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朗读,让语文阅读教学神采飞扬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朗读,让语文阅读教学神采飞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朗读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通过正确处理好讲解和朗读、发挥教师范读的作用、重视朗读情境的营造等手段,达到优化朗读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朗读 优化 情境营造 教师示范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95-01

“教学千法读为本”,我国古代私塾中的语文教学,就是通过吟咏、朗读、背诵等让学生凭直觉去体悟语言规律,从而达到语言运用的目的。《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朗读训练是何等的重要。

可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却往往把一些文质兼美的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碎,美的韵味荡然无存,从而导致学生不能直接地、完整地感受课文内质美,从而使我们的语文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学生的语文能力也随之下降。而要改变这一现状,笔者以为,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朗读,是“口而诵,心而惟”,是课文学习中从字词句段到篇章,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内在情味的全面感知与领悟。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能将视觉与听觉作综合调动,从而增加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与范围,促使“读者”深入领会词语的含义,从而达到感知文章内容、品位文章意蕴、培养文章语感的目的。事实上,朗读就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有声语言的一种再创作活动。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读起来,尤其是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作品,或朗读,或吟诵,或吟唱,做到烂熟于心。惟有在这样的朗读活动中,我们的学生才能积累名言佳句,体验文学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升审美情趣,养成高雅气质。

二、优化朗读教学的方法

1.要正确处理好讲解和朗读的关系

讲解和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如果说讲解是要学生深入文中进行分析理解,朗读则是引领学生强化感知文章内容。而且,讲解前的学生朗读,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理解的难点,确定教学的重点;讲解后的学生朗读,可以通过学生在朗读中对语音的高低强弱、语调的升降变化和速度快慢等的把握来检验教师讲解的效果。此外,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的朗读,都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识记与理解,所谓“熟读成诵”、“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便是这个道理。

如《陋室名》一文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用极其形象的语言,描写了陋室主人所处的自然环境、交往人物与生活情趣,表现了陋室环境之优美,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这些仅靠教师的分析、讲解是不能让学生心领神会的,只有通过学生的反复诵读,才能去理解、领悟。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发挥讲解之不能,补充讲解之不足。朗读教学实在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

2.要通过发挥教师范读的作用来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梅拉列斯在研究中发现,学生接受信息的总效果=7%文字+38%语调+55%面部表情。这一研究发现告诉我们,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唤起学生情感之共鸣,从而激发其强烈的朗读欲望,进而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其实,教师范读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远比录音教学更为直接,其正面迁移效应也更为明显,因为教师范读的声音更真切,更具立体感,除了声音的传递外,教师的眼神、表情、手势等体态也会作为一种信息,即时地直接地传递给学生,从而构成一种独特的课堂教学情景,去感染学生,达到讲析所无法企及的效果。

笔者曾经在本市一所知名学校听了一堂初三语文公开课,这位开课老师本身的普通话水平相当高,加之音色音域等先天条件的优越,她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就充分发挥了朗读的优势。她教的是《岳阳楼记》,首先她对课文内容不作讲解分析,而是用动情的语调作示范朗读。范读前先要求学生仔细聆听老师朗读时对语音的轻重,语调的抑扬,节奏的快慢,情感的起伏的把握,让学生用心去体验、感受文章的情感。当老师一遍读完之后,发现学生们似乎意犹未尽,都不约而同地在低声吟读。此时,这位聪明的老师没有打破这种氛围,而是静静地等待每个学生读完全文。当他们读完课文抬起头时,我看到的是学生们微笑的脸庞和会意的眼神。后来,随着教学流程的行进,通过后面的课堂提问,我发现学生们已经在朗读中欣赏到了作者范仲淹笔下洞庭湖的秀美景象。接着,这位老师又要求学生再次朗读品味本文用语的精妙,章法的变化,以引起共鸣。可以说,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在此刻完全被激发了出来,这就为下一环节体会作者“先忧后乐”的思想境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可见,正确发挥教师范读的作用可以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感知文章的精髓,体会节奏韵味之美,领悟文章的风格特点。

3.要重视朗读情境的营造

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其境、感知其情,在对文章有了充分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借助有感情的朗读,以抑扬顿挫之声,表身临其境之意,抒真挚深切之情,以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理想境地。

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中一幅“雪后山景图”写出了小雪初霁后济南小山娇美的情态。而小山的这一特点,又是通过触觉、听觉与幻觉表现出来的。这一幅充满济南冬天温情活力的画面,需要深情的朗读才能在学生眼前凸现。笔者在教授此文时,着力指导学生朗读不仅要注意停顿、速度、节奏,更要注意语调、语气。如“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要语重而情深; “一髻儿白花”、“草色还露着”等要读重音,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教学中再配以钢琴曲《远方的寂静》做背景音乐,为学生营造温馨宁静暖冬意境,使之完全沉浸在济南冬天温情的美景之中。

总而言之,通过朗读吟诵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中品味文字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力求准确生动地传达出作者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理想状态,获得广泛的美感体验,这是我们语文阅读教学所要追求的一种境界。朗读,能让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神采飞扬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

[2]魏微,《语文“新课标”指导下的几种阅读教学策略》,天津教育,2006年07期

[3]潘涌,《新课标下的个性化阅读教学》,语文建设,2005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