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最是乡愁断人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喜欢塔可夫斯基电影中浓郁的诗情画意,以及耐人寻味的情调。但我不愿意称赞,因为有太多的困惑,而作为电影,它实在是沉重与沉闷得不忍卒看。
中国字的“愁”是由秋天的“秋”和心脏的“心”字组成,它让我们想到热烈夏天消逝后的失落和寂寥,是寒冷将至的秋日里的离情别绪。在我的感觉里,最具乡愁的民族就是俄罗斯人了。那广袤的大地,浓重的深秋,漫长的寒冷,都特别容易萌生愁绪。人生在世,最是伤情离别时,乡愁的情感底色是离别,离别越久,情绪越烈。一年只有近乎惊鸿一瞥的春秋好时光,夏天也显得过于短促,恶劣的生存环境,让大量的俄罗斯人喜欢迁徙。远离故土,必然而生的就是刻骨的乡愁。
乡情与“愁”相联系,怀乡的人向来是“一怀愁绪,几年离索”。倘若一个人是被迫离乡,被逼去国,其中的乡愁更是浓得化不开。俄罗斯很多大作家都是“乡愁大师”,比如逃离祖国或流亡海外的蒲宁、纳博科夫、布罗斯基、索尔仁尼琴等等。在导演中的典型代表就是电影诗人――塔可夫斯基了。
差不多在十年前,我第一次看到塔可夫斯基的电影,是给他带来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伊万的童年》,这部表现“战火童年”的影片,和通常看到的很多表现人在战争中不忘诗意和梦想的苏联电影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同。但想到该片拍摄于20世纪60年代的初期,便觉得确有其过人之处。这部影片并不能让我感动,我一直不知道原因,后来,当我看了更多的塔可夫斯基电影,我慢慢明白其中的原因,是他的影片里故作的沉重让我产生隔膜。
《乡愁》是塔可夫斯基继拍摄的第六部长片。该片像他所有的电影一样,既在苏联国内引起讨论和争议,也深受国际电影界的关注,并在一些电影节上获奖。2000年的夏天,我曾看过这部影片,难以说出自己不适的感受,简单地说,它以空前的沉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五年后,我重新再看,竟发现其中的故事完全没有印象,每个镜头和细节都像是第一次看到。整部影片都弥漫着挥之不去的,缓慢的,潮湿的,晦涩的,铺天盖地的沉重愁绪。
《乡愁》是典型的塔可夫斯基电影,基本没有情节,只是一个人的情绪,充斥着凝重近乎于呆滞的神情,人物的怪异举动,仪式化的动作造型,幽暗的光线,粗糙的环境,以及诗情画意的摄影画面。
影片描绘的大体故事如下在一个浓雾迷漫的日子,苏联学者安德烈・戈尔恰可夫在年轻的意大利女翻译的陪同下前往圣凯瑟琳教堂参观。经过长途跋涉,两人终于抵达目的地,戈尔恰可夫此时却连车也懒得下,更拒绝进入教堂参观,女翻译只得独自进入教堂。接着,两人来到一家旅馆投宿。戈尔恰可夫很快便进入了梦乡,他梦见妻子,同时也梦见了意大利女翻译,两人的衣着打扮极为相似,并分别与他同衾共枕……忽然,他被敲门声惊醒,原来女翻译要带他参观矿泉疗养胜地。在热气蒸腾的露天温泉浴池,他们遇见了笃信教义的怪人多米尼科老人。
下午,戈尔恰可夫在多米尼科破败漏雨的家里交谈。多米尼科深信如果能举着在圣凯瑟琳教堂点燃的蜡烛走过温泉浴池而烛火不灭,这个世界便能得到救赎,他希望戈尔恰可夫能完成这一神圣使命。不久,戈尔恰可夫为履行诺言来到温泉浴池,他手持蜡烛,成功穿过了温泉浴池。
影片结尾是表达回忆的棕色象征镜头,戈尔恰可夫在故乡的一个水池边,他的身后是俄罗斯山坡和小木屋,而在他身边包围的却是意大利式巨大的教堂廊柱建筑。
在拯救堕落人类和世界的大命题下,影片还有一条同时并进的副线就是男主角戈尔恰可夫与女翻译的情感纠葛,确切地说,是女翻译一厢情愿的单相思。在两个人的旅行中,女翻译似乎一直期盼着戈尔恰可夫的激情。但他始终没有,而总是抽空思念自己在俄罗斯的妻子。他似乎也对女翻译有着隐蔽的,但他克制着,始终让怀乡的情绪战胜了不道德的婚外情。
很少有人可以清晰地解说塔可夫斯基电影的内涵,因为一切都是朦胧和不明确的。我隐隐约约感受到,他的所有影片都是在表达和影射自己,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孤独的拯救人类的苦行僧。他的全部电影创作似乎构成了一个互相呼应的系列,其总主题是在诠释个人对世界所负担的责任。影片充满了晦涩的象征和仪式,使其成为一串串任人读解而无法说清答案的谜语。
无疑,片中的男主角就是塔可夫斯基的化身,所有的乡愁都由他衍生。片中以大量的象征、幻觉、回忆与梦境来描绘男主人公的精神状态。若按似是而非的简单化结论,就是表现了导演对祖国以及人类可悲处境的深刻矛盾心理。影片结尾的场景也是虚拟的寓言:戈尔恰可夫伏在俄罗斯的土地,周边却被意大利的建筑包围。我想,这也许象征着导演内心的错乱。现实与回忆,祖国与他乡,忠贞与背离,拯救与逍遥,一切都是如此的矛盾,如此令人愁肠百结,它们互相纠缠,笼罩在无法化解的乡愁之中。
在世界影坛,塔可夫斯基可能是当代俄罗斯导演中名气和影响最大的,在不少地方,分析和评论他的七部半影片已成为一种专业。不少人几乎没看过他的作品,或很少看过,却仍津津乐道地解析和称赞他。人们情愿理解和称赞这个悲苦的、有着高尚情怀的诗人导演,却忽略了他影像的本身。人们沉迷和赞美的,也许是概念中的塔可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