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校本课程:写作言语生命诉求的延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校本课程开发与写作相辅相成。在开发校本课程中语文教师要加强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言语生命深化写作内涵,感受言语生活拓展写作外延,细心养护自己的言语个性活化写作言语,通过开展综合实践、开发校本课程等活动,充分利用校本课程与写作内容相关的各种因子,充分发挥校本课程开发的桥梁作用,使学生获得独特的言语生命体验,达到进一步提高学生整体写作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校本课程;写作;言语生命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1)02-0102-03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出于学校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需求,依靠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多样性选择。它是对国家课程的一种创新、拓展与有益的补充,以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终极目标,推动了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校本课程与写作的关系密切,相辅相成。众所周知,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是衡量语文素养的重要尺度。虽然新课程实验已启动多年,但写作教学改革依然在艰难前行。正如福建师大孙绍振教授在《直谏中学语文教学》中认为,写作指导中的机械反映论还相当突出。换句话说,偏重讲授观察、技巧等方法,而不重视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独特感受,发挥自我独特个性,造成的长期低效、思维僵化、泯灭个性、假话连篇等问题仍困扰着我们。如何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这一平台延续写作言语生命诉求?这是本文关注的话题。
一、关注言语生命,深化写作内涵
语文写作教育是一种文化生命活动,也是人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关注自身言语生命成长与发展,便是语文课程改革更是写作教学改革的重心。重视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成长过程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理念。
倡导写作言语生命动力学的福建师大潘新和教授认为:“写作指向自我实现的人生,写作是人的精神家园。”也就是说,写作的真正意义在于让学生懂得言语表现的价值,感受言语表现的快乐与幸福。而长久以来,由于深受应试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对写作的实际需求逐渐弱化,语言表现欲和创造欲也逐渐淡化,精神家园更加乏味,于是学生逐渐对写作产生了厌烦和畏难情绪。写作水平整体不高的现实便是显而易见的事了。
中学生的学习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尤其是高中生,其学习能力和心理需求都较强烈,因此,写作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就不能定位在单纯的写法技巧训练上,而应该关注学生个体生命成长和心理建构的特殊需要,关注这一年龄段学生渴望开阔文化视野、洞悉民族文化的强烈的言语生命诉求。校本课程的开发深化了写作内涵,契合了这一需求。为此,笔者因地制宜提出了惠安方言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课题。惠安方言文化是闽南文化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耕文化与海商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积淀深厚。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84%讲闽南语的被调查者对闽南文化了解甚少。“养在深闺人未识”。而“想更深入了解闽南方言文化”的人数比率高达88%。有了这样的基础和意愿,笔者意识到,开发利用惠安方言文化校本课程必将成为激发写作兴趣的“导火索”和“催化剂”。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生能从现有的知识、技能、素质背景和心理需求出发,注重课程内容与生活经验的整合,以自己的体验、感受、兴趣为切入口,通过对惠安地区的方言、歌谣、戏曲、俗谚、风俗等内容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编写校本课程等活动,借机导写,要求学生在考察活动后写出一篇报告或小论文,让学生“我手写我心”,“我述达我意”,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了言语也是生命、写作是生命的寓所精神家园的重要部分的认识,获得了独特的生命体验,汲取营养,砥砺思想、涵养情感,进一步提高了语文综合素养。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爱一方水土。”学生参与惠安方言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增强了对惠安本土文化、历史及价值观的认同,唤起乡土意识,积淀文化传统,培育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因为写作是一种生命内在的活动,是精神独创的结晶,更由于贴近学生自我的心灵,因此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成效明显。笔者指导学生陈小玲同学撰写的惠安文化小论文获得了泉州市“综合学习”小论文一等奖。校本课程的开发活动,赋予了写作生命成长、精神建构更丰富的内涵。
二、触摸言语生活,拓展写作外延
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曾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世界包括狭义生活世界,指日常生活世界,也包括个体主观的心灵世界。高质量的写作是二者观照的融合,源于用心观察生活,善于感受生活,深入思考生活。感受不但是积累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更是由积累言语生活到提炼主题的触发点。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作为人类生存家园的社会生活,也是写作主体必然要观照和反映的客体。把言语生活的意识导入写作思维的运转轨道,让学生打开自己的感官,把视觉和听觉对准生活,去看、去听、去捕捉、去表述生活的闪光点,掬起生活中的浪花。写作冲动和激情由此而萌发。
农村学生作文的突出问题在于思维过于狭窄,不是不知道怎么写,而是不知道写什么。语文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校本课程开发就是意在引导学生回归社会、回归自然、回归生活,书写自己。正如王夫之在《姜斋诗话》所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作为学生真正“母语”的方言是学生自身言语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惠安方言文化校本课程正是基于此认识而开发的。
方言是学生日常家庭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的交流手段与工具,在地方语言环境中有着普遍的适应性。高中语文新课标也要求学生要“留心关注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这里自然也包括方言。单贴近学生现实的外在的生活还不够,还要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而言语生活虽然较多隐藏于内心世界,但确是更为贴近真实、丰富多彩的内心。我们应该营造宽松的写作环境,引导学生释放胸中充实而深美的积蓄,尊重个性,激发写作动机,自由表达,自由写作,避免说套话,说公众话语,勇于表现自我,写出富有个性、鲜活感人的文章,达到写作意图上的自觉和写作过程的自主。正如《菜根谭》所说的:“人心有个真境,非丝非竹而自恬愉,不烟不而自清芳”。
惠安方言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综合实践活动无疑是触摸言语生活拓展写作外延的重要手段,能让学生突破教室、课堂,走向小巷、书店,走向社会,亲历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活动过程,通过看、读、说、唱、写、画、编、演等方式观察、体验、调查、讨论、收集、积累素材,挖掘惠安方言文化乡土资源,了解风俗民情,让学生视野置于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更开阔、更深入的背景下,从社会、生活中的方言文化现象中选择和确定课题,以个人与集体、校内外结合等形式进行研究,在活动中学生“情动于衷”,凝墨于纸,发表成文,以手抄报、小论文展示、资料展示、讲风俗故事、俗语摘抄评比等形式进行成果展示,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进行言语生命体验,潜移默化学习语文,提高学生搜集、筛选、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和语文综合尤其是写作的能力,这也是校本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
三、养护言语个性,活化写作言语
清代教育家王筠主张:“作诗文必须放,放之如野马,踢跳咆哮,不爱羁绊。”写作亦是如此。束缚太多,自由作文的空间就会狭窄。反思写作教学,就要突破条条框框的禁锢,还学生自由写作的空间。中学生处于个性形成并彰显的关键时期。作文是个性化较强的活动,是写作者自己对客观世界认识和情感的表达,具有自主性、生活化、创造性。清人赵翼诗云:“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没有自己的、不同于其他任何人的、独特的体验,就没有生命。《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倡“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但如今的写作教学或多或少存在着文与人的分离,异化了学生的个性。写作语言的生成就应该是学生通过创造性思维活动,利用语言符号表达思想、情感的心理过程。孔子云:“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而顺乎自然,让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不断形成的经验入手,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表达自己内心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求得写作的个性化,自然会将写作视为一种乐趣。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养护言语个性、活化写作言语的持续改进的过程。写作需要依托于一定的具体情境。开展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便是要营造一个养护言语个性的情境,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丰富学生言语生命经验。实践活动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种依托。言语个性的生成和写作言语的活化主要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
学生在言语实践活动中多渠道延伸语文学习空间,体验生活,发展能力和个性。因为课堂情境毕竟有限,学生缺少写作冲动和表达欲望,缺少动情材料。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任何教学活动都是情感和认知共同参与的过程,没有情境,学生就难以产生认知和情感共鸣。”惠安方言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活动正是有了课堂所没有的情境,学生可以直接向社会学习语言,为写作充实鲜活的语言素材,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在写作主体地位没有太多束缚的情境下,通过写作与交流,彼此分享知识与经验,来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开展惠安方言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能较好地促进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对外界信息的积极接纳与吸收,焕发了学生的言语生命活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福建省特级教师陈日亮老师认为:“写作教学的最理想境界是使学生能达到写作的‘三自’,即在写作目的意图上达到自觉,在写作过程中达到自主,成文以后能达到自正。”这也是我们以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为平台,激活学生言语生命诉求,养护写作言语个性,促进写作水平提高的初衷。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的观念与思维、方式与方法的不断深入人心,主动构建一种真正滋养学生言语生命、展现独特的写作言语个性风采的写作课程,必将使语文教育园地更加生机盎然、缤纷多彩!
参考文献:
[1]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2]福建省惠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惠安县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8.
[3]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韩雪屏等.语文课程教学资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刘旭东.校本课程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7]崔允郭.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8]顾书明.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系统论[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
[9]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