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生态居住区规划设计之浅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生态居住区规划设计之浅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生态居住区作为社区建设的未来方向,对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等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态型居住区空间结构合理、 基础设施完善, 生态建筑、智能建筑广泛应用,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 是城市理想的居住地。通过本文的阐述为提高生态型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生态居住区;生态;可持续;规划设计

Abstract: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ecological residential district is reasonable, improved infrastructur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intelligent building has wide application, artificial environment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combined perfect, it is the ideal city residence. This paper’s description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to improve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eco-residential area and create a favorabl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promote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Key words: ecological residential area; ecology; sustainable;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4-0020-02

引 言

生态居住区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生态学为基础, 设计、组织住宅内外空间的资源和能源, 尽可能达到小区内外之间的平衡和循环使用, 从而最少量地使用资源、能源, 减少对环境的冲击, 营造自然和谐、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使小区成为具有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的城市理想的居住地。

一生态居住区的概念

生态居住区应是既适应生态环境,又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建筑,还具有节水、节能、改善生态环境、低污染、无毒、无害、延长建筑物寿命等优点,体现人格化的设计,拥有良好的和有益健康的通风。 这才是人类运用科技手段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居住空间。

二生态居住区设计的具体特点及要求

1生态居住区布局

要考虑为居民生活创造和提供舒适、优美的空间环境。小区的空间布局对小区的规划至关重要,生态居住区特别体现对人的关怀和对环境的尊重,而人的健康舒适感还体现在心理上。规划时注重住区的空间形态,讲究多中高层的建筑配比,特别是人在其中的感受。人们在其中感到空间丰富,尺度宜人,环境设计实用精致。一些优秀的住区中,没有不顾朝向的围合和曲线,人们的家园在花草的掩映下,有高有底,各具表情,空间效果十分生动,但实际上每栋楼仍然整齐的排列,有很好的通风和日照。

2 生态居住区环境规划

充分利用自然提供的潜力,使建筑融入自然,如同生长出来一样。建筑形式、布局、室内外空间组合应与不同时空充分联系起来。结合地形规划。地形地貌从形态上直观地影响居住区的布局与建筑形式,如有依坡就势、层层叠落的布局形式,有爬坡建筑、吊脚楼等建筑形式。建筑或硬质景观设计遵从地形地貌,在生态敏感区尤其重要,对地形地貌的尊重可以说是对土地“文脉”的一种延续。结合气候规划。通过适当的建筑体形和空间组合、建筑朝向、建筑材料、表面色彩等选择来满足人体舒适感,避免不同气候条件可能造成对人体的不适。

3 自然条件与人文传统

生态居住区的总体布局、建筑布置充分利用和结合自然条件,合理控制和利用风、日照和天然光,创造良好气候,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和邻里交往场所。将住宅内与外、单体与群体、群体与城市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住宅群体组合协调有变化,创造既统一又具独特的风格。

4 绿色景观与人工环境

生态居住区规划重视多样化绿色景观的保护和优美环境的创造。住区绿地系统的布局应系统化,立体构建生态绿地系统,强调整体布局,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地势,联系住区中的居住、服务、交通、支撑系统。还应该充分认识到绿色植物的生态作用,认识到植物是改善微观小气候、获得理想居住环境的重要保障。在绿化规划设计中,应该摒弃以前过分注重人工构筑物、过分重视建筑小品的传统,减少只有观赏价值的大面积不可进人的草坪,而利用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林地的遮荫作用调控环境温湿度,根据全年及夏天的主导风选择植栽的方式和植被种类,以获得夏季所需的穿堂风或阻挡冬季寒风。注重发挥绿色植物净化大气、防风、防尘、防噪的作用。通过绿色植物而改善局部小环境,为人们创造安静、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屋顶花园也是生态居住社区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屋顶花园可以使屋顶吸收较少的太阳能,同时却能通过土壤和植物的蒸发而向周围空气散发湿气,导致屋顶的降温,改变屋顶的小气候环境。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可以吸收CO2,有些植物还能吸收空气中的一些化学物,有利于形成较好的局部环境。同时增加立体绿化包括墙体垂直绿化、阳台绿化等方面内容。

5 减少出行与公交优先

生态居住区的规划建设体现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把居民的很多活动安排在能够通过步行到达公交站点的范围内,使更多的人能使用公交系统,开辟完善的步行系统,达到人车分流,限制汽车在区内的活动范围,尽可能减少机动车交通面积,保障居住环境的安静和居民的安全。

6 生活垃圾的合理处理与技术应用

将生活垃圾分为三类:生物垃圾( 包括废弃食物、 果蔬等)、 可再生垃圾( 包括金属、玻璃、纸屑等)、不可再生垃圾( 燃烧灰渣等)。通过对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最大限度的化废为宝、循环利用。采用太阳能、地热、风能、生物能等自然资源,如太阳能利用,天然冷源的利用,自然的采光、通风、降湿等达到节能的目的。电力由风车提供,温热水由太阳能供给。太阳能集热器安装在大楼南侧,在晴天可使储水箱中的水加热到沸腾,即使下雨天也能使水加热到约55%。每户阳台上都装有垃圾处理机,将生活垃圾进行处理变成植物的肥料。公寓外停车场的地面砖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使雨水存流于地下,与停车场地内的树林形成一种供水循环系统。分隔房间的墙壁上留有通风口,并配有通风设备,使每个住房形成良好的通风效果。在大楼前装有风车,由风车发电为公共场所照明提供辅助能源。

三基于生态居住区规划设计理念的鞍山营城子1号A地块(公园1)修建性详细规划

鞍山营城子1号A(公园1号)位于城市边缘,临近东山风景区与城市公园,其本身也强调尊重自然生态环境,因此创造更加自然轻松的居住区是规划设计的定位。结合原有地形条件,强调居住区山地生态环境的特色,做好“生态”的文章是该居住区规划构思的一个突出特点。规划通过特有地形设计手法的变化,拉长小区道路沿线,曲折变化以达到“路绕城转,城在山中”的效果。

1 适合小区建筑要求的空间结构

采用“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二级规划模式,适应多层次居住要求,便于分期建设,也满足了物业管理灵活性要求。小区十字形的生态廊道将各组团串联起来,通向周边的城市道路。公建设置在地块周边,有利于对外经营,减少对区内住宅的影响,并有效阻挡道路噪音。

案突出绿地与道路的交织,以生态廊道贯穿整个居住区,用生态廊道分割出4个居住组团和两个公建组团。城市公园、住宅组团和公建组团形式以自然形态为主,生态廊道伸入每个组团,使每个组团都与生态廊道充分地亲近接触。形成规划布局的核心,又打破了北方楼群排列的呆板感觉,在自然与人工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生态廊道主要是为居住区内部服务的,因此采用内向式的布局手法,为防止过于封闭、压抑的效果,将生态廊道与城市道路连接,与城市公园连接,有利于居住区景观与城市内外交融。同时作为居住区开放空间的载体,为居民提供更多的运动、交往和观赏自然的空间。

2 高效的网络道路

十字形生态廊道连接城市道路,车行次干道在整个社区呈环形布置,将各个组团串联起来,并将区内车流人流汇聚到主干道上。通过主次干道的分级和蜿蜒的道路形态使车辆减速,使住户从紧张的都市生活过渡到宁静的居住空间。每个组团分若干个小组团,大组团内车行次干道为组团的主要交通枢纽,车辆可在次干道上通行,并通过次干道上各小组团的地库出入口停入半地库;小组团出入口通过立体设计,分流人车流线,形成独特的入口节点。这种从大组团的人车混行过渡到小组团的纯步行空间,实现了组团内的局部人车分流。

居住区主要出入口设在解放东路。为保证居住区的整体环境和出行方便,在居住区内规划十字生态廊道与城市道路连接,每个组团出入口设在环路上。组团内规划利用环路与停车场相连,形成完整的道路系统,这既有利于小区的安静又有利于小区居民的安全。

3多样的景观空间

小区在解放东路的主入口设计结合商业中心与风情商业内街,打造大气的入口景观节点。在小区车行主干道两旁种植高大树木,将其打造成林荫大道,使人们在归家途中忘却都市的喧嚣,享受小区宁静安逸的生活氛围。每个小组团都有自己的组团景观绿地,大组团内再利用小组团间及建筑间错位形成的空间,配以水景园林,将各小组团景观串连起来,打造组团中心绿轴。西南组团地形利用:利用原有山沟,打造成人工水景,节省了填埋土方量。

居住区的生态廊道、环线绿化带及城市公园形成了一个绿色自然环境系统和成多层次的景观体系。也构成居住区绿化景观体系的大框架。每个组团中心绿地有一条林荫路与岸边亲水平台相接,每条水系的尽端都是精心设计的底景,环境景观设计具有中国古典园林特点,有开阔、有封闭,有通畅、有遮挡,景致不同而耐人寻味。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提供更多的静态和动态的活动功能,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邻里氛围,使人与自然水融。

沿道路绿化采用高大乔木,与道路、建筑形成良好的比例;沿水面、广场绿化以湿地果树为主,突出自然景观。

结束语

生态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不仅为建筑创造了绚丽多变的空间环境,架起了人与自然交流的桥梁,同时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形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故在规划设计时首先要强调环境资源的均好与共享,对于住区内的自然与人工景观在规划设计时要尽可能让所有住家共享。从而创造一个高质量、高技术的生态型园林式居住小区环境,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 张庆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特色营造[J ] . 甘肃科技,2007(12).

[2 ] 田旭朝. 浅析住宅小区的环境景观规划设计[J ] . 河北林果研究,2007 (4).

[3 ] 陈易. 我国建设生态居住社区的对策[J]. 同济大学学报,2003(12).

[4 ] 沈清基. 关于生态住区的思考[J]. 华中建筑,2000(3)。

[5 ] 夏云,夏奎,施燕.生态与可持续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