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阻断心身耗竭综合征来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阻断心身耗竭综合征来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你一周要工作40小时以上7你总是觉得很累吗?你常常情绪低落,没兴趣看书、打球、散步吗?如果这些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你很可能染上了身心耗竭综合征。

努力工作证明自己,忽略生活需要、发生矛盾冲突、否认出现问题、处世淡漠、行为改变、内心空虚……这是职场中的你患上心身耗竭综合征的症状。

专家表示,临床门诊数字显示,10%~20%的白领已经被这一心理问题困扰良久,因为干得太多太累而失去自己的生活。这些人总是欣然接受一大堆任务,并且干劲十足,工作已经成了展现他们个人价值的重要部分。但持久的压力会引发高血压和心脏病、弱化免疫系统,使你更加频繁地遭受疾病侵袭。

平步青云换来心身耗竭

小向供职于一家世界500强企业6年来,由一个普通的员工晋升为地区高级主管。可晋升的同时,出差更多了、工作时间更长了、压力更大了,他每周工作至少60小时,有时睡到半夜会突然醒来想方案,和女友约会的时候也总是被老板的电话叫走。如此一来,小向发现自己睡眠质量降低,思维速度变慢,对周围的人和事越来越冷漠,经常感觉非常疲惫,使周末闷头大睡也无济于事。他的胃口不如以前,越来越感觉自己尽管身居要职,却看不到幸福的未来。

孙博士说,心身耗竭综合征这个概念是美国心理分析学家赫伯特。J。弗罗伊登贝格尔提出的。他发现,很多行业的人因为长期过度忙碌,身心都饱受折磨。当老板要求你在30分钟内搞定报告:当你手忙脚乱,在最后一刻为出差打点行装时,肾上腺就会分泌压力荷尔蒙,使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如果这种紧张状态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身心便会不可避免地发生病变。

耗竭综合征不可能一夜把你燃尽,正因为它令人逐渐衰竭,所以更加隐蔽而且危险。专家发现,“厄运”往往会降临到最佳员工的头上,他们干劲十足,最后却陷入一种不断恶化的、疲惫和漠然的状态中。然后,恶性循环发生了,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工作不再像以前那样出色,压力和对自身的不满会在精神上留下烙印,日渐消退的自尊和对失败的焦虑折磨着他们,使这些心身耗竭综合征患者丧失信心,毫无斗志,终日在痛苦中煎熬。他们可能会在酒精和药丸中寻求安慰。一些人甚至尝试自杀。

远离心身耗竭

很多人陷入身心耗竭中总不自知,总以为抗过一段时间就会好而不去理会,却不知道这种持续紧张的状态很危险。更严重的是,它将毁坏身体和精神的健康。其实,职位的升迁、工资的增加都比不上保持健康更重要。

孙博士告诉我们,长期紧张在诱发疾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来紧张是一种有效的保护性反应。它可以帮助人类和其他动物躲过眼前的危机:肾上腺素流入肌肉,让我们行动更加灵活:感官也变得更加敏锐。但当我们无法按期完成任务时:当我们心急火燎、手忙脚乱,为工作着急上火时,警报系统会一次次亮起红灯。肾上腺分泌压力荷尔蒙,使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如果这种紧张状态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身体便会不可避免地发生病变。持久的压力会引发高血压和心脏病、弱化免疫系统,使我们更加频繁地遭受病毒侵袭。

身体开始不舒服,精神和心理也会发生变化。我们会发现,自己很难集中精力,创意越来越少,记忆力也越来越差,并开始犯错。压力和对自身的不满会在精神上留下烙印。日渐消退的自尊和对失败的焦虑折磨着他们,使这些心身耗竭综合征患者丧失信心。

因此,我们必须要学会如何适当地释放压力,在工作以外的生活中找到生存的意义,其他事情也可以带来成就感。同时,由于现代社会压力几乎无处不在,我们也必须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免受压力的影响。此外,挫折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过,心身耗竭综合征患者的个性会让他们无法跨越这些挫折,因此,学会跨越挫折也很重要。

整天忙碌的白领,为你的身体留出一定的时间,要保证身心健康就必须学习自我调整。专家表示,除了像汽车年检一样每年给心理作个体检外,4条“黄金抗压法则”也很管用。

1.多吃健康食品、有规律地锻炼身体、保证充足的睡眠。

2.在紧张与放松之间寻求平衡,比如看电视、听音乐、种花养鱼等,只要能让你快乐轻松就可以。每个人都必须找到自己的压力补偿机制。某一个人也许可以通过长跑来减轻压力,另一个人的放松方法是躺在自家的沙发上听古典音乐,而第三个人更喜欢在花园里摆弄花草。这些习惯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全身心投入到一种令人愉快的活动中去。

3.密切的社会接触也很重要。花时间与朋友、家人和同事相处,都有助于缓解压力。

4.学习一些放松技巧也会有帮助,如腹式呼吸或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

专家提出,事情的关键是你必须先在头脑中跨出决定性的一步。在职业生涯的初期,当然越早越好――你必须接受这样一个观念:身体和精神健康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职位的晋升。

知识链接

“心身耗竭综合征(bumout syndrome)”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是由美国纽约的心理分析学家赫伯特。J・弗罗伊登贝格尔(Herert・J・Freudenberger)提出的。当时,弗罗伊登贝格尔注意到,他曾经无比满意的工作,现在却让他感到疲倦和失落。后来他又注意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身边的许多医生也变得情绪低落、愤世嫉俗,对病人也越来越冷淡、越来越漠不关心。不久,弗罗伊登贝格尔开始在医学界以外的领域寻找案例,他发现,类似的情况在许多行业中普遍存在。很多人的身心都饱受折磨:在心理方面,他们情绪容易波动,睡眠不稳,而且注意力无法集中:在生理方面,他们腰酸背痛,或者出现消化系统紊乱。这种因职业生涯而导致身心俱疲的状态,被弗罗伊登贝格尔定义为“心身耗竭综合征”。

这种小毛病没有专门的统计数据支持,不过,即使没有确凿的统计数据,专家们仍一致认为:各行各业的工作压力正在增加,人们正在疲于奔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