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综合绘画与空间维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综合绘画与空间维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艺术的发展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而发展,艺术的风格随着人们对材料的认识和使用而变化,艺术的样式随着人们对空间维度的延伸与拓展而变得日新月异。

传统的架上绘画有二维的平面、三维的立体、四维的时间、五维的意识空间表达。这些绘画图形都是虚拟空间范围,这些空间维度概念是作为一种虚幻错觉而存在的空间感。原始的洞穴岩壁将二维图形绘刻在二维墙面上。古典传统绘画是将三维立体的形象绘制在二维画布上。综合绘画是利用各种材料与媒介绘制成各种空间维度综合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有现实感的空间,而这些现实的空间概念是将物象组合一个或多个整体,在视觉中将物理空间与现实的立体形态相互作用构成不同的虚实层次、节奏和心理空间感。

绘画材料和媒介的不断发掘与利用推动了画种与作品样式的形成与变革。从早期直接用矿物、植物颜料画在岩壁上的壁画发展到蛋彩画、油画、水粉、水彩、版画、水墨画、磨漆画,雕塑等各种画种和流派创立,艺术家对空间维度的认识和变化决定了艺术的发展与更迭。从早期的二维图形到文艺复兴时期认识透视“对自然的模仿”和视觉空间的幻象到20世纪塞尚开始现代艺术多维空间的运用,大大地推动了艺术的发展。当照相、多媒体的运用,艺术的样式越来越多,界限也越来越模糊。表现手法从原始的抽象、半抽象到具象再发展到抽象与综合,艺术的观念和精神表达已是多元化。

当今综合绘画艺术已从传统的观念和思维中走出来,从各种潮流变迁中形成蜕变、多元、不断更迭创新的格局。绘画艺术不再是客观具体的实物,而是以点、线、面、色彩、形状、形体、材料、空间来传达艺术家各种情绪。关注的是艺术自身的语言要素,以全新的形式反映出艺术家在精神上的解放和自由。运用综合手法和对各种空间维度的理解为综合绘画的表现和新语言的形成拓宽了道路。

现代绘画之父塞尚首先发起了视觉解构的革命,将万物归纳为几何体。将三维空间的物体压缩二维到二维半,破碎的轮廓线和飘浮的色彩维持了绘画独立于对象之外的自身特性,使艺术形象的显示被认为是本质的原型。俄国的康定斯基的色彩表现主义将现实形象进行肢解,张扬地把狂放的线条和色块布满画面,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二维空间,未来主义基于情感的冲动使画面呈现出时间和空间的不断变幻。“青骑士”则倾向于在画面上把点和线的变化推向音乐化的形态,在节奏中达到纯粹;立体主义把物象肢解为无数的零件,然后任意拼装重构成新的视觉空间;杜尚将一个签有自己名字的小便器送博物馆的展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造型材料的认知,将材料本身转换成艺术符号。让物质的特性转化为具有视觉意义的艺术语言。空间维度表达更直接,给后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各种开拓思想和观念。

在工业、科技、新材料、新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审美要求不再是二维平面的架上绘画,而将具体物象解构成点、线、面、色彩、形状、形体、构成、肌理、空间等来表达艺术间的各种情绪。所有传统的绘画因素和真实幻象都被扬弃,转向对材料、空间和艺术自身语言,对材料与形式的探索和发现,以一种全新的样式反映出艺术家在精神上的解放和自由,在理念上的探索与创新,在空间表达上呈现新的视觉效果。

从现代艺术的综合绘画到后现代艺术和当代综合材料的运用,为突破绘画形式的局限,拓展了精神与各种空间表达。综合绘画在色彩运用上不再是表现物象明暗与冷暖,而是色彩的单因素再现体系。画面的色彩以及色彩感来源于艺术家对自然界中各种色彩和各种色彩现象的感受,色彩表现是艺术家挖掘对色彩的感受经过提炼加工的艺术再现,运用对色彩的感受表现色彩自身的表现力。通过色彩构成、对比与调和的原理来表现色彩本身的魅力和空间感,综合地将绘画的基本要素无限扩大,形成了表现精神和视觉的抽象线和面,并通过色彩大小、冷暖、对比和不同排列空间来表现不同视觉效果。现成材料和现成产品的运用将原有色彩重组与运用,形成现三维体块实体与色彩组成的新的多维视觉空间。运用平面的几何形和立体的几何形以及不规则的形和体表现新的视觉空间。

传统绘画中的空间效果是依据视觉、光学和透视学原理建立起来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在画面上所创造的视觉形象是以科学的透视原理为基础表现的,是自然物象在画面中的空间幻觉;而综合绘画和综合材料是运用点、线、面、色彩、形状、肌理、材料和运用各种手法等来表现新的空间效果,运用点、线、面各形态在画面空间布局和构成形成层次清晰、对比和谐的构图。点、线、面是绘画造型的最基本要素。当把复杂自然界概括为一个点时,它既是形态特征的表示,也是造型语言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当舍去物象繁杂的表象,用点、线、面造型要素来概括处理和抽象地表现并运用构成原理来表象,从绘画中分离出来的点、线、面的疏密、强弱、节奏等变化能由丰富的表现形式和表现力创作成新的视觉空间。这些点、线、面运用综合材料来构成时,它的视觉效果和空间变化就更大,表现力就更强。当点、线、面在二维平面构成作品时就自然地表达对三维立体深度的表达。粗细浓度和轻重强弱的线条,能表现出明暗的变化,体现出形体空间的效果。不同长短和方向的组合,在画面上形成很强的视觉张力,给人以节奏感。各种线的组合、分割或重叠布局会出现多种形态空间的构成效果。

大小、形态不同的面组合重叠构成后,在画面上会出现轻重、疏密、前后空间变化和运动等视觉效果。体是绘画中运用透视、黑白、虚实、方向的原理来表现出虚幻的有三维空间感的体。体在传统雕塑中是用各种实体的材料进行雕和塑的技法来表现出实物体积,有视觉和触觉的体量,而现代雕塑是运用立体构成原理制作成有一定空间量的作品,而综合材料是运用各种绘画材料和实物来完成作品。实物本身有一定的体量,不同形状和大小体积的实物在透视和表现材质的同时,经过排列、重叠、组装、雕与塑、涂与绘等等综合手法创作作品,不但使画面有高低起伏的凹凸感、体量感、材质感,而且表现出有真实空间感和虚拟空间感。

画面的新空间,“空间主义”因意大利画家卢西奥· 丰塔纳而深得发展。他提出发展时间与空间为基础的艺术用新的表现方法打开新空间新维度。这种在二维平面将传统有明暗、色彩的图像重新“破坏”,用刀或工具在画布上穿孔、划裂来表达新的空间维度。也可将画面重新开挖缝合,拉线重新打碎组合图像等方法来改变旧形象形成新的视觉空间。

在二维平面上,埃舍尔运用了三维空间与时间综合创立了矛盾空间来达到新的视觉效果。维克托· 瓦萨莱利在二维平面中运用绘画线变形和色彩变异等手法元素的排列变形和“光学原理”造成错觉,产生闪烁、流动、旋转、放射等视觉效果。在三维立体的载体上埃舍尔运用了渐变来达到新的空间。在立体的载体上可采用挖空雕刻的方法。此种方法与浮雕相反,浮雕是凸出体面来表现,用材料再造体面,而挖空是将习惯的浮雕相反凹陷的体面来表现,有些是将二维图像进行折叠重组成新的有体积感在不同角度会看到不同图像的视幻空间,有的在立体的载体上加上光学棱镜的光、折光、反光、放大或缩小等作用形成新的空间感作品。有的让观者借助工具如戴眼镜来观察作品,让原来平面作品看起来有真实立体的效果。有些用综合的手法将色彩、材料、实物、灯光、声音、气味综合起来给人们身临其境感受真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相综合的艺术效果。

当展示空间与作品空间整体构思与安排时,物体的平面、体积、形状彼此之间的互衬穿插运用,在一个特定空间范围内把它们组合安排在一起构成新的空间,这些将二维平面的作品与三维立体的作品在展示空间组装起来形成完整的作品,能创造出或浅或深的空间幻觉,如加不同灯光、声音、位置安排等的变化从外部形象到内部内容、材料观念表达,扩展了作品的空间概念,将实际空间与虚幻空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实体有大小、容积、轻重之分,它们是有限的,而空间是敞开无限的。空间形态的建立必须借助立体形态来完成。每一件物体本身就占据一定空间,支撑形成了丰富的空间构架,所以在营造空间形态时,观众的观看着眼点、摆放展示位置和方式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空间效果,丰富了作品传达方式和视觉效果。如作品特定或营造的空间相结合,不但丰富地表现空间形态、作品思想内涵,而且拓展延伸了空间寓意。如我们将二维平面的作品挂在展厅的墙壁并延到地面,进行展示作品与现实空间相融合。再如将二维平面围成一个圈进行展示,形成一个围场,它的空间表达更为丰富。如再将三维立体作品与二维平面组合展示加上观者从不同角度观察,它的空间变化更大。再如将三维作品放在室外、广场或海洋上与特定空间环境相结合并且与观者互动,空间的范围会更广,更能表达空间感和意念。

现代科技的发展给综合绘画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随着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显微技术、摄影技术、传播技术、加工制造技术、展示技术等科技的研发和新材料的不断出新,艺术与科技的合作,艺术的样式五花八门无奇不有,显现出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艺术空间在不断扩展和变化。如艺术家与科学家合作的纳米画,在电子显微镜下用有序排列的纳米粒子做笔墨媒介来完成作品,通过对各张科学电镜照片的组合而得,远观是一位颇具视觉穿透力的艺术工作者正用望远镜无限向往地窥视着纳米世界,近看“高科技”画布上纳米介孔碳、半导体纳米线和纳米材料的透视电子显微镜照片以及电子衍生图谱等原型毕现。再如世博会中国馆的“清明上河图”,这种是将名画用多媒体图像处理再创造,将原来静的三维幻想画面动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画面在不断的变化给人的真实感。再如世博会沙特馆运用摄影和数码信息的结合,在平面上或闭合空间播放加入声音、灯光等让真实空间、虚拟空间、视觉空间等综合起来,构成了新的艺术表现空间,给人以如梦如幻如真的空间感。再如多媒体、数码与观者互动,形成观者在不断变化的运动,影像在屏幕上不断地变化,或者在随着你的操作屏幕上或荧屏的故事在不断变化与发生。这些随着新科技、媒体、新技术的技术含量不断增强,艺术的综合性和多元性在艺术实践中不断地变化和创新。未来的空间维度表达将更加丰富多样。

胡亚强: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