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自我即课程”之工程应用题教学案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自我即课程”之工程应用题教学案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065-01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把课程的实施过程简单地理解为对教材的接受过程。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学生被置于课程的从属地位,单纯地成为课程的接受者。“自我课程”这个理论意味着课程应向自我开放,尊重个人的感受、体验和价值观念,关注人的个人知识或自我知识,把学生当作是知识与文化的创造者,而不是知识和文化的被动接受者,因此,课程应该作为学生真实而生动的生活世界,他们在这里学会选择、自我创造,我们教师应使学生成为课程的构建者。

工程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出示例题:“做一件工作,甲单独做10天完成,乙单独做15天完成。甲乙合做多少天能完成?”

师:你能估计一下他们大概需要多少天吗?

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可能需要12.5天,我是这样想的

又一学生反对道:“不可能!甲单独做10天就完成,两人合做,肯定少于10天。”

师:那据你估计大概要多少天?

(学生陷入沉思并议论起来)

刚才的学生又站起来胸有成竹地说:“我想应该在5天到7.5天之间,因为如果他们各做一半甲5天就完成了,乙需要7.5天,然而乙做到5天时,剩下的还要合做。”

师:那是不是7天左右?

生:应该少于7天,少于7.5天和5的平均数。应该是6天左右。

因为我知道答案就是6天,正好因势利导:你可以验证你的估计吗?学生很快得到:

解:设两人合做需要x天。

x+x=1,x=1,x=6。

反思:知识和真理并不能复印到学生的大脑中,必须经过学生自己内在的建构,各个学生充满差异的建构过程不可能现成地呈现在教材上,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教材直接安排了解法,教师在教学时为了使学生体验问题的解决过程、训练学生的思维、感悟知识的形成,对教材的教学思路作了相似的调整,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估算能力得到了提高,并且理顺了估算严整与方才解法的关系,使学生对于工程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体验,同时也使课程的实施充满了生动活泼的气息,学生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构建实现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课程。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该是课程知识的创造者,应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个性将诠释和建构富有个性的课程。

让学生成为课程的构建者,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设计者。我们不能把学生看作是课程的被动接受者,给予他们足够的建构空间,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使他们能主动建构。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教材的内容和思路可能并不适合学生的建构活动,这就要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赋予的内容,设计贴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思路,实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与教材的交流与对话,把握切入点,使他们能合理建构。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把课程的实施过程简单地理解为对教材的接受过程。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学生被置于课程的从属地位,单纯地成为课程的接受者。“自我即课程”这个理论意味着课程应向自我开放,尊重个人的感受、体验和价值观念,关注人的个人知识或自我知识,把学生当作是知识与文化的创造者,而不是知识和文化的被动接受者,因此,课程应该作为学生真实而生动的生活世界,他们在这里学会选择、自我创造,我们教师应使学生成为课程的构建者。

在工程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出示例题:“做一件工作,甲单独做10天完成,乙单独做15天完成。甲乙合做多少天能完成?”

师:你能估计一下他们大概需要多少天吗?

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可能需要12.5天,我是这样想的,(10+15)12.5。”

又一学生反对道:“不可能!甲单独做10天就完成,两人合做,肯定少于10天。”

师:那据你估计大概要多少天?

(学生陷入沉思并议论起来)

刚才的学生又站起来胸有成竹地说:“我想应该在5天到7.5天之间,因为如果他们各做一半甲5天就完成了,乙需要7.5天,然而乙做到5天时,剩下的还要合做。”

师:那是不是7天左右?

生:应该少于7天,少于7.5天和5的平均数。应该是6天左右。

因为我知道答案就是6天,正好因势利导:你可以验证你的估计吗?学生很快得到:

解:设两人合做需要x天。

x+x=1,x=1,x=6。

反思:知识和真理并不能复印到学生的大脑中,必须经过学生自己内在的建构,各个学生充满差异的建构过程不可能现成地呈现在教材上,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教材直接安排了解法,教师在教学时为了使学生体验问题的解决过程、训练学生的思维、感悟知识的形成,对教材的教学思路作了相似的调整,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估算能力得到了提高,并且理顺了估算严整与方才解法的关系,使学生对于工程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体验,同时也使课程的实施充满了生动活泼的气息,学生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构建实现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课程。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该是课程知识的创造者,应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个性将诠释和建构富有个性的课程。

让学生成为课程的构建者,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设计者。我们不能把学生看作是课程的被动接受者,给予他们足够的建构空间,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使他们能主动建构。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教材的内容和思路可能并不适合学生的建构活动,这就要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赋予的内容,设计贴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思路,实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与教材的交流与对话,把握切入点,使他们能合理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