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国医大师裘沛然之诊籍(八)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国医大师裘沛然之诊籍(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裘沛然 心悸 胸闷 医案

1 郁某案

郁某,男,33岁。就诊时间:2003年7月2日。主诉:心悸腿软1周,伴有膝酸乏力,形容消瘦,口淡无味,胃纳欠佳,大便艰涩不畅,夜寐梦扰。舌质淡红、苔微腻,脉弦。患者有病毒性心肌炎病史。证属心血阻滞,心阳不展,神气为之不宁。治拟养血活血、通阳宁神,以炙甘草汤加减。处方:炙甘草、生地、熟地各15g,桂枝、党参各18g,丹参20g,珍珠母、麻仁各30g,麦冬12g,大红枣9g。每日1剂,水煎服。14剂后患者心悸较前好转,但仍觉腰腿无力,胸闷欠畅,大便日行1~2次,不实。苔白腻,脉弦涩。故去麻仁,加白檀香、降香各12g,以行气宽胸、活血止痛;改珍珠母为煅龙骨、煅牡蛎以加强镇惊安神的效果;炙甘草用量增至18g,桂枝增至20g。经上方加减调治2月,患者自觉心悸胸闷明显好转。裘老认为此时患者心悸症状缓解,故而应重点针对“本虚”这一病因调治。而患者又常口淡无味,不思饮食,大便不实,精神欠振,故其病机为心脾两虚,治以健脾养心、补益气血之法,以归脾汤合炙甘草汤加减。方中党参、黄芪、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以资气血生化之源;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酸枣仁、茯神、远志养心安神;生地养阴;附子温振心阳;木香、枳壳、厚朴、佛手行气止痛,交替使用三七、鬼箭羽、西红花、丹参、川芎、郁金活血化瘀;针对颈项板滞感加用秦艽、羌活、葛根以祛风止痛酌加瓜蒌、薤白、石菖蒲通阳散结、下气豁痰;以天麻钩藤饮加减缓解患者头晕耳鸣之症。经调治3年,病情大有好转,胸闷心悸偶见。

按:现代医学认为,心悸是一种常见症状,是一种心脏搏动增强,每搏输出量增加,心律失常和心脏神经官能症而引起的一种自觉症状。多见于各种心脏疾病,也可见于贫血、甲亢等非心脏疾病,还可因生理性因素而引起。裘老认为,西医的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甲亢、贫血、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都可以出现心悸,但疾病不同,病因不同,临床表现不尽相同,治疗亦有所侧重。仲景提出了治悸名方炙甘草汤。其方阴阳气血同调、益气复脉、滋阴养血,至今仍被作为心悸主方。先生认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方能执其机要,有的放矢,取得较好的效果。

2 姚某案

姚某,女,42岁。就诊日期:1991年10月30日。主诉:神疲乏力1年,伴心慌胸闷。现病史:患者在去年8月因心悸、胸闷、气急而人住某医院,拟诊为病毒性心肌炎。24小时心电监护见频发房性早搏达388次,室性早搏74次。服用心律平3个月后好转,早搏消失。1991年2月检查心电图示:T波变化。有慢性胃炎史。诊见:神疲乏力,胸闷心悸,夜眠欠安,胃纳欠佳,口淡粘腻,面色稍苍白,HR84次/分,律齐,A2>P2,无杂音。舌黄腻,脉滑。证属心脉不畅,失于营运,且湿滞中焦。治拟化瘀理气通脉,兼以化湿和中。处方:丹参、桂枝、炙甘草各20g,白檀香、砂仁各4.5g,川连10g,干地黄、牡蛎、磁石各30g,焦山楂、焦神曲各12g,广郁金15g,党参24g。每日1剂,水煎服。7剂。11月13日复诊:药后胸闷心悸好转,纳可,但夜眠欠安,大便干。舌红、苔薄黄腻,脉细弦。11月6日曾行EKG复查示:窦性心动过速,QRS波低电压趋势;HR88次/分,早搏2次/分。治宗丹参饮合炙甘草汤法加减:丹参、党参各24g,白檀香、阿胶、川连各9g,砂仁4.5g,桂枝、炙甘草各20g,生地30g,麦冬、火麻仁各15g,大枣5枚,生姜3g。1992年6月24日三诊:今年2月27日发现肝功能异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000U/L,总胆红素(SB)13.6mg/L。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经某院治疗3个月后肝功能正常出院。目前患者觉神疲乏力,失眠,大便日行2次。舌质黯红、苔薄白腻,脉弦。投归脾汤加味:党参20g,炒白术、当归各18g,黄芪30g,酸枣仁、茵陈、甘草各15g,远志6g,茯神、制半夏各12g,木香10g,龙眼肉、龙胆草各9g,大枣5枚,生姜3g。7月15日四诊:患者近觉胃脘作胀,肝区隐痛,或作胀,嗳气频作,矢气多,胃纳少馨,夜眠好转。舌淡粘腻、苔薄腻,脉弦。证属肝胃失和、湿浊内生。治宜和调肝胃、化湿和中。处方:高良姜、制半夏各12g,制香附、海螵蛸各15g,党参24g,延胡索、生甘草各20g,牡蛎30g,川连10g。14剂。

按:裘老治疗各种心律紊乱采用不同的方法,其中主要用方有丹参饮及炙甘草汤,其中对炙甘草汤尤为心折,且多有心得。先生认为此方阴阳兼顾,气血并治,补中寓通,疗效确切,且无副作用。裘老用炙甘草汤常全方悉备,只在剂量上根据证情而有所加减进退,如心阳虚甚者,桂枝重用;心阴虚甚者,生地重用。此外,常加用丹参、黄连两味。《妇人明理论》云“丹参一味功同四物”。丹参补血活血和血兼备;黄连人心胃二经,能清心火,制心阳之浮动,现代研究证明其有抗心律紊乱之功。心率快者加苦参,《千金要方》载其可治心悸,药理研究表明,苦参能减慢心率及抗心律紊乱作用。诸药同用,而收佳效。

3 孙某案

孙某,女,37岁。就诊日期:1993年3月24日。主诉:心悸时作1年余。现病史:患者平素易触邪感冒,近1年余来心悸时作,时轻时重,外院检查后诊断为心肌炎后遗症。刻下:心悸尚稳定,神疲乏力,胸闷气短,夜寐欠安,头晕耳鸣,四肢稍冷,大小便正常。HR78次/分,早搏4~5次/分,A2>P2,肺一,苔薄,脉细结代。外院检查:ALT13U/L,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M)26U/L,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41U/L,α一羟丁酸脱氢酶(α―HBD)105U/L,抗心肌抗体一。心电图示:室性早搏。证属外感湿热邪毒,伤及心阴心血及心气,使阴阳两亏。治宜补心气、养心阴、益心阳,炙甘草汤加减。处方:炙甘草、党参各20g,桂枝、当归、延胡索各18g,麦冬15g,茯苓、川连各12g,煅磁石、生牡蛎、黄芪各30g。3月31日复诊:患者仍觉心悸,早搏0~1次/日,伴神疲乏力,精神倦怠,月经前潮,作胀,少腹胀痛,暖气频作,纳可眠安,HR84次/分,律齐,A2>P2,无杂音,心音有力。舌边有齿痕,脉细弦。治仍宗炙甘草汤法。处方:炙甘草、党参、桂枝各20g,地黄30g,火麻仁、麦冬各15g,川连12g,阿胶、白檀香各9g,丹参24g,砂仁、生姜各4.5g,延胡索18g,大枣5枚。每日1剂,水煎服。6月2日诊:患者心悸未作,但觉胃脘不舒,嗳气则舒,有胃病史,苔薄,脉细无结代。检:HR78次/分,无早搏。治宜和胃理气、辛开苦降。处方:高良姜、制香附、川连、制半夏各12g,龙骨、牡蛎各30g,党参20g,甘草、干姜各18g,延胡索、茯苓各15g,川朴6g,佛手4.5g。7剂。

按:本例患者罹患心悸年余,经先生用仲景炙甘草汤加减收到较好疗效。此方阴阳、气血并调,先生常用本方治疗心悸等,常获桴鼓之效。本例患者后又出现胃气上逆、升降失调等症状,先生遂拟辛开苦降之法,收效甚佳。

4 马某案

马某某,女,39岁。就诊日期:2005年8月10日。主诉:心悸胸闷时作20余年,近日加重。患者有病毒性心肌炎病史20余年,心悸胸闷时作,未经系统治疗。近日因琐事缠身致情绪不佳,自觉心悸胸闷加重,伴咽痛,纳谷不馨,夜寐欠佳,多梦,大便不畅。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濡。证属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心脾不和。治宜健脾消食、安神定悸。处方:生甘草、炙甘草、茯苓、茯神各12g,丹参、黄芩各18g,生山楂、厚朴、焦六曲各10g,藿梗、苏梗、麦冬各15g,黄连6g,珍珠母、煅牡蛎各30g,龙骨、龙齿各20g,西红花1g。14剂。2005年9月4日二诊:服上药后,咽痛已愈,胃纳转佳,大便通畅,惟心悸偶作,夜寐仍梦多,舌脉同前。上方生山楂改焦山楂12g,加白檀香片12g,砂仁6g。14剂。12月28日三诊:服上药14剂后,心悸胸闷消失,饮食、二便正常,自觉精神较佳,遂自行停药。近日又觉心悸,夜眠不佳,入冬以来时患感冒,月经提前2~3天。舌苔薄腻,脉濡软。仍遵上法调制,拟人参归脾丸加减。处方:党参、酸枣仁、丹参、桂枝各18g,防风、茯神、夜交藤各15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霍山石斛3g。进14剂以善后。

按:裘老认为,本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以脾虚气血生化乏源为主要病机,延及于心,致心气虚,正气不足,卫外力衰,邪气乘虚而入,遂致发病。迁延日久则又兼夹阴亏、血瘀证。裘老以健脾助运、安神定悸为法,故能收效迅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