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网络世界的“审丑”现象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当下,消费丑行,似乎已成了人们生活中尤其是网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道精神作料,从芙蓉姐姐到凤姐,再到前一阵子刷新“雷纪录”的小月月,仿佛都预示,“审丑”正在成为一种时尚。风起云涌的网民们的“审丑”热情,让人瞠目结舌的“现丑”红人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直看得人眼花缭乱,不由不令人感叹。网络“审丑”现象的风行,不由令我们深思深藏在其背后的原因。然而,潜藏在这种精神狂欢背后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本文将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一、新媒体和互联网世界
WEB2.0,这个以数据为核心、以人为出发点的互联网带来了一个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一夜成名变得轻而易举。只要网友个人将作品上传,然后加以炒作,就可能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掀起舆论狂潮。《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个小小的短片一出来就红透了大江南北,《无极》没有成就导演陈凯歌,却成就了网民胡戈。人们千百年来被限制和压抑的创造力在WEB2.0时代得以释放。当常规网络红人变得流于俗套的时候,“雷人雷语”以及“献丑”为主要特征的异类红人粉墨登场,一旦语不惊人死不休,说出出位话语;或者拥有足够“与众不同”,就可能脱颖而出。
二、网络世界中的“审丑”现象
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当代,网络红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崭露头角,蹿红网络,火遍南北,冲击着人们的视觉神经。红人不甘寂寞,不时出来秀上一翻提醒人们自己的存在;网民们也不甘寂寞,不断发现新的红人。
1、“痞子蔡”与“三驾马车”:网络红人的先驱
网络红人的先驱,应该算是痞子蔡、宁财神、李寻欢、安妮宝贝、慕容雪村等,那时的网络红人,一度成为大众的偶像。宁财神曾与李寻欢、安妮宝贝一起被称为网络“三驾马车”,被人们认为他们构成了20世纪末国内最早的一批网络作家群,他曾在采访中坦陈,当时拼命写作的原因是寻找一种认同感,网友们的称赞是他写作的动力。当时,最初的网络红人们,并没有依靠炒作,靠的是文字和思想积累起大家的认同。
2、木子美现象:“网络罂粟”从此盛开
2003年6月起,木子美因在网上公开自己的日记而迅速走红,形成“木子美现象”,她的博客访问量在当时每日增长6000次以上,成为中国点击率最高的私人网页之一。其他网站对其文章的转载所产生的访问量更是惊人。这样的传播速度是传统媒体无论如何不能比拟的,大多数网民也是通过她知道了博客这种新的网络写作方式。
与安妮宝贝这类纯文学的网络作家不同,木子美的走红靠的不是她的作品的文学价值,而是对其个人经历甚至隐私的大胆暴露,这颠覆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传统道德观念和羞耻观。她的走红以及因此带来的社会影响以及经济效益,自然就会引起其他人效仿。当时就有人认为,在木子美现象之后,在网络这块土壤里会再次生长出木子美这样的“网络罂粟”,人们对此将不会感到惊奇。
3、芙蓉姐姐到小月月:“审丑”潮流势不可挡
芙蓉姐姐可谓是资深网络红人了。从2004年以标志性的S体形、矫揉造作的语言、百转千回的艳舞窜红网络,虽然至今只会偶尔出现在娱乐新闻中,但仍可称其为网络红人中的“一姐”。
如果说芙蓉姐姐开辟了自信、敢秀的红人之路,“凤姐”则把这条“审丑”之路进一步发扬光大。2010年初,身高1.46米,大专学历,在家乐福超市工作,月收入千余元的罗玉凤在上海地铁站发放上万份征婚传单,誓嫁1.8米的清华、北大硕士生,她声称“九岁博览群书,二十岁达到顶峰,往前推三百年,往后推三百年,总共六百年没有人超过我”。
10月份,小月月出现在“红人江湖”,以其极品的行为挑战着全民的心理承受底线,截至2010年11月6日,论坛上该帖子的点击率已达4428570次。有趣的是,以往红人至少都是在一个真实形象的基础上进行加工炒作,而这个小月月只是一个存在于网帖中的荒诞、搞笑形象,却引来网民的集体狂欢,让人感觉在网络上“出位”是如此简单,又是如此荒唐。①
三、关于对网络红人凤姐的认知调查
为了进一步探索网络“审丑”的成因,笔者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以网络红人凤姐为主要研究主题,通过网络发放问卷,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进行了访问。问卷涉及到是否关注凤姐,关注凤姐的原因,凤姐代言对被访者产生的影响,是否愿意成为网络红人等。
被访者中只有6.3%的人认为自己非常关注凤姐;18.8%的人对其基本了解;另外有37.5%的人只是对其有印象,37.5%的人对她一点也不关注。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网络红人的“红”不是单纯的人们对其的追捧的结果,这种追捧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甚至对于部分缺乏个人魅力的网络红人,他们的出名更多的是靠炒作的力量。
关注凤姐的人中,原因主要是:无聊,随便看看的心态占60%;因为网络上到处都是她的消息,想不看都难的心态占 50%;周围人都在关注她,我不关注会落后的心态占10%;她的言行举止独特,让我感到新奇的心态占20%;关注她的新闻给我带来了很多乐趣的占20% 。而没有一位被访者是因为喜欢她的个性。在不关注凤姐的人当中,56.3%的人认为是其低俗、无聊;31.3%的人认为这种网络红人非常之多,网络上层出不穷,没有新鲜感;6.3%的人认为十分讨厌她的个人特点;另外,从被访者的反馈来看,在关注凤姐的人当中,60%的人认为他们关注凤姐的主要原因是无聊,这就很好的印证了生活重压下的无聊感是网络“审丑”现象的一个重要成因。另外10%的人认为大家都在关注她,自己不关注会落后,这也反映了网民普遍存在的从众心理。
我们可以看出,无聊、从众、猎奇等心态是促使人们关注网络红人、尤其是反面网络红人的主要原因。在对这些特立独行的网络红人的围观过程中,一股“审丑”狂潮在不断的滋生蔓延。
四、网络“审丑”成因初探
1、眼球经济时代
眼球经济又被形象地称作“注意力经济”,是指实现注意力有限的主观资源与信息相对无限的客观资源的最佳配置的过程。在网络时代,注意力之所以重要,是由于注意力可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也可以使网络商获得巨大利益,注意力已成为一种可以交易的商品,这就是注意力的商品化。必须看到,网络推手介入了“网络红人”的制造过程中,各种流程化的运作,使得网络红人被批量化生产和机械化复制。
2、“审丑”过程中的宣泄和自我肯定
“审丑”,是一种微妙的心理行为,人们对于丑的事物往往会产生一种喜恶参半的弗洛伊德称为“情感矛盾”的特殊心理,这种心理会导致一种类似于萨特所定义的“审美喜悦”的。审美主体(人)在对客体(丑)的“审丑”过程产生惊异、恐惧、怜悯或厌恶的感情,他们又从“审丑”这一心理的行为过程中得到渲泄、净化和陶冶。“芙蓉姐姐”在网络迅速蹿红的背后,与其说是满足了人们好奇的目光,不如说恰好迎合了某些人心中隐秘的欲求。②
3、生活重压下的无聊感
市场经济的简历和发展,使得中国进入了消费时代,在没有价值观的荒原上,物欲自然而然的成了中国人的价值主体,然而过分的物欲只是带来人的异化,并不会带来精神上的安定和祥和,所以相当多的人头上笼罩着挥之不去的烦躁、焦虑、无聊,再加上生活的重压,使得焦躁苦闷,无聊成为一种时代病,网络红人的出现正是焦躁、无聊时代病的一副消散剂。
4、从众心理和猎奇心理
围观,网络新兴用语。若某人做出非常醒目的行为就有可能招致围观,也有指中国人有围观特别事物的癖好,多见于论坛和微博中。围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认为是从众心理和猎奇心理所致。
5、整个社会浮躁不安的表现
整个社会,正处于一个如何追逐财富的年代,传统文化逐步丧失,新的价值体系还未建立,人们正处于一个思想意识形态的空白期。人们急需一个“减压伐”,需要一个突破口,而这些丑的现象,便成为人们嘲笑、谩骂、相互挤压的发泄之地。
结语
网络的发展推动了一系列产业的发展,时至今日,互联网又催生了一个”精神狂欢“产业的发展,这里的精神狂欢已经成为一种消费需求,人们为了这种消费需求的增长使得更多的异类红人不断涌现,同时也使得他们的价值得以攀升。这正符合了经济学上的价值规律。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精神狂欢”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促进了这种“精神狂欢”产业的兴起,人们愿意为这种精神狂欢买单,才成就了网络上诸如凤姐之类的网络红人。所以,对于“审丑”潮流,我们不应该一味的将责任归咎于媒体或者网络推手,而分析藏在背后的深层原因不仅仅是理解此问题之道,更是解决此问题之道。
参考文献
①杜书瀛:《文艺创作美学纲要》[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
②鲍桑葵:《美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③《波德莱尔・波德莱尔全集(第1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829
④汉斯・罗伯特・耀斯 著,顾建光、顾静宇,张乐天 译:《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 传播学系09级研究生)
责编:刘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