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巧设化学课堂问题 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巧设化学课堂问题 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一切的教学设计,都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认知能力,培养兴趣,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如何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值得广大化学教师探讨的一个现实问题。

【关键词】课堂问题 探究欲望 兴趣 能力 新课程理念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课堂提问赋予了新的内涵,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该重新审视课堂提问,使课堂提问成为促进师生课堂交流,发展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创设趣味性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驱动力,而有趣的问题是学生产生兴趣的源泉。案例:《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一节的引入,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家里做饭时用的是什么燃料?我们烧水时为什么要开窗或开换气扇?走在路上,一辆汽车从你身边经过你有什么感觉?问题一提出便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他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讨论显得异常热烈。显然有趣的问题早已抓住了同学的心,产生兴趣的同学热情高涨,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的问题设计,从生活中走进化学,激发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演与表达能力,这正是教师期望达到的目标。

二、创设挑战性的问题,激发求知欲望

创设挑战性的问题,就是把问题设置在学生认知能力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感觉到问题很熟悉,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还无法解决,从而引起学生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达到知识强化的目的。

新课程注意选择具有挑战性、思考性的问题,学生面对这些问题不一定能立即获得圆满的解决,多数需要动手实践、观察、思考、推理等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寻找方式和方法。学生在欲解欲思的状态中,激发了求知欲望,逐渐形成对化学的情感和学习化学的潜能。

案例:在《分子》一节教学中,教师在演示氨分子运动使涂有酚酞的滤纸变红后,出示下面问题:

⑴烧杯A现象:

解释:

⑵烧杯B现象:

解释:

⑶烧杯C现象:

解释:

其中问题⑴⑵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很快就达成了共识,但对问题⑶同学们争论不休,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烧杯C也会变红色,大多数学生也会产生这种想法,但对不对呢?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空间,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之上猜想,然后再辅助于实际行动,通过实验,探索新的发现,并通过合作、整理出结论,分子运动具有普遍意义,但不同分子活跃程度不同,一定时间内烧杯C不变色,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有“跳一跳”摘桃子的欲望,由此培养了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创始开放性的问题,挖掘创新潜能

开放性的问题就是问题条件、结论、方法或过程开放,由于问题的开放,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理解的方式去思考和想象。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了挖掘,并逐步形成创新品质,假如在教学中,教师设置的问题仅仅是“对不对”“是不是”学生不需要仔细或深入的思考就能解决,那么学生就失去了思考的机会,失去了个性张扬的空间,创新潜能就无法被激活。

案例:a.在《燃烧与灭火》一节课后设计问题:为奥运会设计点火方式;b.在《爱护水资源》一节课后设计问题:画几枚节水徽记和节水标志,并将其贴在家中用水的位置,向家长介绍一些节约用水的方法;c.在《空气》一节课后设计问题,如果你是某市市长,在城市环境建设中,你会有那些举措。

这些问题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空间,同时还引导学生去关心社会、关心环境,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护、保护环境的意识,另外这种开放式的问题,使学生有机会尽情展示个性才能,亲历思考、讨论、总结、归纳、探索等过程。引导学生认识了化学在推动社会发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不断激发和强化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

四、创设探索性问题,培养探究能力

探究其根本特点是学生独立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究欲实际上就是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使其经常处于探究的冲动之中。

案例:a.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盐酸制得的CO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时为什么没有浑浊出现,为什么出现浑浊后继续通入CO2,浑浊又澄清。b.《质量守恒定律》一节的演示CuSO4与NaOH反应的实验中,如果将盛CuSO4溶液的大烧杯和盛NaOH溶液的小试管对调,实验后,质量是否守恒,这样做是否科学严密。

在这些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学生所遇到的障碍以及障碍的逾越,始终刺激着学生的探究欲望的形成,因而产生新的探究过程,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对探究有了兴趣,在以后的学习中自然形成探究能力。

五、创设生成性的问题,增强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理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培养问题意识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设计能生成问题的问题。

案例:在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中,教师给出以下问题:实验中用红磷不用白磷为什么?将红磷与其它可燃性物质替换是否可行?

显然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质疑的空间,学生在这个空间里生成了问题,提出了质疑,进而自觉地形成了问题意识,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探究学习之中,教师在创设了这样的问题空间的同时,也应该耐心地等待,留给学生充分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允许学生进行错误的尝试,再做出适当的点拨。对有问题意识的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以此强化他们的问题意识。

(作者单位:276018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付册路22号临沂傅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