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煤炭资源富集区现有开发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建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煤炭资源富集区现有开发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建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近年来我国煤炭资源富集区的开发力度空前加大,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煤炭-火电-煤化工一体化开发的态势。然而,煤炭资源富集区大多生态脆弱、水资源短缺,这一开发模式与区域主导生态功能存在尖锐冲突。重点剖析了煤、电、煤化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字] 煤炭 开发模式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TD8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9-1

我国是世界上煤炭剩余可采储量超过千亿t的3个煤炭大国之一,占世界总储量的20.75%。为了满足经济增长的能源需求,保障经济安全,近年来我国煤炭开发力度明显加大,并且在煤炭资源富集区出现了火电、煤化工等下游产业集群式发展的新特点。

1 煤炭富集区以煤为核心的能源重化工开发模式已经形成

计划经济时期,行业主管部门在资源配置中具有关键作用,煤炭开采、火电、煤化工等分属不同行业主管部门。改革开放后,随着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和股份制改革的深入,为了降低成本,追求最大利润,近年来,传统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纷纷向上下游业务领域渗透和延伸,并把煤化工作为重要发展方向。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也在鼓励煤炭资源富集区大力发展火电和煤化工,缓解交通运输压力。因此,近年来在煤炭资源富集区,普遍出现了以煤炭开采为主导,下游和关联产业集群式发展的新特点。煤炭资源富集区的基本开发模式是:首先,立足于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大力发展火电和煤化工。其次,利用煤炭洗选和火力发电产生的煤矸石、灰渣等,用于发展煤矸石制砖和制水泥等建材项目。最后,利用矿区廉价和充足的电力,发展高载能工业;利用煤化工项目生产的初级产品,进一步向下游延伸,发展精细化工;立足建材工业,发展基础设施和房地产。

2 我国煤炭富集区现有开发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空间上较为集中的煤炭、火电、煤化工一体化开发模式,虽然可以节省运输成本,发挥集聚效益,但也存在以下3个方面的突出问题。首先,从产业结构演变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煤炭开采、火电还是煤化工,均位于价值链低端,在区位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以这些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一旦确立,就会形成"路径依赖"。其次,我国近90%的煤炭资源分布在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带,这些地区植被覆盖率较低,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通过与《全国生态功能区划》[1]对比,可以看出,我国的煤炭资源富集区主要分布在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和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内,煤炭开发中的地表沉陷和土地开挖,均会直接影响所在区域的主导生态功能。第三,火电和煤化工均属于高耗水行业,而我国煤炭资源与水资源呈逆向分布,约70%的矿区缺水,40%的矿区严重缺水。总体而言,我国煤炭资源富集区的生态环境压力十分突出,而现有开发模式具有极强的刚性和惯性。从长期来看,不仅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的矛盾难以协调,二者的关系还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3 在煤炭富集区进行煤、电、煤化工开发的对策建议

我国的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晋陕蒙接壤区、内蒙古东部、新疆、安徽及云贵川接壤区,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都比较脆弱。在大规模的煤、电、煤化工一体化开发模式下,无论是生态系统还是社会、经济系统,均会受到严重冲击。为实现煤炭资源富集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预先统筹规划,实现资源的有序开发。

3.1 明确区域功能定位

我国一直缺乏覆盖全部国土面积的开发和保护规划,对于不同区域在全国产业分工格局中的定位模糊不清。虽然近年来环境保护部编制并了《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但对于不同区域的产业准入并不能形成硬性约束。因此就很容易出现遍地开花式的资源无序开发格局。为此,从规范空间开发秩序,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的角度出发,应尽快编制国土开发规划,提出不同区域的开发和保护要求。

从近期来看,对于生态破坏比较突出的矿产资源开发活动,也应考虑编制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产业布局规划。考虑到我国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很不平衡,煤炭资源富集区大多生态脆弱,且近年来出现了煤、电、煤化工一哄而上的无序开发倾向。因此,应该在统筹考虑区域资源禀赋、生态约束、水资源、社会经济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全国煤炭、火电、煤化工、铁路建设的空间布局规划,对不同区域提出明确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要求,从而防止出现区域开发模式与资源环境条件不匹配、产业结构雷同、空间开发秩序混乱等问题。

3.2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只有建立起规范的生态补偿机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生态服务功能或生态价值才有可能不降低并有所提高。但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虽多,但针对具体地区和领域的实践极少,尤其是缺乏实践效果好的生态补偿技术方法与政策体系。煤炭开发是我国最主要的资源开发活动,国家一直没有出台上升到法律或政策层面的生态恢复标准,矿区的生态恢复和建设还主要是企业的自觉行为。因此,为实现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必须加强针对不同煤炭资源富集区的生态补偿研究,尽快建立有针对性的生态补偿机制。

3.3 编制综合开发规划

从目前来看,煤炭、电力、煤化工、交通一体化开发,已经成为煤炭资源富集区的基本开发模式。在这一开发模式下,区域空间结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生态格局均将发生深刻变化。为此,必须在充分考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根据区域发展定位和发展潜力,编制区域综合开发规划。对产业布局、城镇建设、资源开发、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统筹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区域发展的内部协调性,降低开发成本,避免无序开发可能带来的风险。

3.4 加强生态恢复技术研究

由于我国在晋陕蒙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和河北、安徽等平原地区的煤炭开采历史较长,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土地复垦技术方法。相比较而言,其他煤炭资源富集区的大规模煤炭开发才刚刚开始,而相应的生态恢复技术研究却并没有及时跟上,甚至还没有开展。为降低矿区开发的生态风险,应尽快开展矿区生态恢复技术研究,探索适合不同煤炭资源富集区的生态恢复和生态建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