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跨文化理论在电影中的体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跨文化理论在电影中的体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跨文化传播是当代社会新兴的,在如今这个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我们有必要学习跨文化知识,来更好地了解与自己不同的文化,从而更好地进行沟通与理解。电影作为文化传播工具,对跨文化传播有着重要影响。李安导演的电影《喜宴》较好地反映中美文化差异,对中美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关键词:跨文化;差异;郝夫斯特文化维度;强皮纳斯文化架构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165-02

中国文化是传统的以“孝”为价值核心,强调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尊卑差别,而在美国文化中,“孝”则更多的表现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这就反映出了中美文化的差别。这种不同的文化在中美社会有着强烈的表现,而在国内,了解美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美国电影。李安导演的电影《喜宴》的主人公有台湾移民美国的伟同、美国人Simon、来自上海的女孩玮玮、来美国探亲的伟同的父母,他们所代表的不同的价值观,在亲情、爱情、友情的碰撞中,引发了一系列令人在欢笑和悲伤之后深思的故事。《喜宴》的大概内容是:定居于美国的高伟同是一个同性恋,他和一位名为Simon的美国男子相恋,一起住在纽约曼哈顿。然而,高伟同的台湾父母并不知情,他们反而不断催促伟同快点结婚生子。正好,一个名为顾玮玮的非法女移民借住在伟同的公寓里面,于是Simon灵机一动——让伟同与玮玮假结婚。这样既能让伟同的父母放心,又能让玮玮拿到绿卡,更重要的是,还能使Simon与伟同保持同居关系。得知伟同要结婚的喜讯,伟同父母欣然赶赴纽约,为之操办喜事。随之而来的并不是Simon想象中的和谐,而是潜伏在中国式喜宴中的各种情感纠纷、冲突。这部《喜宴》获得了第43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使得美籍华人导演李安被国际影坛认可。该片在题材上延续了创作者对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伦理道德冲突以及由此所引发的复杂的人际情感纠葛的关注。在这部电影中,主要反映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中美文化特征及差异。

一、郝夫斯特的文化维度理论

1.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的社会结构松散,每个人只关心自己和与自己最亲近的家庭。而相对的集体主义,则是社会结构紧密,人们把别人视为团体中的一部份,然后予以照顾,人们对团体有绝对的忠诚。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对“我们”的意识和对“我”的意识。在集体主义中,人们有明显的责任意识,重视合作和分享。相反,个体主义文化中的人则倾向于追求个人的幸福与利益。在《喜宴》中,伟同感到自己有延续香火和责任的压力,但即便已经是决定结婚了,父亲也还对伟同说:“你一定要举行一个大婚礼,如果你不做,你就是一个不肖子孙;如果你照办,你的老爹就不会在美国丢面子。”此外,亲友们都参加了婚礼,也纷纷去闹了洞房,这也清晰地显示出“自己人”分享一切的集体主义特征。这就是中国人的传统的集体主义,以此同时,作为美国人的Simon,与家人分开一个人在纽约生活,父母对他也没过多管束;Simon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没有太多的顾忌,这是个体主义“我”的重要表现。这明显地表现出了中美文化中关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巨大差别。

2.权利距离。中国人由于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对社会等级带有不自觉的默许,较之提倡人人平等的美国,中国的权力距离比较大。在影片中,最明显的就是餐厅老板在很多年之后,仍然对伟同父亲有相同的称呼,即使当前两人已经是平等关系了。另外,在家里,伟同父亲是一家之主,每次家人都要等他先动筷子,才开始吃饭。伟同母亲更是把丈夫和儿子做为一生的事业。伟同母亲她甚至对玮玮说:“丈夫和孩子对我们女人来说就是最重要的,此事亘古不变,对吗?”没想到,玮玮却坚决反对。这表现了两代人、两岸女性对夫权的不同认识。这些都体现了中国文化中人与人之间的等级与距离。

3.事业成功与生活质量。在男性气质突出的国家中,社会的竞争意识非常强烈,成功的标准就是财富功名,人们崇尚用一决雌雄的方法解决冲突。这样的社会文化强调公平竞争,重视工作绩效,对生活的信念则是“为工作而生活”。然而,在女性气质突出的国家中,人们更重视生活质量,人们更愿意采取和谐的方式解决冲突。这样的社会文化强调平等团结,注重心灵沟通,信奉“品味人生”,对生活得信念则是“为生活而工作”。在事业成功导向的程度上,中国显然比美国程度高,这与中国的历史与传统思想有关。几千年来,中国社会一直在动荡中前进,有国才有家”的思想深入人心。今天,即使社会安定,中国人更多还是以事业做为第一追求。这就明显表现出美国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而中国文化骨子里“事业”的思想表露无疑。

二、强皮纳斯文化构架理论

1.中性与情绪化。中性—情绪化维度也能够帮助我们区分文化差异。这个维度指示的是人际交往中情感外露的程度。中性文化指情绪表露比较含蓄微弱的文化,而情绪文化则指情绪表露鲜明夸张的文化。日本、中国等亚洲国家通常被视为典型的中性文化国家,而意大利、西班牙及南美国家则为典型的情绪文化国家。在中性文化中,因为情绪表露很少,人与人之间不仅很少身体接触,甚至沟通也比较微妙,需要用心领会。相反,在情绪文化中,人与人之间不仅身体接触公开自然,甚至表情丰富,运用各种肢体语言进行交流。在电影中,伟同的父亲总是不动声色,即使当听到伟同是同性恋这样的爆炸性消息时,都不把震惊形之于色,这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情绪的中性色彩。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Simon,他总是把喜怒写在脸上,大声争吵或者开心激动,完全不理会他人的想法。亦表现出美国人情绪化的极致。

2.关系特定与关系散漫。关系特定—关系弥散这个维度可以帮助描述、解释不同文化中的个体在人际交往方式上的不同。关系特定—关系弥散来源于已故的社会心理学家科特卢温的圆圈拓扑理论,他在1934年发表了《拓扑心理学的原理》一书。他提出了两类交往方式,一类被称为U类方式(即关系特定类型),另一类被称为G类方式(即关系弥散类型)。在中国,人们普遍都只加入不多的群体,并忠诚于这些群体,与群体其他成员有深入交往。同时,中国人对待群体内外的人态度差别很大,并且倾向于区分“自己人”和“外人”,只把与自己亲近的亲友视为“自己人”。例如电影中,伟同的父母虽然知道Simon是儿子的好朋友,却总把他视为外人。然而,相比之下,在美国,人们常常是许多群体中的成员,但与群体其他成员则只是很松散的联系。

综上所述,这些跨文化理论在这部影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在当今社会中,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虽然文化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但是由于历史传统的影响,各国的文化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掌握良好的跨文化知识,深入地研究其他文化的特征以及与中国文化的差别,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国际交流,从而更好地建设国家。

参考文献:

[1]李小丽.话语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3).

[2]宁昊然.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以李安家庭三部曲为例[J].新闻世界,2009,(04).

[3]程天飞.论影视艺术的跨文化传播[J].新闻传播,2010,(3).

作者简介:刘竞(1991-),女,河南南阳人,本科,主要研究方向:对外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