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综合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综合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读书时得出的经验,有着深刻的道理。但是现今的语文课堂很多已失去了学生的琅琅书声,却充斥着教师繁琐冗长的理性分析,学生朗读的机会大大减少,有时只能是走马观花,无法真正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大力倡导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从不同角度去触摸语言文字,这对学生感悟语言材料、积淀语感、积累知识、提高能力、形成语文素养是大有益处的。

一、朗读是积累语汇、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

“三分文章七分读。”它给出了读书的量化目标。传统的语文教学,朗读、背诵是基本的“硬件”。凭着这种略带强制性的教学手段,学生们受到古贤先圣的思想熏陶,道德感召,智慧启迪和情感滋润,尤其是让学生趁着记忆力旺盛的少年时代广读、多背积累了一笔终身受用的语汇财富。通过大量的朗读、背诵,就把纸上的文章变成了心上的文章,心上的文章积累多了,死的语言材料就会慢慢转化为活的语感能力。有了语汇的丰富积累和语感能力的养成,语文教学中其它教学目标的实现就变成了有源之水,容易得多了。例如,通过积累,学生的知识视野变得越来越宽广,思考分析问题时就能上下连贯,综合考虑,思维就具有了广阔性和敏捷性。笔者认为,现行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都是一些经典之作,文质兼美,无论从思想内容上还是表现形式上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指导学生对适宜朗读的课文、精彩片段、形象丰富的语言材料加以反复的朗读,甚至背诵,篇篇入心入骨,就能让学生得到广泛的积累,语感能力也必定会大大提高。

二、 朗读是激发联想与想象,领悟审美的捷径

在语文教学中,有时会碰到这样的困惑:教一些内涵丰富、立意深刻、情景交融的课文时,教师花去了大量的时间备课,课堂上也自认为分析得很全面很透彻,但学生仍一脸迷惑,不甚了解。这时,你不妨少讲多读,因为这类文章离不开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要理解其中的韵味是有困难的。而在教师精心指导下反复朗读,就能激起学生结合文字材料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把文字变成图画,把零碎变成系统,帮助学生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世界。如教《春》一课,朗读就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先让学生欣赏艺术家的配乐朗读录音,再具体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反复朗读,通过审美想象,用声音塑造春天形象,传达内心感受。读着读着,学生眼前仿佛出现了春草、春花、春雨……,学生沉浸在趣味无穷的境界中,也走进了作者心中的乐园,走进了一个春草如茵、春花竞放、春风拂面、春雨迷的旷野,在春天旷野的时空中任意翱翔。

所以,语文教学不能一讲到底,要重视朗读。只要朗读方法指导得当,学生在朗读中能唤起对生活的体验,引发联想与想象的乐趣,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使学生获得深刻的语言洞察力和透视力,达到“饮水入口,冷暖自知”的境界。从而真正领悟文章深层意思,领略、欣赏、品味文章的艺术美,从而提高审美情趣。

三、朗读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方式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朗读与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朗读对写作有着重要的作用。要使学生的 写作水平尽快提高,并在写作时思维敏捷、熟练,就必须大量阅读名作、名篇,仔细朗读精彩片段,在朗读中得到写作灵感和启迪。

1、巧借妙用,练笔捷径

传统认为,读懂别人的文章的最终目的是自己学会写文章。这看法虽然不一定全面,但在实际生活中,读着别人文章中的有用的东西(如精彩的片段、巧妙的构思),自己自然有着由衷的激情,会产生一种写作的冲动和灵感,非得把它写出来。记得初中时代,语文老师就要求我们,每学一篇课文,就要模仿这篇课文的写法习作,并引导我们翻出新意,超出模仿,探索出写作的路子。尽管这种做法在今天看来是很落伍,比较呆板,但那时的确受益匪浅。

这种教学方法我还常用于教学之中,如教《石榴》一文,让学生反复朗读2-6段,仔细品味作者紧紧抓住“最可爱”三个字依次描摹石榴由叶-花-果的过程的优美语言。如:运用比喻把石榴花的色彩和外形特征比作“夏天的心脏”;描写果实时兼用拟人和比喻,成熟时的样子似“破口大笑”;石榴籽的形状、色泽如“透明光嫩的皓齿”。语言准确传神又生动活泼,从而体会到作者抒发的欢愉、欣喜之情。课后布置一篇小作文:仿照课文状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写自己喜欢的花草树木。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状物抒情;物象的外形要与内在精神的契合。结果,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比以前生动传神多了,还能寄托自己的情怀呢。从而也使学生成为关注自然的“有心人”和“有情人”。

2、培养情感,写出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于细微处见真情”感染力正源自于真切而具体的生活细节。由于初中生涉世未深,生活天地较小,缺少具体丰富的生活素材,所以,写出来的文章往往都是枯燥乏味、立意浅显,更缺少真情实感。而朗读能把生动的画面、耐人寻味的意境、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重现脑海,激起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观察生活、思考人生、表现愿望的能力。如教朱自清的《背影》,在刚读课文时,学生对那“肥胖的,头戴黑布小帽,身穿深青布棉袍、黑布大马褂”的背影描写感到好笑,我调整情绪饱含深情地朗读“父亲爬过月台,为我买橘子”这一段,通过朗读,把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受到这浓浓爱子之情。然后我指导学生放慢语速,反复朗读,大多数学生读着读着脸色渐渐变得庄重起来,声音也变得有些哽咽。最后因势利导布置作文《我的爸爸(……)》,结果大部分学生都写得辞情并茂。其中,题目为《我的妈妈》的习作,充满了浓浓的母女真情。我让小作者为同学朗读,她几乎是流着泪为大家读完,在场的人都被感染了。这样,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真实的东西,才是最美的”。

总之,无论是传统的语文教学,还是素质教育的创新教学,朗读教学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我们应该提供学生大量的朗读机会和朗读时间,让学生在朗读中饱饮知识甘泉,在朗读中积累、感悟、提高,形成较高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