、合同、发票等为凭证载体)、存货、资金流水(以POS机交易额度、银行资金转账记录、网商交易电子记录为载体)。二是信用担保模式。将内生于产业链交易的商业信用转化为银行信用。如,银行与政府、农业园区管委会、行业协会等第三方组织共同确定授信名单;又如,与“信用村镇”建设相结合,基于农户信用档案分析开展产业链批量授信。

2.按服务模式划分,形成“核心企业带动型”和“非核心企业带动型”。一是“核心企业带动型”。核心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上下游提供直接增信,如为上下游缴存保证金、提供应收账款担保或抵押物,银行机构据此批量发放贷款。目前该模式在各试点机构已广泛运用。二是“非核心企业带动型”。在缺乏优质核心企业的情况下,通过农业产业链“三流”(指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下同)的分析和管理,实现对各环节、各主体的分别增信。该模式下,相关主体并未统一纳入金融服务安排,彼此间也并不承担实质连带还款责任,为松散型产业链的金融服务思路。

3.按服务对象划分,形成“微小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和“产融结合模式”。一是“微小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典型如温岭合行“细胞法”,主要服务两类对象:小型农业产业链(可能仅有两个环节)、由多个细分行业组成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产业链规模较小,环节简单,银行机构通过建立合作项目将其串联起来,联结方式既有信用担保,也有动产担保,形式相对灵活多样,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金机构服务范围有限(仅在县域),或产业链发育不足、链条较短等问题。二是“产融结合”模式。该模式下,银行成为“产业专家”,通过与专业第三方合作,输出先进生产经验,提供咨询服务,结合金融服务深度介入,引导产业发展。如嵊泗联社建立了贻贝产业的技术引导和输出机制,并以此扶优限劣,发放产业专项贷款。

(三)以点带面,推动内部管理转型。

1.业务流程精细化。在推进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方法落地的过程中,“眼见为实”“交叉验证”“现金流测算”等工作成为必选动作,有效解决贷款“三查”不到位问题。

2.管理流程精细化。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涉及客户众多,各机构普遍采取“一链一策”的审批方式,由总行调动各部门、各支行提供一揽子服务,并带动相关流程的优化再造,推动扭转农信社“大支行、小总行”传统模式。

3.后台支持能力提升。多家机构自主建设产业链金融服务信息系统,将产业链各节点信息通过图形、数据等形式予以刻画及展现,不仅有效支持业务开展,也使科技研发和引领业务的能力得到锻炼。

存在困难与问题

从客观方面看,浙江农业产业链发育程度总体较低、结构松散,利益联结机制不稳,抗风险能力弱,对风险控制能力的要求更高,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控制能力短期难以匹配。

从主观方面看,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机构重眼前、轻长远,抵押、担保信贷文化根深蒂固,探索创新意愿不足。从实际情况看,即使产业环境、经营管理水平相似的机构,其试点工作进展仍存在较大差异,表明主观认识问题是试点工作面临的最主要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