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永不落幕的“童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永不落幕的“童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Wolfgang Kaeppner,1974年出生于德国斯图加特,1996年至2001年在德国卡尔斯鲁厄艺术和媒体技术中心获得产品设计专业的硕士学位,毕业后继续在该技术中心担任客座研究员。Julie Mathias,1978年出生于法国里昂,2004年毕业于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产品设计系。同年,Julie和Michael Cross共同创建了WOKmedia;三年后,Wolfgang以合伙人身份加入,并在伦敦和上海均设有工作室。WOKmedia的作品主要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原始记忆和人体感官等,其中包括对童年记忆的再现以及对自然、生态、环保的呼吁和渴求。

每个人的童年里,总会因为好奇心作祟做过几件让大人们啼笑皆非的事。刚刚蹒跚学步的我们会因为好奇母鸡下蛋而效仿母鸡蹲在鸡窝良久,甚或学鸡叫,最后却并未因为自己的执着等来新鲜出窝的鸡蛋;初识水性的我们会好奇于水的浮力所能承载的重量,试探性地将脚踩在看似“稳稳”驻扎在水面的木筒上,不想一脚踩空,一个踉跄便抽缩回来,继而恍然大悟;开始上学后的我们,会疑惑于家中大大小小的电子产品背后的运作原理,便兴起将家中的手表、收音机、音响等拆之、长时间鼓捣之、最后却不了了之……诸如此类的种种糗事不胜枚举。然而,随着年龄渐长,一个叫做“禁忌”的词便闯入了我们的行为准则中,开始束缚我们的想象力,捆绑我们继续自由做“实验”的欲望。然后,不等我们将脑海中的疑问一一解答,童年时光便匆匆离我们远去。心中不禁试想:如果童年永不落幕该有多好!WOKmedia的合伙人Wolfgang Kaeppner和Julie Mathias就是此类“实验”的两位大“玩家”。看到WOKmedia作品的人,心中会突生欣喜,时光仿佛被瞬间拉回了童年,那些曾经惧怕而又渴望尝试的事物在他们的设计中得到了最有趣的验证和解答。

说到WOKmedia至今为止的整个发展史,就不得不提及MichaelCross、Julie Mathias和Wolfgang Kaeppner三人以及伦敦和上海两地。2004年,共同毕业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的Michael Cross和Julie Mathias本着想要为那些热爱艺术的人们搭建一个轻松交流与合作的创意平台,在伦敦创建了WOKmeida。“WOK”在英文中,有“锅”之意,以此为名,一语双关,既意在将各种创意、思想融汇在一起做设计,又旨在尝试将各种材料进行“烹饪”和“锤炼”,打造精美的艺术品。在此期间,由于两人在专业知识上的和谐共鸣,加之Michael Cross是实验派设计的极度热衷者,两人以“禁忌”之名设计的作品完全打破了人们对于传统的认知,让人眼前一亮。继2004年,两人合作推出的“洪水台灯”首次打破传统禁忌,将水与电成功融合在一起,引起业内轰动后,两人的创作欲更为强盛,各大知名展会的邀请也纷至沓来。2007年,Michael Cross宣告退出,预示着WOKmedia一个发展阶段的结束。随后,Wolfgang Kaeppner,~设计合作者的角色接棒成为合伙人,转战上海,再度续写WOKmedia的辉煌。Wolfgang的加入令WOKmedia如虎添翼,他和妻子JulieMathias的夫妻档设计组合,由于二人共同的志趣爱好以及心灵上的互通,使得WOKmedia作为一个整体的优势逐渐显示出来。期间,Wolfgang延续童年主题设计的“中国制造”系列以及引起人们对于生态、环保问题深刻反思的“眼球灯”系列先后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认可。

对于实用至上的普罗大众来说,也许许多人会质疑WOKmedia作品的功能性。对此,WOKmedia有自己的想法。他们认为产品的功能可以分为很多种,有实用性的,也有教育意义或情感层面的,而作品所能激发人们的情感意义恰恰是他们的设计中所关注的。其中,“童年的禁忌”是他们设计中的一大情感主题。他们擅用淘气的方式讨论童年被严肃对待的规则和禁忌,通过探寻一种介于乱中有序,惑中有理的状态,在破坏与毁灭中,使深藏在人们儿时记忆中的全新世界至真至切地慢慢浮现眼前。其中,“吹气风扇”和“中国制造”就是此类设计的两个鲜活案例。“吹气风扇”为那些儿时喜好“动手”的人们提供了挑战自我心理防线的机会。球状的风扇外安置着一个附属的微型风扇,用户通过吹气和触停小风扇这两个动作以达到开启和关闭球状风扇,从而考验着他们对于儿时根深蒂固规则的挑战;Wolfgang通过唤醒儿时喜欢将各种玩具车烧毁或撞毁后以重现车祸、事故现场的破败和狼藉的原始记忆,创作了“中国制造”系列。在该系列中,他通过将东方家具元素与手工雕刻的木制玩具创意结合的方式,再现噩梦中的场景或某些童年记忆,将记忆中那些或美丽、或丑恶的事和物呈现在大家眼前。

如今,对于已过而立之年的Julie Mathias和已近不惑之年的Wolfgang Kaeppner来说,玩乐一直是他们做设计的状态,也是他们设计的主题。在WOKmedia第一个十年来临之际,回顾过往的发展史,于两位创始人而言,就如同携手经历了第二个充满欢乐的童年。相信他们在永无止境的好奇心的驱使下,之后还会有第三个,第四个……许多个童年在等待着他们。

对话录(以下《现代装饰・家居》简称《现》;Wolfgang Kaeppner简称w)

《现》:你和妻子Julie Mathias是如何相识的?在工作中,你们是否会有明确的分327在设计中,你们各自的优势是什么?

w:我和Julie是在德国卡尔斯鲁厄艺术和媒体技术中心认识的。当时我正在附属国家设计学院研修产品设计,而Julie则因参加法国圣艾蒂安公立高等美术学院的交换生计划来此学习。说到工作中的分工,我们每天醒来,脑海中出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今天我们要做些什么。我们之间不存在任何约束对方的规则和惯例,我们的分工视每天的工作或不同情况而定。我们两个在多学科设计方面的学习背景,如:室内设计和产品设计、多媒体、艺术和平面设计,成为我们在设计实践中的优势所在。

《现》:你们一开始怎么会想到以“童年的禁忌”作为产品设计的主题?

W:我们当时只想通过产品设计展现自己的童年记忆,传递我们独有的情感和经历。这些经历也许会和部分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但也足以容纳和寄托他们的个人情感。

《现》:“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哪里?它在制作过程中的难点和挑战是什么?你们想通过这件作品传达什么含义?

w:在中国的生活固然对我们的作品大有影响,虽然对我们而言,中国元素更多的是一种表达更深层情感的工具和媒介。这种情感也许更多的是一种私人情感,又或许与中国本身没有太大的联系。众所周知,“中国制造”这个名字意味着打着这个标签大批量生产的中国商品,大体上是指那些廉价且低质量的商品;而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就是通过富有个性的设计,完全打破和挑战“中国制造”这个词在人们心目中的固有印象。刚开始,我们很难将我们的想法和项目内容解释给工匠们;但是当第一个模型制造出来后,他们便开始热衷于此,我们之后的合作非常成功。“中国制造”系列真实地反映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或周边环境每天发生的可怕事件或新闻,警示人们在喧嚣嘈杂的世界中保留内心的一份天真和童趣。

《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心理会愈来愈成熟,对于童年的记忆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褪去。你们在创作过程中是如何时刻保持孩童般旺盛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你们创作的灵感一般从何而来?

w:我们应该珍惜我们现在内心孩子般的状态,充满好奇心,敞开心胸拥抱这个充满奇幻的世界。当你开始挑战常规,当你开始对你所深信不疑的事物表示怀疑,当你开始拥抱一切意想不到的事物,那么创意就会在你的体内生根发芽。

我觉得我们的作品更多地是对大家习以为常或者常被忽视的事物的观察,更关注个人情感或者事物的原型。我们的创作过程通常从一张“白纸”开始,不受任何既定规则的束缚,每个项目都是从最初的乱写乱画开始的。而创作灵感通常来自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遭遇。当设计蓝图在我们的脑海中有了一个大概框架后,我们便开始了一个以产品设计为导向的制作过程,期间会制作出许多设计原型,也会对多种材料进行测试,直至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为止。

《现》:你的一些作品如“Once”,在很多人看来,形式独具个性而且创作背后的意义更是引人深思,但在功能上却颇惹人争议。在创作过程中,你是如何看待形式和功能二者的关系的?

W:实际上,“Once”这件作品的庞大“形体”已经延伸了我们对功能性物品的理解。我个人认为,物品的功能可以分为很多种,有实用性的,也有情感层面或理解上的。我们设计的某些作品就是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显示它们的功能。“树枝置物架”(Lunuganga)和“新生装置”(New Breed)就是其中的代表。在这些作品中,功能被激进化以提升物品所能激发的情感意义。正因为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我们产品的多样性,也愿意购买我们的产品。

《现》:你现在在上海和伦敦两地的工作和生活是怎么安排的?你怎样看待现阶段中国的设计?中国设计中的哪些元素是你所欣赏的,也是你通常会运用到自己设计中的?

w:现在我们大多数时间会呆在上海,上海现已成为了我们的家。记得最后一次问儿子最喜欢吃的食物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了中餐。目前中国的设计正处于一个从效仿和旧的方式方法向更为成熟的风格转型的时期,也越来越受到国际世界的认可。我很欣赏中国的传统手工艺,也有幸与当地出色的手工匠人合作。

《现》:你们现今在伦敦和上海的公司规模如何?这两个工作室是否在职能或分工上有所不同?它们分别为产品的创作和生产提供了哪些优势?

w:上海工作室主要负责生产和创意方面的事务,而伦敦办公室则更多地偏重公关方面的事务,同时负责与欧洲客户保持联系。目前上海办公室正在招聘更多的外籍员工,尤其是营销方面的职员。伦敦的市场更为成熟和稳定,在那里能获得英格兰艺术委员会提供的大力支持,他们会对有发展潜力的艺术家给予若干项补助。而欧洲广泛的媒体报道也有助于我们近距离接触国际艺术和设计市场。在上海,产品的生产会更为流畅、方便,我们无需等待所有细节都确定或所有计划都成型后,再进行加工制作。在这一点上,欧洲的整个操作过程会更为严格和精确一些。

《现》:不少人将你们的作品看作是游走于艺术和设计边界上的设计。你怎样看待这类评价?

w:对我们来说,作品被看作艺术或是设计都无所谓,因为无论是艺术还是设计都只是表达我们自身的一种方式、手段。艺术家通常会在他们的作品中用到功能性物品,而设计师甚或工业设计师的创作灵感亦通常来自艺术家。

《现》:你们的作品现在是否有实现批量生产?你们所定位的目标客户群是哪些人?是否在未来有意创立自己的品牌?

W:我们目前并没有将精力集中在实现产品的批量生产上。我们的产品设计主要针对我们独家选定的零售商进行小批量生产。工作室的工作主要还是定位于公共或城市艺术装置的设计上。我们的目标客户群是那些心胸开放,热爱设计,喜欢体验一种与现实世界全然不同的生活方式的人们,因为我们并不是为某个特定的顾客设计产品,而是将设计引向能引起大多数人情感共鸣的主题。我们目前正在开发新的系列,不久的将来,有望创立自己的品牌。

《现》:最近在忙些什么?对于WOKmedia未来的发展,还希望能有哪些突破?

w:我们现正忙于法国的几个公共照明装置设计;同时,也正在着手法国里昂的一个五星级酒店的室内概念设计。在产品方面,我们正与泰国的一家丝绸制造商就他们的产品开发进行商议。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加强我们在公共和城市艺术装置方面的设计,同时拓展我们在室内设计领域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