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杨德昌儒者的困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杨德昌儒者的困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982

宣告到来《光阴的故事》

1982年,杨德昌还有其他几位年轻人终于等到机会,上下齐心、里应外合,推出了四段式的《光阴的故事》。杨德昌执导了《指望》一段,讲述少女、初恋和青春期的故事。相比当时流行的故事片,《指望》的故事性并不强,杨德昌侧重摄影和灯光等技术环节,也算得上一鸣惊人。虽然现在回看,这部短片显得过于青涩,尤其是叠化等手法的使用,略显陈旧。然而杨德昌以少女的爱慕和少年的学车来道出成长用意,用细微的东西来打动人心,轻柔配乐下的夜间场景尤其美妙。《光阴的故事》更像是一群年轻人的习作,虽有稚嫩,却宣告了属于新导演时代的到来。

1983

风格确立《海滩的一天》

尚没有太多工作经验的前提下,杨德昌一口气拍出了三小时长的《海滩的一天》,这是他的第一部长片,。意识流的故事、风格化的摄影、长镜头美学外加女性的意识觉醒,影片做足了西方文艺片的风范,电影语言也跟过去的台湾电影彻底决裂。借助两个女人的讲述,《海滩的一天》用娓娓道来的手法呈现了多组时空,层层嵌套。影片结局则是开放的,没有说明道破。这在当时的台湾电影里前所未有,片中更有张艾嘉、胡茵梦等一线明星,光彩夺目。杨德昌也找到了后来日渐走俏的杜可风等一套幕后制作人员。

1985

先锋尝试《青梅竹马》

在《海滩的一天》基础上,台湾新电影的重要成员在1985年的《青梅竹马》进一步合作,同时影片也是杨德昌跟侯孝贤的放手一博,筹钱、出资、剧本、策划,最后连侯孝贤、蔡琴都给推上了主演的位置。然而,杨德昌的良苦用心不仅没能换来票房收获,更遭遇了评论界的反击。《青梅竹马》从东与西、新与旧等方面带出了杨德昌对台北这座城市的审视,借助棒球少年的人到中年,他道出了时代的悲哀。一旦跟不上时代,人总是要被抛弃。《青梅竹马》还把目光长时间停留在那些充满历史感的建筑上,更让一群年轻人驾驶机车去冲击“总统府”,意识和理念都极其先锋大胆。

1986

国际认可《》

《青梅竹马》的惨淡表现并没有击垮杨德昌,他愈战愈勇。1986年开始,杨德昌跟侯孝贤一起走过亚洲,像《》不仅在金马奖上大有收获,更在国际影展收获好评。在冷静观察台北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杨德昌日后作品的群像表演和多线叙事。一个匿名电话引出一个生命悲剧,现代人的家庭和生活原来如此脆弱不堪。在李立群和缪骞人以外,像仙人跳少女和摄影少年的一些戏份也令人难忘。正因如此,《》也是杨德昌作品的一道里程碑,它的警醒意义在今天看来依然震慑人心,蔡琴的歌声更是能抚慰观众心灵。

1991

史诗巨作《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1991年,振聋发聩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横空出世,这也是杨德昌第一部集十年大成的作品。其看待问题的角度、戏剧冲突的力度、人性价值的深度、社会影响的广度……这些都令《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无愧于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史诗巨作。同时,《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计划庞大,不单是有近百位有名有姓的电影人物,很大一部分人员更是头一回参与电影制作。它四小时的长度、真实的时代气息还有无死角的上世纪60年代社会样本,这些惊人的举动都让后人无法企及。

1994

悄然转变《独立时代》

《独立时代》在杨德昌的作品列表里一直比较特殊,它的喜剧和夸张表演色彩,似乎都深受剧场文化和杨德昌在学校里教书授课的影响。在整体格局上,它似乎是杨德昌作品里比较弱的一部,没有大的社会议题。不过,在洞悉华人社会的人际交往和处事原则上,《独立时代》一直占有着重要位置——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的影子,或者在看到身边人的影子。甚至可以说,杨德昌是少见的、真正关心中国人的传统与现在的导演。尽管依然痛恨这个社会的种种虚伪,但杨德昌似乎开始有些变化,或许这恰恰是儒者困惑

1996

愤怒时代《麻将》

杨德昌被人称为愤青,这其中以《麻将》最具有代表性。《麻将》的制作背景是20世纪末和千禧年的到来,台北年轻人的圈子弥漫了颓废气息。一边是某种绝望情绪,一边又是某种希望所在,杨德昌借此展开了一副神奇的众生相,继续叫观众看透世间百态,同时也给年轻人上一堂成长课。台北的霓虹灯闪烁,里面有外国人有黑帮有骗子,在国际化的背后,杨德昌对台北和整个台湾社会表现得越来越激愤,可看透虚伪不代表要放弃,憧憬光明就不会惧怕黑暗,杨德昌给影片留了一个浪漫结尾,拥抱和亲吻,美好到难以置信。

2000

辉煌句点《一 一》

《一一》是另一部集十年大成乃至融汇了一生成就的作品,在与日本人合作的基础上,到了《一一》时候,杨德昌有了比较充裕的准备时间,在资金预算上也较为宽裕。同时,由于《麻将》的失利,台湾电影市场的进一步崩溃,他索性放弃了台湾市场,完全投向国际。正因如此,看得出《一一》的准备是面面俱到的。杨德昌重新理顺了十几年来的人生思路,从家的概念上去做文章,好似一棵神奇的生命树,发散开来。从时间轴上,《一一》是杨德昌作品的终点,然而它又是一个原点和起点,从《一一》所延伸开来的脉络,可以直抵以往的每一部杨德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