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数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策略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数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策略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初中复习课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课型,身为数学教师,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复习课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复习;策略;实践能力

初中复习课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课型,但很多老师在复习课教学时,很少照顾到学生“主观感受”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经常使学生不能亲身经历知识梳理的过程,不能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能力等不能得到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得不到进一步地发展,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得不到一定的提高,于是认为数学复习课“乏味”“无趣”,没有多大作用。那么初中数学复习课应该如何设计,才能提高复习效率呢?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关注学生的“现实”需要,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

为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在已有的记忆中有效地提取知识,我们在复习时,必须设计一个问题情境,以引导学生开展系统的知识回顾和重组活动,从而构建一个合适的知识网络,以利于学生学习。

例1:《等腰三角形》复习片断。教师出示模型,如图1。

师:能得到这样一个等腰三角形吗?请说明你是如何得到的以及你的依据。生l:依据定义,做一个两边相等的三角形。生2:做一个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生3:也可以将卡纸对折,再沿着AB,如图2,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再沿着对称轴展开……师:好!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对于三角形,边、角、三线是它重要的三个元素,你能从这三个方面去描述它的性质吗? 生:回答略。师:结合刚才的学习过程,你能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及其之间的相互联系用适当的形式表示出来吗?学生以四人为小组进行尝试,画出知识结构图。

这节课,关注学生“现实”需要,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让学生有效梳理关于“等腰三角形”的知识。

二、关注学生的“不同”需要,设置功能不同的“开放题”

在中考复习阶段,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异比其他学科都要明显。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增长技能?教师可以通过开放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些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这些问题。“新瓶装旧酒”,可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例2:《一次函数》的复习教学片断。如图3,直线CP与直线AB的交点坐标为P(2,1),结合图像,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并尝试解决。

学生提出了下列问题:(1)坐标类:求点D的坐标;(2)比较大小类:在什么范围内,y1=y2,y1>y2,y1

这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不同需要,设计功能各不相同的“开放题”,学生复习的兴趣很高,对“一次函数”的复习效率很高。

三、关注学生的“减负”需要,进行变式教学

在中考复习阶段,通过一道题的多方面变式,不仅能增强习题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学习时抓住问题的本质,举一反三,提高了复习效率。

例3:起点题:已知:如图4,在ABC中,∠ACB=90°,CDAB于点D。试写出图中的相似三角形。

这是一道条件和结论都很明确的题目,当做以下变式后,就有了不同的功能。改编l:在ABC中,点D是AB上的一点,请添加一个条件,使ADC与ABC相似。改编2:如图4,在ABC中,∠ACB=90°,CDAB于点D。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图形你能得出哪些结论?并进行简单说明。改编3:如图5,将原题中的三角形以AB所在直线为x轴,以CD所在的直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若CB=2■,AC=■,请你根据这些条件尝试提出一些问题,并进行解决。通过这样多种变式,学生不仅了解了题目的本质,而且减少了做题的数量,达到了触类旁通和“减负”的目的。学生对这种复习方法很感兴趣,我们老师在复习时尽可能地多加利用。

四、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暴露思维的活动过程

在数学复习课的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心重组教学内容,在把知识的探索、产生、发展的思维过程充分暴露给学生的同时,还要把教师解决数学问题中自己猜测的心理活动,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也暴露给学生,以引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能力。

身为数学教师,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复习课教学,要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来指导教学行为,达到《课标》提出的“数学课程要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的要求,实现《课标》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他们的“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宁连华.数学探究教学设计的层次及其原则分析[J].中学

数学教与学,2008(3).

[2]吴立建.一堂数学开放课的教学实录与反思[J].数学教学,2008(3).

(江苏省新沂市合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