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打开物理学习的“羽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许多初中学生总是对物理学习说“NO”,一提起物理课,马上变得无精打采,形同蔫了的茄子。如此现象,原因就是教师在日常物理课堂上没有有效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没有让学生打开物理学习的“羽翼”,从而导致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无法优化。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上述情况,并取得了一些教学突破,与同仁交流。
一、肯定、赞扬学生,用积极的话语鼓励他们
初中学生与小学生相比自尊心更强,如果我们还是沿用教授小学生的那种教学习惯,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我们必须充分关注他们的自尊心,注意多鼓励他们,赞扬他们,认可他们,同时要注意到学生个性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把握他们的长处,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对物理教师的好感,师生间心与心的距离也会因此而缩短,感情上才会更加亲近,学生才会更乐意去上物理课。马克-吐温说:“我能为一句赞美之词不吃东西。”名人的话蕴含了一定的道理,说明了表扬的话带给人们的力量。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愿意听好话,乐于在赞美中接受别人提出的意见,乐于在表扬中学习知识。这一点对于初中生来讲,尤为重要。比如,在教授“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一个学生认为凸透镜所成的像只是放大倒立的虚像,我当时没有直接说他不正确,而是给他举例说明他的认识是不正确的,比如,照相机的镜头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照片底片是照相时形成的像。放映机、幻灯机、投影机、放大镜、探照灯、摄像机和摄像头都应用了凸透镜,可以说凸透镜完善了我们的生活,时时刻刻都应用在生活中。还有,远视眼镜就是凸透镜,而近视眼镜则是凹透镜。举完例子之后,我还鼓励他通过画凸透镜的成像光路图,来理解凸透镜到底能成什么样的像,最后,他得出了凸透镜可以成倒立放大、等大、缩小的实像或正立放大的虚像。经历过这次事件以后,多次物理测试涉及凹凸镜的试题,这位学生从来没错过。这不能说没有我赞扬他的功劳。也许学生对知识点的一个疑问,就在你的鼓励声中很在意地接受了,并能深深地印入他们的内心深处,这就是赞扬的力量。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亲近他们
乐学才能有所突破。任何一门课程都离不开兴趣,物理课也不例外。当一个学生对物理知识感兴趣的时候,总是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反之,如果他对物理课一点兴趣都没有,学习的过程肯定是异常艰难。当学生在接触到丰富多彩的物理知识时,如果能够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感到物理知识真的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他们就会对物理知识的汲取充满渴望,也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要做的就是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多给他们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多用浅显的道理去理解较深奥的知识,不回避他们的疑问,有问就要尽量去回答,让他们学习物理的热情,如同高性能的“汽车引擎”高速运转,不断带领他们到物理的世界中驰骋。此时,教师要和学生打成一片,和他们一起去分享学习中的进步与快乐,利用现有的一切教学手段,比如幻灯片、科学短片等等,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他们才能更加尊重老师,爱戴老师,爱上物理课。
三、研究新的教学方式,吸引他们
不断改变教学方式,才能让沉闷的物理课堂活跃起来。在教学有关《摩擦力》内容时,我不断地思考如何能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摩擦力的效果,真切地感受到摩擦力的大小。在课前,我准备好三样东西,一个圆球,一张白纸,一块毛巾,首先请一个同学把圆球轻轻地从白纸的一端推到另一端,记录下时间,然后让他把圆球从毛巾的一端轻轻地推到另一端,也记录下时间,然后两者相比较,时间不同的原因就是因为摩擦力的存在,且摩擦在两种界面上的大小不同。通过这种直观的实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从而自然地引入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另外,我经常开展物理课外探究活动,把学生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让学生在课外拓展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不断的运用知识,转化成一种实际的能力,在学生的心中激发起强大的探究动力,为以后的进一步深造打下不竭的兴趣动力。如今的学生,学习的手段不再局限于书本,信息获取的渠道变得多样化,学生不再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而是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报刊等文字媒体,利用学校配备的多媒体教室,让学生了解社会,感受到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加深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理解。
四、发挥名人效应,感受榜样的力量
物理学方面的科学家,许多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比如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爱迪生等等。物理课上,我经常给学生讲这些物理大家的故事,用他们的经历去鼓励他们,告诫他们在科学的道路上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如为了从一吨工业废渣中提炼出镭,居里夫人将废渣一锅一锅地煮沸,一刻不停地搅拌;一瓶瓶地倒进倒出,一丁点一丁点地结晶。她每天穿着沾满灰尘和酸液染渍的工作服,站在大锅旁,烟熏火燎,眼睛流泪,喉咙刺痒……就这样,她整整奋斗了35年,这是多么繁重的劳动,需要何等坚韧不拔的毅力啊!她既是世界闻名的学者,又是名副其实的工人,她能有所收获,离不开坚忍不拔的意志。
总之,只有拥有有效的教学手段,才能打开学生物理学习的“羽翼”,使学生展翅翱翔于物理的“天空”。
(作者单位 江苏省新沂市瓦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