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印度的蛇文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无独有偶,很多国家也对蛇有种虔诚的崇拜,我们一起了解印度厚重的蛇文化。
印度人的蛇文化由来已久,只是“舞蛇”就有上千年历史,可惜的是,千年舞蛇文化正面临消失。至今,前往南亚各国等地观光的游客,每天仍能看到印度耍蛇人,他们身上的蛇伴随着笛子乐声翩翩起舞,舞蛇者也是完全陶醉其中。
在印度,蛇类在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印度人崇拜蛇,视蛇为“神”的化身,而眼镜蛇尤受崇敬,被称为“努拉盘布”,即“善蛇”。
在虔诚的印度教教徒眼中,蛇并非动物,而是通人性的灵物,眼镜蛇被认为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湿婆的化身。在克诺索斯宫殿遗址挖掘出的“舞蛇女神”,距今已有3600年。她双手自由伸展,各握着一条蛇,身著华丽的长褶裙,袒露着胸前的。有人说她是大地之母的化身,象征着欣欣向荣;也有人说蛇的生命力顽强,舞蛇女神代表着不朽的生命;还有人说蛇的繁殖能力强,舞蛇女神能使子孙昌盛,人口繁茂。
印度有蛇庙、蛇村、蛇舞、蛇船赛,每年还有蛇节。祭拜蛇神是印度古老的宗教仪式,许多印度教徒会在蛇节那天给蛇神献上鸡蛋和牛奶作为供品。近几年,印度着力发展旅游业,全力挖掘本国古老的传统文化项目,而雪拉莱市因与蛇共舞了数百年,被印度人视为“蛇节”的发源地,故印度旅游部门将之列为重点旅游城市之一。每年8月蛇节,雪拉莱的市民不分男女老少,会不约而同到郊外去捕一次蛇,他们将捕来的蛇集中放置到一座古老的庙宇里“囤积”。
吃过晚饭后,他们就会来到庙宇里,争先恐后徒手捉起一条蛇或数条蛇,步出庙宇外开始尽情狂欢,与蛇共舞。尽管众多人会被蛇咬伤、缠伤,但他们却引以为豪。这些人认为,被蛇咬、缠了预兆着今生今世无灾无病。
在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有一种有关蛇的节庆活动——蛇船竞赛,犹如我们端午节的赛龙舟。竞赛点岸边椰树葱郁高大,铜锣、鼓声、号子声此起彼伏,一艘艘蛇形船在角逐着。赛船船头是一个生动的蛇头,吐着红色的信子,60米长,高昂水面14米的蛇头吐舌翘起。蛇船竞赛在当地被看作每个村庄的大事,因此都选拔强手参赛。参赛选手身穿白色衣裤,缠白头巾,手持短划桨,每艘船上还点缀着红或黄的伞。竞赛时,选手们整齐分坐于船两边,按船上歌手短促高昂、节奏鲜明的号子奋力划桨。刹那间,上百艘蛇船竞逐,水花四溅,号子声、呐喊声响成一片。胜利了,全村人都为其庆祝。
千百年来,印度一直活跃着一群耍蛇人。他们每天走街串巷,几个大小不一的篮子,耍蛇人吹着一根自制的葫芦形蛇笛,便构成了他们的全部家当。大多数人对蛇宁可敬而远之,而印度蛇人则把它们看做朋友。其实,蛇的智商很低。它听不到声音,但是能敏锐的感觉到震动,是经过训练的,当耍蛇者发出特定的信号时,蛇就会从竹篓里钻出。而且蛇随音乐舞动身体并非真的跳舞,蛇是追随笛子的颤动而摇摆运动的,如果耍蛇者一动不动的吹笛子,蛇是不会动的。印度人从不认为玩蛇是一种职业,对他们来说这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在巴基斯坦的印度“蛇人”群体被称为部落,是因为这种表演艺术的从业者数百年来已发展出许多独特的习俗和仪式。每当“蛇人”家族中有男孩出生,人们便在他身上滴几滴有毒的蛇液。“蛇人”们相信这会帮助他生来便具备辨别蛇性的能力,并增强婴儿的免疫功能。
捕蛇是“蛇人”的看家本领,“蛇人”部落男孩长大成人的标志是独自进山捕到一条蛇。在“蛇人”眼中,不会捕蛇的小伙儿没结婚资格,他们不但无法得到姑娘的芳心,永远不能成家立业,而且还会被当做“败家子”。每当春暖花开时,“蛇人”便四处觅蛇。为示尊重,在捕捉之前,他们要和蛇“说话”交流,并保证它们会得到照顾和保护,一年之后会被放生。
资料显示,印度对蛇的崇拜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出于对蛇的尊敬,盖起了不少庙宇,在村落附近、在神树下、在水井和水塘旁,可以看到刻在石头上的蛇的图腾。总之,印度有关蛇的传说与神话数不胜数。比如说,人们认为蛇代表的是永恒运动,是祖先灵魂和住家守护者的化身。
基于此,印度人喜欢在在家的大门两边画上蛇的标志。出于守护的目的,农民爱在院子里放几个蛇类饲养箱,养一些神圣不可侵犯的眼镜蛇。碰到搬家,还会把养的蛇都带上。
同样,蛇靠特殊的嗅觉能认出主人,从不咬他们。在印度,找到老蛇皮被认为是最好的兆头,人们通常把一小块老蛇皮放进钱包里,认为它能带来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