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广西民办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广西民办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下文简称《基础》)课程教学是民办高校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不仅关系着在校学生的教学效果,更关系到就业后的长远发展。从广西民办高校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入手,对《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措施如下:明确目标,准确定位;注重细节,不断融合;脚踏实地,转变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个性。

关键词:广西民办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构建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8-0227-02

一、广西民办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体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就理论讲理论,教学方法不灵活

在广西部分民办高校当中,存在顾此失彼的现象,过于关注学习基础理论和根本技能,对于《基础》只是一般性的重视,作为辅助课或者选修课进行教学,课程的地位不高,导致学校不重视、投入不到位、教师不研究;有的部分院校虽然能够将其列为必修课,但由于教学主导意识没有形成,教学水平迟迟提高不上来。比如存在就理论讲理论的问题,教师照本宣科,上下一般粗,一般性的落实大纲要求。没有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思想实际,对相关内容进行完善与丰富,做不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造成了教学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不强。

(二)载体运用不好,角色代入不突出

广西部分民办高校在进行《基础》教学时,基本上很少应用课堂以外的载体,比如电化教学、案例剖析、讨论交流等。老师授课只靠一本书、一张嘴和一个平台,授课后效果不明显。教师没有通过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将学生引入到书本当中,致使学生始终处于“被教育”的状态,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老师运用了电化教学,没有体会载体运用的应有之义。

(三)结合实际不紧,理论与应用分家

综合性民办院校一直是主流的发展趋势,但从发展现状来看,仍然是以专业性较高的院校为多,其主要目的就是了培养具有高等教育水平和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性人才。对于普遍的民办学校而言,自己的专业课往往有针对性的安排作业实习、现场观摩和分析讨论等内容,但是对于《基础》的教学,由于理论与专业的差距较大,且不容易看到教育的效果,往往在实践的环节中是比较弱势的,更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实现。

(四)教学氛围凝固,学习目标不明确

很多民办学校在开设《基础》课程时,没有针对教学目的、意义、方法进行动员,学生对于科目设置的原因不明,无法从内心深处去学习和体会课程的重要性。另外,从授课本身而言,和谐、灵活、开放的授课环境是实现教学效果的有力支撑,但是在整个内容的教学中,由于理论性强、内容空泛、死气沉沉,部分学生失去了对《基础》学习的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够明显。

二、构建广西民办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体系的对策

(一)明确目标,准确定位,保证基础地位

1.明确理论学习的重要意义。民办高校在教学理念上比较注重实践教学,重技能轻理论、重实践轻基础,强调最多的是动手操作能力、思维灵活程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文化课程与理论学习与普通院校相比有差距。虽然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育主体上存在一定的互补性,但是作为教育机构,必须要考虑现代的教育环境、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在当前的教育环境影响下,要求民办高校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能与文化并重,专业与德行并行,除了要求对学生的技能进行专业化教育,还要对他们的思想政治进行专业化的引导。

2.提升理论学习的基础地位。民办高校必须将《基础》课程作为重要的工具来应用,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其统一到素质教学当中。将《基础》作为必修课程来实施,进行必要的政策倾斜,提升其主体地位,提高师资力量,增加授课时间等,以政策性措施推动地位的转变。另外,在整体考试当中,必须要明确《基础》课程的学分比例,这样才能够真正在措施上引起学生的重视,否则就造成“两层皮”,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要避免把考试弄成专门修学分,要真正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真正能够在未来指导自身的实践与发展,这样他们才会从内心深处去接受和学习。

3.培养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民办高校从生源与教学模式上来看,与普通高校相比,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和创新意识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在学习中高度重视自己的形象和理解,通过旁征博引和小中见大等手段简化学生的理解和认识,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我们既定的教学目标。另外,在教育当中,教师“为人师表”,既要在学识上为人师,更要在德行上做表率,要通过教育和引导,使教师始终保持良好的道德情操、坚实的专业基础、高尚的人格修养和高深的学术造诣。因此,教师的行为能力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注重细节,不断融合,深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1.要从小处入手,关注细节。要明确《基础》课程内容包含非常广泛,不仅包括具体的法律法规,还包括抽象的道德文化;不仅有宏观上的“三观”,还有生活中的细节。实际上,在我们党政机关进行相关的理论教育往往比较全面而又系统,因为它是保证我们时时进行自我反省,保证信念坚定,思维纯洁的有效手段。但从民办高校来看,学生身心方面和基础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恰恰需要利用《基础》课程的相关知识去加以解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关注学生身边的小事,从小处着手,通过教育来解决教育的根本问题。

2.要盯住关键,结合实际。要立定教材理论,在实施《基础》教学时,充分考虑到社会多元化思潮影响和市场竞争的变化思维的影响,不能就固定的内容对固定的主体开展固定的教育。教材和理论是死的,而思考是活的,教师必须就教材的内容和受教主体的思想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实与完善,抓住教育的关键环节,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抓好理论学习。比如学生日常的违纪行为怎么看;如何对待婚姻和最新的时政方针,使教育内容始终充满着时代性、新颖性和持久性。

3.要突出效果,抓好结合。《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始终处在不断地完善当中,从将科目设置为教学内容后,一代又一代的教师都把抓好教学质量,突出教学效果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来完成。也正是因为有了末端牵引,才把学校、教师与受教主体的关注点吸引到教学当中,同时,师生通过讨论分析,研究了很多方法与措施,用来提高教学效果。比如结合国家发展建设的成绩重点讲清国情,使学生对国家充满感情,对未来充满希望;结合专业实践讲清职业道德,重点加强“有知有位有为”的引导;结合日常小事讲清法律法规的影响,特别是注重案例的剖析,使他们能够设身处地地投入到案件内,从而提高思想认识。

(三)脚踏实地,转变模式,创造环境氛围

1.紧盯新课改,改革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硬性强调考试,对于提高学生的成绩有较好的效果。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影响了学生的后续发展和教学效果。所以,针对当前教育的大环境,必须紧盯新课改关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关要求,在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热情,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确保实现教育目标上下真功夫。具体而言,就是落实“以人为本”,让教育主体真正参与到教育中来,教育内容围绕学生需要研究,教育效果要针对实际效果检验,教育方式要结合学生兴趣使用,总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围绕学生。

2.创造新方法,进行换位思考。要想真正转变教育模式,必须进行换位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决定学生的发展高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将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逆化,采取多种思维方式加以贯彻落实。有的先将结果提出,进行反向分析,得出对与错;有的先将疑问提出,而后通过讨论,得出具体结果;有的只提出案例,通过反向推理,现场辩论等方式,使学生明辨是非。总而言之,无论是“反问”、“设问”还是“提问”,其最终目的和最终结果都是为了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取多模式,提升教学灵性。《基础》课程理论教学从内容上看比较枯燥,很容易引起兴趣疲劳和心理疲劳,所以必须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比如使用多媒体教学,利用画面、声光和视频等内容教学,既方便又直观;使图表、实物等道具进行授课,主要目的是为了将授课内容以最真实的角度展现出来;还可以根据需要采取现场辩论、主题演讲、兴趣小组、社会调查和自我展示等方式,既寓教于乐,又寓学于乐,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思考方式参与到学习当中来,保证学习的效果。

(四)以人为本,尊重个性,抓住关键环节

1.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学实践的主体,其学习效果如何是教学的直接反映,也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内容和指标。必须要坚持做到以人为本,积极设计和应用多元化、民主化、个性化和开放化的教学模式,在相互的交流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改造学生的思想,使其成为国家和社会建设所需要的人才。要真正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来关心和爱护,在教学设计中,以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基础,根据思想实际,结合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方向和教学内容,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2.关注全面特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对于开展《基础》课程教学,首先要明确的是,“不以分数论英雄”。所以,在教学成果的考核与评价上,不能光看分数,必须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成绩、素质、态度和课上课下的课程参与情况等内容进行全方位的评价。适度改变对学生素质的全面考核内容,用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纠正错误行为。在进行《基础》教学时,还必须对大学生所关注的“成才、成长、爱情、人生和就业”等主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及时分析其心理特征与感情变化,积极做好心理疏导,使他们少走弯路。

3.突出个性特征,积极肯定学生的自身价值。渴望“被肯定”是人的根本心理需要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及时区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个体采取不同方法,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策略,这样才能够做到个别指导,普遍提高。要利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认真区分学生的心理、生理和思想问题,积极塑造他们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不断补充正能量。所以在教学中,要利用分层教学、一对一帮带和个别教学等。所以因材施教才是教育的王道,必须要积极分析研究,采取适当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论

广西民办高校有着明显的地域特点,要想按照教学要求,抓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落实,必须要持续关注人文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推动民办高校技能与素质的“双过硬”。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明确教学的重要意义,构建自己的教学体系,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邢丽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实践研究2009(31).

[2]孙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实效性探索[J].科教论丛.2009(24).

[3]倪良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刍议[J].法制与社会.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