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年轻们与初老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年轻们与初老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老症悄然出现在了当下一部分青年人中。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对初老症的认同感不仅来源于个体,也是集体意识消极归因的心理暗示。

在心理学家看来,被视作一种全新“现代病”的初老症实际上是一种面对社会压力的集体意识和心理暗示,通过情绪调整和接受变化,完全能够从这种不是“病”的生活状态中获得新的感受。

初老其实是恐老

初老症被很多人看作是现代社会压力的产物,但是从小学开始,对人的培养都是按照成人的教育方式来做,可是到成年时却希望保持童心,开始怀旧。

在网络上,喊“初老症流行”的也多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在知名心理咨询师胡慎之看来,这不过是年轻人在面对压力时的自嘲,是压抑之后的一种反弹。“现在孩子们是少年老成,但成年之后却不愿意接纳长大面对压力的现实,这种自我退行的状态是初老症之所以流行的原因。”胡慎之说初老症其实是种恐老的表现,说到底是家庭与社会教育的问题。

调整生活接受内心变化

其实,仔细看看初老症列出的一些症状,例如“一天没有吃绿色蔬菜就会觉得身体怪怪的”“按时回家”“不爱凑热闹”等,以这些标准来评定“是否提前衰老”,会使生活状态面对内心变化而改变。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将人一生的心理发展分为8个阶段。在心理发展的不同时期,社会对个体提出不同要求,因此,不同时期的人都存在特有的心理危机。而所谓的“初老”也不过是25岁之后青年心理发展随着社会变化在调适过程中发生的“心理危机”。能否安然度过人生阶段定的“心理危机”,要靠一个人的情商和自我心理调节。

寻找积极归因愈疗

当下一部分青年人对于初老症的认同感不仅来源于个体,也是集体意识消极归因的心理暗示。“我有个小助理是1990年出生的,每天都听到她在那里喊累,但什么是累呢?”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胡慎之,每天过得都很充实,一天乘坐3种交通工具、辗转3个城市完成工作,每天只睡5个小时,在9个电视台不同类型的节目做嘉宾,业余开设专栏出书,出门旅行,并仍然能保持充沛的精力。用他的话说归根到底是寻找积极的心理暗示,在别人娱乐的时间见缝插针地工作。现在很多都是20多岁的人喊自己老了,但他说自己恰恰就是在20岁之后找到新的人生规划。“提前做好规划,寻找支持自己人生的信条,你会发现不会有逃避压力的无力感,相反会享受人生。”很多年轻人总是把很多问题当作任务去解决,同样把人生也当作任务,完不成就会感到焦虑,却不能体会这是一个过程,要去接受,去主动改变和享受。

失去天真无邪的同时,也拥有了成熟的魅力和视野;少了夜店的乐趣,也学会了善待自己的身体;不知道时新流行,反而懂得欣赏经典。不要害怕随着年长而不断“失去”的事实,而把这看作是一种有趣的过程,启发我们再度思考“获得”的意义。看看现在的电视节目,小孩子说话像成人,老人周游世界去冒险,却留下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在喊老。

初老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后遗症状的沮丧焦虑,无痛无感的麻木状态,想摆脱这种状态,很简单,上一个培训班,无论是通过舞蹈、声乐、美术之类来陶冶情操,还是通过烹饪、格斗、调酒等培养生活技能,重拾有目的的生活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