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对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本质内涵的剖析,对生产性实训基地在校企共建、职业化实训、企业型管理、融入企业文化几个方面的建设要素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提出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理念与思路。

关键词:高职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03-005-3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在教育部倡导建设主体多元化、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在高职教育经历数量上大规模发展、显性的硬件教育资源条件逐步趋同、迫切需要提高基地建设质量、以求内涵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新要求。怎样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使其增强内涵发展,来切实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是当今每个高职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1 对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认识与理解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按其教育的本质属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突出技术技能性教育,重视实训实践教学环节,是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基础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标志。这一标志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人才规格的职业性。在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上是从职业岗位所必备的职业能力角度来设定,以适应岗位的工作能力为重点,以符合职业岗位群或岗位的具体要求为出发点,针对某种职业岗位的生产技术技能和管理知识而进行的教育;二是技术和技能的应用性。 所培养的人才不但应掌握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应掌握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技术技能,能将技术技能运用到具体的实际工程中,能对生产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对各种信息善于处理、交流和使用,所培养的是生产技术操作熟练、组织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三是课程大比例的实践性。要求实践与理论并重,强调通过设置和实施大量真实的实践环节或模拟未来职业岗位实际需要的实践与训练课程,来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掌握岗位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强调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以促进学生相应技艺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形成。

所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这种职业性、应用性以及实践性特点决定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 重视实践教学设施的建设和利用。作为对学生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培养重要组成部分的实训基地,是保证学生掌握一定职业技能,具备职业素质的最基本条件之一。要求实训基地既要跟上企业技术水平的发展,又要体现出高技术起点,高技术含量,新技术运用的特色。按生产型的技术、工艺组织流程、管理方式出发对学生进行从学校的准职业人到企业的职业人“过渡”而全方位锻炼和培养,使未来职业人具备真正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理解,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就是引入企业生产技术、人力资源、经营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通过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充分置身于充满企业气息的氛围中进行实训,完成从准职业人到职业人的“过渡”。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本质不是在于追求生产价值和经济利益,其最根本的核心是人的培养,是一种“学习型”的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途径。

2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实践

2.1 建设的机制

职业教育是为经济社会和企业服务的教育,具有强烈经济行为和企业行为,没有企业的参与将是一种不成功的职业教育。

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其根本途径就是寻求校企合作,校企要合作首先要寻求如何建立合作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合作机制的建立靠的还是市场机制。在学校教育的公益性与企业追求利润的盈利性之间的矛盾如何寻求通过利益机制统一起来。

从需求角度看,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为面向市场、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要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取胜,不仅需要一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更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以增强企业的自身综合实力,获得能适应其自身发展的需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因此出于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必须真正参与职业教育,深度介入人才培养的过程。就学校而言,其办学模式由计划经济转为面向市场经济的自主办学。这就要求学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和教学内容等方面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符合技术市场、人才市场、劳务市场的需求。因而学校必须主动寻求与企业的合作,通过校企合作能使学校建立产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与设备、企业管理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等元素,能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未来岗位能力要求得到实际训练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企业拥有实际工程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资源优势,聘请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教学,传授最新、最实际的知识;从而使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的用人要求相适应。

二是从供给角度看,企业最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可为学校提供人才需求和培养的相关信息,能向学校提出贴近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来源于就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使学校培养的毕业生直接服务于企业;能为学校提供来自生产一线的先进技术以及工程经验丰富指导教师,能为学生提供岗位实习的场所和学生就业的工作岗位,为学校教师提供来自生产实际的科研课题和相关技术开发资料;而学校可充分利用师资优质资源,为企业在人力资源提升、解决生产实际中的技术问题、新技术研发等方面提供优先服务,因而能使企业意识到在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扩大社会知名度等方面与学校合作存在内在的潜优势;

这种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使校企双方感到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强烈的

利益驱动是校企合作的动力所在,成为校企双方合作的内在动力。正是这种内在的驱动力成为校企合作的最根本的动力来源。 因此合作机制的建立其切入点就是寻求双方各自需求因素,并利用这一需求因素如何来实现双方共赢作为合作机制的驱动力,使得合作机制赋予生命力和可持续。

我院校内实训基地先后分别与德国吉博力房屋卫生设备有限公司、瑞士喜力得紧固技术有限公司以及德国凯莱国际建材有限公司合作,由企业提供技术与设备,学院提供场所和部分配套资金共建了实训中心。引进当今世界上领先的同层排水技术、建筑紧固技术以及建筑节能技术。从合作的机制分析,就学院而言,引进了最新技术与工艺以及绿色环保建筑理念,能使学生、教师受益;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来院进行师资和学生培训,开拓了教师和学生的专业视野,增强了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利用双方资源优势在新技术推广应用领域开发科研课题,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就企业而言,利用了学院的优质教育资源和社会影响,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和企业品牌宣传效应;在企业员工培训、市场推广培训等方面充分利用共建基地,实现了设备、场地、师资等资源的共享。这一合作机制建立的基点就是基于双方内在利益需要并为实现共赢而获得内生的源动力作用的结果。

2.2 生产性的技术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要根据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及专业特点,以产业发展趋势和科技先进水平为基点,在技术、设备、实施教学手段等方面应体现真实性、实用性和先进性。一是实施的技术与工艺应贴近生产现场、贴近新技术、新工艺。根据专业特点对一些能够出产品的应采用全真的生产技术与工艺,并能按企业生产要求组织生产性实训;而对一些不能出产品的专业,如建设类专业,应采用仿真贴近施工现场。二是在设备的配备上应突出先进性和实用性,做到确保设备是企业正在使用的主流设备,体现企业的真实生产水平与先进水平。三是按生产工艺流程规划布置基地,在注重新技术、新工艺发展的同时,从选型、功能配套、技术工艺流程等因素优化实训设施。四是构建生产性实训项目,实行职业化实训。按职业能力存在于具体的职业行动中的理念,以职业实践为主线,采用过程导向体现能力为本位的项目课程,培养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专项工作任务能力为目标,内容体系按职业专门或综合技术运用能力决定任务的工作过程或行业、企业标准以及相关的职业关键能力要求进行构建,课程实施所需要的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的配置与实际工作环境的配置接近。

我院楼宇智能技术实训室,从工程实践出发,按技术、工艺、生产等作业流程的思路进行建设。如安全防范系统,通过对其视频监视、入侵报警、门禁、楼宇可视对讲系统的安装、接线、编程、调试、测控、检修、维护、故障排查保养等工作任务的分析,在基地建设中按其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进行规划;在目前繁多的楼宇各子系统设备中,选出充分反映现代楼宇当前主流技术设备,如楼宇自动化(BAS)和通信自动化(CAS)系统,采用真实的传感器检测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通过DDC编程可对建筑设备进行自动控制;在教学手法上采用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即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开发基础,在对该职业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后导出职业行动领域,由职业行动领域整合出相应职业行动能力,围绕达到能力目标展开(导出)学习范围(学习领域)的系统化课程。

2.3 企业型的管理

管理的企业化主要表现在引入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与价值观,在管理方法、制度制定、实训过程、基地人财物等方面实行企业化管理。一是按企业管理理念建立健全规章,把基地的人财物列入管理范畴,使基地在教学、仪器物资等各项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二是按市场机制原则进行成本核算,在财务管理上引入成本管理和经营机制,开源节流提升办学效益,确保实训教学优质高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三是在人事管理上引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激活用人机制,打造动态发展的师资团队;四是在教学管理和学生事务管理上,借鉴企业管理方法,对学生按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方法实行出勤考核;对学生的实训成绩考核上实行奖惩和激励;在实训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项目管理方式实行企业团队管理方法进行班组管理;按企业安全生产要求,组织实施安全管理,使实训教学正常有序,做到长期保持安全零事故。这种以企业化、社会化、开放式的方式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使学生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全真职业环境中得到职业道德、组织纪律、严谨规范、团队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与锻炼,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油然感受到企业的气息。

我院校内实训基地目前在设备仪器管理上实行统一设卡建账,所有设备按企业管理要求设立操作手册与程序,挂牌上墙;实训耗材正逐步实行核量领用,把经济核算概念引入教学中;实训期间要求对学生实行出勤、规范操作、作品质量、工时、安全技术、团队合作等方面全面考核,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企业管理理念和价值观。

2.4 企业文化的营造

建立具有企业文化氛围的实训基地文化,使之能与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特点与功能相适应,是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积累提炼形成的,是企业经营理念、价值观、行为规范、管理方式、用人机制、共同信念和凝聚力的综合体现。对企业而言是一种内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形力量,是把员工的思想凝聚到实现企业的目标上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精神源泉,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思想基础。在实训基地建设中要有意识的引入企业文化元素,积极营造企业职业环境,使学生的理念和行为方式快速适应未来企业的要求。引入企业文化元素应从显性元素与隐性元素两方面着手。对显性文化元素,一是在环境氛围上各种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技术规程、质量管理标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岗位职责等布置到相应位置;学生统一着装、上岗划卡、配备必要的劳动安全用具等,以体现的是真实的职业环境与职业氛围;二是在技术文化上用凝聚在基地设备、技术工艺流程的布局以及工作对象中体现企业文化。生产一线的主流设备、真实工机具和材料、源于产品的工作对象、按技术工艺流程组织实训,这些都是一种由技术与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精神因素共同构成的、统一的企业文化元素。而对于隐性元素,难以用文字、符号或程序化的组织活动显现于外,是一种偶于在共同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情感气质之中的精神文化。因而在基地的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培育学生遵纪守法、团队协作精神和凝聚力,形成竞争意识、主人翁意识及参与意识,养成效益观与经济观。通过长期的积累,以逐步形成具有基地特征和鲜明个性的企业精神文化。

我院与喜力德有限公司、吉博力房屋卫生设备有限公司以及凯莱国际建材有限公司共建的实训中心注重企业文化的融入,从企业徽标、格言、制度、技术规程、操作规程、质量标准、岗位职责、道德规范以及到企业色彩等方面完全按企业要求进行建设,在实训过程中要求从劳动工具、材料、配备的安全防范措施、组织实训方式、成绩考核评定方法等方面按企业生产要求进行,使学生深感是置身在企业的职业环境中。

3 结束语

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其本质使命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对基地在建设机制、管理理念、品牌意识和具有鲜明个性品格作出全局性、整体性的定位思考与探析,是对实训基地建设的重新认识,也是在提升基地内涵发展中对基地建设理念和所追求价值的重新发现。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Z] . 教高[ 2006 ]16 号..

2 丁金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02).

3 陈玉华.在校企合作中建设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J].中国高等教育,2008(10).

4 邵红艳 郑春龙.校企共建实验室合作模式与运行机制探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7):119-121

5 毛颖善.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多元投资与创新机制[J].职业技术教育,2007(1).

6 黄文.关于建构高校和谐校园的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丛,2006,26(11).

7 张莉.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2):146-148.

8 陈益武.高职教育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5):120-123.

9 陈登峰 赵亮.校企合作共建产学研开放实验室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9):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