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旺角黑夜》的色彩叙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旺角黑夜》的色彩叙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旺角黑夜》是由尔冬升导演的一部警匪片,讲述了一个圣诞节前夜――平安夜发生的警匪故事。在影片中,导演运用了黑色与红色为主的色彩,从环境、人物方面进行细致刻画,以黑色为主色调烘托了环境的黑暗、故事的黑色调,渲染了全剧的阴郁色彩。以红色作为衬托,隐喻了暴力血色与温情,反衬了黑色调的深谙。在黑色与红色的布局中,形成了影片的色彩叙事手段与色彩象征体系,完成了对剧中人物命运的安排和人性道德的思考。

[关键词] 《旺角黑夜》;黑色;红色

香港电影《旺角黑夜》(2004年)是由香港导演尔冬升(1957― )执导的一部警匪片,讲述了一个在圣诞节前夜――平安夜发生于香港旺角的警匪故事。香港旺角地区被誉为是全球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主人公来福是内地人,来港的目的是接老六的差事――做杀手,同时寻找失踪女友。而老六亦是警方线人,在被警方控制后两次出卖来福,来福均侥幸逃脱。

女主角丹丹是内地来港,被嫖客华哥殴打时,来福挺身相救,两人因此相识。在彼此知道是同乡身份后,丹丹决定帮来福找女友。此时的来福,一面躲避苗警官等人的追查,一面寻找女友,在丹丹的劝说下,渐渐放弃了杀人的念头。但最终,在华哥的疯狂报复中,来福杀死了华哥,同时自己也死在了偶遇的苗警官枪下。

《旺角黑夜》讲述了一个在24小时内发生的故事,影片通过对黑色与红色在环境色彩、人物造型中的大量运用,形成了以黑色与红色为主的独特的意义象征体系。黑色构成了影片整体的暗调子,红色与黑色相呼应,反衬出黑色在整体色调中的阴暗主题。色彩作为一种叙事手段参与并深化了影片的主题表达。

一、环境色彩:黑色与红色

在《旺角黑夜》中,红色与黑色为主色调,首先体现在环境的设置上。电影故事背景是圣诞节前夜――平安夜,因此,电影的环境设置在视觉上形成了黑红两色,构成了电影较为昏暗的色彩基调。这一整体色调的形成可以从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进行分析。

(一)时间因素中的黑色

影片《旺角黑夜》的黑色基调首先是通过时间因素表现的。《旺角黑夜》叙述了在旺角12月24日这一天24小时内的故事,又以这一天黑夜的故事为主体。影片在黑夜与白天戏份的时间安排上形成了有力的对比,《旺角黑夜》总片长111分钟,其中黑夜的戏份约占影片时长的四分之三,白天的戏份仅有37分钟,约占四分之一。故事的主要部分集中于短短的一个黑夜,这一时间上的安排充分照应了片名,也形成了故事时间安排上的黑色基调。

(二)时间因素中的红色

影片时间设定为12月24日,圣诞节的前夜――平安夜。平安夜这一背景时间的设定,决定了影片另一个色彩基调为红色。平安夜是圣诞节前夜,时间的大背景使香港旺角这一城市繁华地段被红色饰物装饰起来。平安夜本身是一个充满节日气氛的时间,而在旺角的黑暗中,却上演着雇凶杀人这一事件,平安夜的欢乐气氛与黑帮追杀、人物的阴暗形成鲜明对比。红色气氛的时间背景映衬了旺角的黑色事件,共同形成了影片的色彩基调。

(三)空间因素中的黑色

在《旺角黑夜》的开头结尾,影片运用了俯拍旺角密集人口的黑白影像画面。电影主干彩色与黑白影像的交替首先表现了时空的转换,使影片产生了沧桑悲凉的感觉,衬托了对人物命运的表达。

影片的黑色空间因素还体现在场景的设置上。片中多处场景空间为黑色,多出现在追杀等节奏较为紧张的情节中,尤其常运用于来福的关键戏份中。在来福出场时,是一个郊外夜景的画面,整个场景呈黑色调,画面中间是一支冲着天空的枪,随着升降镜头来福出现在画面中,他也处于黑暗的背景中。来福出场的黑色预示着他的杀手身份与未来黑暗的道路。

(四)空间因素中的红色

红色在空间因素上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平安夜的背景以及来福与丹丹所住的小旅馆内部的颜色。平安夜背景的红色主要体现在街景的镜头中,背景人物中多数人都迎合圣诞气氛穿了红色的衣服,戴着圣诞帽等装饰物,如63分时来福与丹丹在街上寻找林素儿,此时背景中来来往往的人物多是红色着装,另有红色气球、红花等,处处显示着红色的节日氛围。

来福与丹丹的小旅馆也有红色的因素,旅馆房间内部色调呈弱化的红色――淡红。淡红不同于红色的热烈,更多表现了柔和、温暖的一面,隐喻了房间中两人关系的暧昧与温暖。来福在淡红色调的房间中听从了丹丹的意见,扔掉手枪,两人在房间中相依偎着休息,讨论回乡和未来。在淡红色调的小旅馆中,两人温情的一面得到展示。

二、人物的色彩造型

《旺角黑夜》中的三位主角为来福、苗警官和丹丹,影片通过三个人的色彩造型与光的运用刻画了三个人不同的形象与象征意义。影片对来福与苗警官的刻画侧重用光源形成的黑色调来展示其人性的双面,并用红色表现了血腥与暴力,丹丹的形象则主要通过她的红外套表现出来。

(一)来福的色彩造型

来福与苗警官是游走在道德人性边缘的两个人物,形象中充满不确定性。来福老实憨厚,心地善良,对爱情执著,但在同乡老六的牵引下成了杀手。在影片中来福与苗警官的关键情节中,时常出现大面积的黑色画面,光线的白色与黑色形成鲜明的交界与对比,这种高对比度的画面隐喻了主人公人性中的善恶两面,来福与苗警官都是徘徊在黑白之间的角色。同时,大面积的黑色成了黑暗、危险、不安全感的符号,营造出恐怖而压抑的效果。

如在来福与老六接头却被老六出卖给警察的情节中,来福与老六周旋,躲在深巷中,身陷一片黑暗,远处是巷子尽头的一片白色亮光,来福的脸以特写镜头表现,光从侧面打来,面部形成半明半暗的效果,黑白对比强烈。在随后来福放弃杀死老六的一组镜头中,采用逆光拍摄,来福的脸多次被遮蔽在黑暗中。光的运用表现出了他在被同乡出卖与杀人这种边缘情境中的失衡的阴暗矛盾的心态。

同时,红色的运用也不可忽视。红色是血色的象征。影片中,打斗场面十分多见,血色的红是整部影片中十分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主要集中在来福最后被华哥报复时被打的场面,来福的整张脸都被鲜血染成红色,十分震惊骇人。血红色的运用凸显了影片的暴力元素与血腥味,血色亦代表生命,是对生命的拷问。

(二)苗警官的色彩造型

苗警官身为警官,却因曾错杀无辜者形成心理阴影,并在手下错杀时,为了警队荣誉和个人清白唆使全警队串供,他身在正道却无法摆脱这些跨越道德边缘的行为。在苗警官手下警员志彬错杀“无辜者”的一场戏中,苗警官串供的情节同样利用光线形成的黑白对比表现了苗警官的双面人性。在苗警官串供的情节中,影片利用了场景中的一盏摇摆着的吊灯的光线,形成了画面中光线亮度的不稳定,投射在苗警官身上,在忽明忽暗中苗警官安排现场,此时他也正处于人性摇摆的时刻。随后在怒劝不愿串供的志彬时,苗警官的面部被置于背光的部分,隐藏在黑暗中,这也正是苗警官人性中的阴暗面。

在命运的指使下,苗警官最后在街道上与来福相遇,并将其击毙。这段情节中空间场景为黑夜中的街道,在击毙来福的一刻,两人同处于一个白色的路灯光圈内,白色的灯光与黑夜背景形成强烈反差,仿佛舞台的追光效果,而此时两位主人公被同时置于这一灯光下,接受审视。在白色灯光的映照下,两人的道德界限则显示出不确定,仿佛同处命运的圈套中不能脱身。

布光对影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片利用光影形成的黑白关系深化了主题的表达。光带来的黑白色调形成了《旺角黑夜》中阴冷、黑暗的风格,对比度强化了视觉效果,导演给影片中的黑白色调赋予了情感表现的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加深了对主题的思考与表达。

(三)丹丹的色彩造型

女主角丹丹在影片中的角色是一个从大陆乡下来港赚钱的,与来福同乡。她与来福偶然相识,却一次又一次地改变了来福的命运。丹丹首先是一个引导来福向善的角色,多次劝阻来福杀人。但丹丹也是将来福推向死亡的角色,来福因其与嫖客华哥结仇,后在与前来寻仇的华哥的冲突中,最终意外丧命于苗警官枪下。丹丹在影片中的红色外套成为她的象征物,象征了丹丹形象的三面:、正义与危险。

红色本身象征着激情与热烈,也是表达爱情的常用色。丹丹的身份是,红色的外套暗示了她职业中激情放荡的一面,象征着女性的妖娆。丹丹为了报答来福的救命之恩,曾提出“陪陪”来福,还提到“要找个像大哥一样的男人”,红外套的颜色暗示出两人关系中暧昧的一面以及丹丹形象中的一面。

红色也代表了丹丹的正义。中国人崇尚红色,红色在中国是吉祥的颜色,代表多重含义。在《旺角黑夜》中丹丹的红则象征了她人性中有美好正义的一面。她多次说服来福不要尝试杀人,始终将来福向光明的方向引导,对来福的选择起着积极的作用。

在影片中,丹丹最后在无形中将来福引向了死亡,来福的命运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被丹丹掌握的,如果没有偶遇丹丹,也就不会有华哥的寻仇。因此,丹丹的红外套也象征了丹丹的危险性,是对来福生命的威胁,是死亡的信号。

三、黑色与红色的关系

《旺角黑夜》在黑色与红色中完成了一个警匪之间的故事,黑与红不仅是相独立的两种色调,两者也在影片中相融合,共同构建了影片的色彩基调,完成了叙事,深化了主题。

黑色与红色的关系首先体现在两者相互照应。黑色的运用首先照应了影片名称《旺角黑夜》,并形成了影片总体的暗色调,营造出紧张、悬疑的气氛;其次黑色象征了人性中的黑暗面,布光形成的黑白对比刻画出人物的双面性特征:再次,黑色也象征了逃脱不掉的命运,最终将来福的生命导向死亡。

红色的运用则更侧重于细节,相比较黑色的浓墨重彩之笔,在细节之处显示出力量,与黑色形成照应。红色形成了故事背景时间的主色调,并通过丹丹的红外套等设计,使红色成为一条具有象征意味的色彩线索,表达出与温暖,同时也反衬了旺角的黑暗。红色对血腥暴力的表达与影片的整体黑色基调相融合,最后血流满面的来福倒在苗警官枪下,血色形成的恐怖感陪衬了黑色的背景,令人触目惊心,血样的红亦是黑色主题的表达。

《旺角黑夜》看似一部警匪片,实则导演在警匪之间更多地进行了对人性的思考。正如李修贤所说:“警匪只是一念之差,拿着枪你可以做贼也可以做警察。”在影片的警匪对立之间,隐藏了复杂的人性内容,警与匪都在人性的善与恶之间徘徊,影片的写实手法使得人物形象更接近于生活的本来面目。黑色与红色的运用形成了影片的阴郁、血腥的基调,通过场景、人物对这两种色彩的运用形成了影片的整体基调与象征体系,用色彩在警匪片的框架下对人性的双面性与道德的复杂性作了更为深入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石竹青.流年光影――香港电影:“七九新浪潮”之后[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2] [美]大卫•波德维尔,克莉丝丁•汤普森.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第五版)[M].彭吉象,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 梁明,李力.电影色彩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 徐葆耕.电影讲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 许南明,主编.电影艺术词典[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

[作者简介] 师璞(1987― ),女,山西太原人,暨南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电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