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春节联欢晚会的存在价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央视春晚已经走过了整整三十个年头,在这三十年中,春晚的地位逐年攀升,可春晚的收视反响却远不如从前。由此,有人认为,时代在变化,人们的喜好口味也会随之变化,春晚已经不能满足于现代人的收视需求,春晚的时代应该过去。而笔者认为,春晚远未过时,无论在其审美价值还是文化意义、社会影响上,春晚都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春节联欢晚会;美学价值;文化价值;社会影响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2-221-02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自1983年第一次开播以来,到今年的龙年春晚已经走过了整整三十个年头。春节联欢晚会是中央电视台在每年农历除夕晚上为庆祝农历新年举办的综艺性文艺晚会。综艺性文艺晚会的性质决定了它的主要目的是为观众提供欣赏和娱乐,并对受众进行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提高受众的欣赏水平。但是央视春晚又并不仅仅是艺术的节庆会餐,更是精神的文化盛宴,它以其特殊时刻的特殊作为,逐渐赢得了“新民俗”的文化地位。近三十年来,“看春晚”日益像“吃饺子”“放鞭炮”一样成为除夕之夜的必备节目,成为春节期间人们的一个期盼。可以说,如今春晚更多的融入了精神的内涵,成为一种象征,成为了国内外亿万中国人民共同参加的一个仪式,人们可以在这个仪式中找寻到自己的根,感受到身体中流淌的血。正如清华大学美学教授肖鹰所说“春晚作为年度最重要的国家综艺晚会,它的核心导向是维系和提升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日益增多,春晚也引起了很多的异议之声。有些人说“春晚已经变成了鸡肋,不如取消算了”。回顾三十年春节联欢晚会的风风雨雨,毋庸置疑的是它在引发争议的同时,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与温暖。我们认为,即使春晚有诸多的不如意,但它仍然有它存在的理由。
时至今日,春晚的地位不容小视,同时这也赋予了它极大的责任。央视春晚的影响力之大,传播范围之广是首届春晚的主创人员所没有想到的。因而,我们在理解春节联欢晚会时,不能将它同其他的综艺晚会混为一谈。正如这个晚会的名称本身即“春节联欢晚会”所显示的那样,作为一台文艺晚会,它首先是以“联欢”为目的的,而且是为“春节”这个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服务的。“晚会”之前的“春节”与“联欢”两个限定语,是我们把握这场晚会属性的关键点。换言之,正如北京师范大学的吴文科所说的“晚会是形式,过年是内容;艺术是手段,联欢是目的”。
首先,春节联欢晚会在三十年中给观众带来了丰富的美学价值。从晚会的主题、节目到结构和舞美,均给观众带来丰厚、愉快的视听盛宴。历届春晚都有其自己的主题思想,如1983年的“团结、欢乐、希望、家庭”;1993年“快乐、祥和、自豪、向上”;1995年“家庭的团聚、各民族的汇聚、炎黄子孙的凝聚”;1998年则是“中华民族春节大团圆,万众一心迈进新世纪”。主题的设置贯穿于晚会的始终,充分的突出了晚会的风格及基调。在晚会中,观众可以欣赏到各具特色的艺术节目,从而引起身心的愉悦,经历一次精神的洗礼。可以说,春晚是一场在春节期间给人们助兴的演出。尤其是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人们的娱乐项目还不是很多的情况下,春晚的播出更是形成了万人空巷的壮观场景。在除夕的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边欣赏春晚边吃着饺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样其乐融融的画面曾经感动了所有中国人。
春晚不同于一般综艺晚会,其节目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编排的。每一个动作、表情,每一句台词,每一身服装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与千百次的试验。三十年,在春晚的舞台上产生出来无数堪称经典的优秀艺术作品。2005年春晚上,邰丽华和她的20位聋哑姐妹在四位手语老师的指挥下,舞出了完美结合和谐之美与人性之美的《千手观音》,其精湛的表演至今仍叫我们赞不绝口。今年的《龙凤呈祥》、《雀之恋》等舞蹈也是春晚舞台上绽放出来的经典的艺术之花,令观众大开眼界、叹为观止。小品作品中,从陈佩斯、朱时茂到赵本山,他们的经典作品令观众百看不厌、记忆犹新。一次次的观看,一次次的给我们带来欢声笑语。
近些年来,春晚除了在节目上严格把关,更将心思放到了舞美设计上。从2009年开始,巨大的LED屏幕变幻出无数的、美妙绝伦的三维动画和多媒体背景,使晚会的视觉效果扑朔迷离、变化万端。尤其是今年的龙年春晚,舞美的设计更是令人耳目一新,收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今年的春晚导演组利用一切先进的技术打造全新的舞台表现力,整个舞台由304个升降柱组成,LED屏幕的面积更是达到了六千六百平米。一个神话一般的立体舞台呈现在我们眼前,天幕、舞台、背景构成了天、地、景的多维空间,充满了意境美。真实与虚幻的交替把观众带到了另一番亦真亦幻的艺术空间,令观众深深的沉醉在这一境界中,并为之陶醉。无论是碧海蓝天,或是天空飞鸟,人们想象和创作所产生的美在春晚的龙年春晚的舞台被发挥到了极致。
其次,春节联欢晚会还给受众带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明显的社会效应。“春节”构成了该晚会特殊的时间背景,“联欢”则指出了该晚会的初衷和目的。春晚融入了春节民俗的文化意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寄托了炎黄子孙的理想追求,完全契合了中国人在春节这一特殊时间里特殊的文化心理需求。节目中常常会涉及到当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和人民普遍关心的焦点问题,交流和宣传国家与民族在过去一年里的巨大成就,述说和展示各行各业在过去一年里的风云变幻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说,春晚是对旧的一年的一个总结。我们中国古话说“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新与旧的交接点上,全国人民在春晚的引领下一同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事实上,春晚在某种意义上建构了整个民族春节叙事的公共话语空间,使大众欢度春节的主题叙事能够更突出、更透彻地表达。
传统的春节,中国人最讲究的是亲人相聚、阖家团圆。自从有了电视特别是 “春节联欢晚会”的举办以来,许多中国人过年的观念随之改变。之前人们更关注的是各个小家的相聚团圆,而如今,人们更关心的是全社会以及各个民族的大联欢与大团圆。当汉族与少数民族、城市人与农村人、百姓和军人、内地和港台等各族各地、各行各业的人一起登台演出,全国的电视观众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演出时,在一种现实或非现实的语境中节日里的团圆就这样实现了。这就极大的促进了整个国家、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以及归属感。这是所有通过电视上的春节联欢晚会被凝聚起来或者说吸引参与进来的中华儿女辞旧迎新、祈福纳祥的共同庆典。
1999年,一首《常回家看看》唱出了无数人的心声,唤起了亿万观众思乡的情感。一时间,全国上下掀起了一阵回家的狂潮。《我的中国心》、《故乡的云》、《让爱住我家》等歌曲在春晚播出后一时间也唱响大江南北,数年后仍然广为传唱,这足以说明春晚的传播力之强、传播范围之广。“你真是太有才了!”“这是为什么呢?”“长的挺委婉”这些从春晚中不经意间说出的话语,一夜间就风靡全国,成为人们口中津津乐道的口头禅。在岁月的记忆中,春晚给我们的生活留下可以寻找的痕迹,穿着、语言、流行,人们在各方面追随着春晚的脚步,回首往事,时代在影响着春晚,春晚也引领着时代。
综上所述,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在美学价值上、文化价值及其社会影响上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纵使春晚经历着“年年难办年年办”的尴尬境地,纵使年年的春晚都会或多或少的遭到骂声,但这毕竟还说明仍然有人关心着春晚。春晚不仅要办下去,而且要越办越好。那么,怎么办好春晚呢?首先,春晚必须还原给人民大众,春晚的导演组要时刻记住,春晚不是让某些明星出名的梦工厂,不是给某些商家带来经济效益的机器,更不是办来为某些个体所独赏的,它是办给全体中国人民看的,是一场全国上下人人都能参加的“大联欢”;例如在2011年春晚的节目遴选编排上,通过引入如“西单女孩”、“旭日阳刚”和“民工街舞”等5个节目,使“草根英雄”和“专业明星”同台竞艳,大大丰富了联欢的内涵,体现出不同群体的共同参与,充分展示了央视春晚作为国家电视台的品牌节目在彰显国家意识方面的出色作为。其次,央视春晚要极力打破自身的垄断地位,事实表明,垄断导致的不是强健,而是衰败。除夕之夜应向全国影视、网络媒体开放,允许有从中央到地方,各层次的春晚举办。这不仅为地方文化提供了春晚空间,而且也只有在百花齐放的局面下,央视春晚才可能在竞争中重发生机。最后,也是关键的一点,春晚仍要做到不断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艺术”,每年的春晚都应在之前的基础上给观众以新的感受,只有这样,春晚才能永葆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吴文科.春节联欢晚会的文化功能与美学身份[EB/OL].中国天水网,2009-05-31.
[2]李朝阳.“春晚”的身份定位与功能前瞻[J].电视研究,2010,(5).
[3]王寄梅,薛薇.春晚的“后仪式”时代――思考媒介仪式的大众重塑与仪式理论[J].新闻爱好者,2009,(20).
[4]耿文婷.中国的狂欢节――春节联欢晚会审美文化透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5]《中国中央电视台30年》编辑部编.中国中央电视台30年[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8.
[6]杨晓民,陈亦文.难忘今宵――中央电视台历届春节联欢晚会大写真[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8.
[7]关玲.知行轨迹――中国电视文艺20年[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