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看待基金分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看待基金分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6年以来,基金以其过硬的业绩表现证明了其专业的投资管理能力。此外,开放式基金也遵循了及时回报投资者的原则,2006年11月以来,不少绩优老基金纷纷开始分红,展开有史以来基金业最强的一轮分红潮。40多支基金推出大比例分红方案,累计分红资金将近100亿元。

多支基金2006年以来分红次数超过10次,单次分红金额也屡创新高。投资者对基金投资的热情空前高涨,在这样一个基金时代,到底应该选择买哪一种基金呢?是新基金,分红后的基金,还是老基金,投资者越来越花眼了。

分红之下的影响

市场:基金资产管理规模扩大数倍

一方面近期基金大规模集中分红,也有兑现浮盈的需要,使得部分基金重仓股面临抛压,进而影响到大盘的走势。另一方面, 近期,基金业流行一种称为“类首发”的持续营销策略,就是将旗下某支开放式基金(通常是规模较小的一支)分红至面值附近,然后以低净值、优惠费率为卖点吸引投资者申购。通过这一策略,不少实施分红的基金资产管理规模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扩大数倍,部分基金甚至获得了数十亿份规模的申购。除去新发基金外,这是近期资金流入基金的一个重要而很少为人注意的渠道。

投资者:不被迫的分红是有益的

基金分红最重要的免税效应对于普通投资者收益并不影响,一般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较为看重,因为他们实现资本利得是要征收所得税的,从而分红对他们而言较有意义,而且还有一点就是大额资金进出开放式基金费用较低。也可能有投资者认为净值都涨那么多了,不分红,若净值又下跌了怎么办?其实基金分红的“落袋为安”复利效应主要来自耐心持有的时间增值。鉴于国内投资者持有基金时间都较短,因此,落袋为安对投资者是个安慰。对持有人来说究竟是福是祸难以贸然判定。

一个浅显的道理是,在一个持续牛市中,如果认为有充足的难得的投资机会,仅仅为了扩大规模或者迎合持有人而分红,实在是种短视行为。这意味着基金将被迫卖出部分看好的股票,而等到持续营销筹集到资金后,基金却可能要以更高的价格把这些股票买回来。在此过程中,原有的持有人会损失部分收益,这显而易见。当然,如果基金有能够及时兑现的收益,或者在一个阶段性下跌的市场中,暂时将获利的股票卖出,实现的收益及时回馈投资者,不是被迫分红而分红,那对投资者而言是有益的。

由于众多基金准备将近50%的净值分配出去,抛售股票的行为就不可避免,这一方面对基金造成冲击,一方面也可能压低自身重仓股股价,进一步伤害持有人利益。近期市场暴跌暴涨恐怕也有集中分红的因素。

基金管理人:新基金为老基金“抬轿子”

2006年以来,大盘大幅上涨,基金净值也水涨船高。不少基金早早就突破了2元净值。由于目前部分投资者存在“恐高”心理,许多基金公司通过大比例分红来降低基金单位净值,以吸引新的投资者。

这一手法最初被一些规模较小、生存艰难的小基金采用。时至今日,分红潮正愈演愈烈。新基金往往刚度过建仓期就立即分红,而且幅度不小。

不少实施分红的基金资产管理规模扩大数倍,部分基金甚至获得了数十亿份规模的申购,同时加上新成立的数百亿基金,都需要面临建仓这件头疼的事情。400亿的新基金就要面对这样的难题,一只股票如果只配1%,也要花掉4亿元;买一只20元的股票也要买2000万股,而这就要求该公司的总股本最少也要在2亿多元。

在目前投资市场上,品种选择范围其实相当有限,无非是在现有的基金重仓股中打转转。若市场持续上扬,新基金建仓成本会明显高于老基金的持股成本,很可能充当为老基金“抬轿子”的角色;同时受“一家基金公司旗下所有基金持有单个上市公司股票数量不可超过其总股本10%”的限制,规模太大的新基金可能会出现买不到或买不足看好品种的现象。

股票轮换虽然在某个时点上,基金确实需要抛出一些股票以应付分红的现金需求,但是,从实际操作中来看,这种抛售往往是通过“轮换”来实现的,也就是说,今天抛出了一些,很可能在第二天就将股票买回,所以不会对市场产生较大压力。而且,有很多投资者选择的是“分红再投资”,因此兑现的需求会被市场夸大。在许多情况下,分红之后基金往往迎来大量净申购,手中资金更加充裕,对股市的支撑还会进一步加大。

冷眼观市 切忌恐高和随大流

在这样一个近于疯狂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很容易产生高净值恐慌和随大流的现象。要想从根本上杜绝这样的心理误区,就要清晰地认清目前的市场环境。实际上当前基金频频高比例分红,一方面是因为股市的走高给基金带来了投资业绩的大幅增长,而另一方面,在新基金不断诞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靠高分红留住投资者以维持最低基金规模,实际上也是基金公司的无奈之举。第三是一些基金经理改变市场看法、积极备战来年的前奏。分红给市场、投资者、基金管理人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恐高心理是典型的基金投资错误理念之一。基金的单位净值代表的是基金所持有一篮子股票的单位净值,基金投资的真实“门槛”是最低申购赎回限额,而非净值的高低。目前,大多数基金的最低申购为1000元,不同的只是净值高了申购的份额少一点,净值低了申购的份额多一点而已。而如果投资的成本均为1000元的前提下,能够获得的收益是基金净值增长率的高低。

不论是高净值的基金,还是低净值的基金,能否使投资者取得好的收益是关键,也是投资者能否获益的根本。投资者在投资的过程中,应逐渐认识到这种净值高低与收益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的道理,以更好地指导自己选择出适合自己的基金。从理财的角度看,每个人的投资目标,投资金额,风险承受能力都不一样,因此选择基金的时候也需要因人而异,切勿随大流。

高比例分红并不是持续营销的惟一途径,在市场狂热的时候,基金管理人更应体现出专业素养,身体力行,向投资者传递正确的理念,而不是一味迎合。基金分红不应该影响投资者的标准,投资者应该结合自身的投资目标、风险承受能力,来考虑投资管理人的水平(长期稳定的业绩)、公司的管理规范和服务水平、费用等,来关注与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风险控制严格、管理能力突出基金公司旗下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