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语文命题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语文命题设计的实践与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评价的方式、方法愈来愈为人们所关注。新课程改革倡导评价方式多元化,但书面检测作为传统方式仍是多元评价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我们的语文书面检测在命题设计上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呈现方式单一、追求答案标准化等,背离了语文教育的目的和语文学科的特点,严重地制约了儿童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针对以上种种偏差,笔者对语文命题设计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命题突出基础,设计注重整合

设计命题时,除了对各年级段的课程标准、该年龄段的学生认知与心理水平做到心中有数外,同时也要注重将其落到教学、教材的实处,深入地去研究相关的教学目标、知识要点、训练难点。在设计命题时,要注意突出考查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兼顾对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考查,力求做到在有限的书面考查中检验、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知识、能力的考查应着眼于基本要求,这样既可以避免教师随意拔高命题难度,也可以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复习,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目的,反之就会起到错误的引导作用。

命题设计在紧扣目标、突出基础的同时,我们也要善于整合,力求全面、综合地检测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好的命题设计,往往一道题目就可以涵盖、考查多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如低年级的听写训练可以这样设计:

听故事,完成练习:

①故事中的小鸭( )后,( )、( )、( )和( )一起( )。

②获救后,小鸭对动物朋友们说:“( )。”试想一下,它的心里还会想到什么呢?请你用几句话写下来。

在该题中,通过听的基础能力考查,同时考查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写与说的能力,命题既有基础性,又具综合性、开放性。

二、命题面向全体学生,设计注重差异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新课标实验教材的练习,有不少开放的、思维空间较大的题型,基本照顾到了各层面的学生。如,目前的习作命题一般采取以下几种形式:补充式命题(即半命题作文)、阅读式命题(包括整合拓展式命题——根据阅读理解题巧妙拓展)、材料式命题、看图式命题、提纲式命题、话题式命题、直接式命题(传统的命题作文)、组合式命题(大小习作结合,设计一组习作试题)。在考查写作能力的同时,也检测了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习作命题也可以提供两组不同的题目供学生自由选择,以拓展写作的范围。学生只有真正拥有了写的自由,才能畅所欲言,乐于表达。词义考查命题同样要体现差异性,如“选择词意”类题(三年级):

题目:“临”在字典中的意思有:(1)靠近,对着;(2)来到,到达;(3)将要,快要;(4)照着字画模仿。

“临行”中“临”的意思是( ),“降临”中“临”的意思是( )。

附加:除以上词外,请你相应的用“临”的各种意思组词:

(1) (2)

(3) (4)

该组命题既有查字典、理解词义的基础考查,更有思维训练的拓展,给学生提供了开放的思维空间,展示独特见解的舞台,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

三、融入多种元素,设计体现趣味性

命题设计要融入多种元素,如生活元素、美术元素、科学元素、趣味元素等,采用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现,改变以往试卷命题刻板、冷漠的面孔,增强检测的激励性、开放性。

首先,要注重设计图文并茂、新颖活泼的版面,低年级的试卷更应做到这一点。例如,可以设计“游历语文乐园”、“语文闯关大行动”等游戏形式,将试题巧妙地串联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乐、比拼过程中完成检测;也可在试题的指导语中设计一些容易引起联想的名称,如“调音台”(多音字组词)、“小医生”(修改病句)、“妙笔生花”(习作)等,这些新奇的名称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还可以在试卷中加入情感激励的言语,如:“做下面这道题(阅读理解题)时,可别忘了多读几遍短文哟!”“你又闯过一关了,真聪明!”

其次,试卷命题要注意增加趣味性,尤其是对学有余力、思维敏捷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强或与生活有关联的附加题,为学生提供展示、发挥的舞台。如附加题:“你知道世界上最短的两封信吗?”浅显的引导语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教师再给他们一个坡度,提示这两封信是谁写的、内容是什么,再让学生发挥想象。学生答题时既感到有趣,又有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都愿动脑想一想,动手试一试。

总之,作为课程重要评价手段之一的书面检测的设计,应该依托新课程标准,紧扣各段教学目标,定位明确、题旨清晰,具有导向、激励、反馈和调控等多方面的功能,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引导领会一定的学习方法,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