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重用问题学生:一种特别的教育方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重用问题学生:一种特别的教育方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现实学校教育中,有一种另类的教育,一直受到公众的质疑,但在教育实践中,一线班主任却有着较多的运用,这种特别的教育,就是对问题学生重用的教育方式。

一、 重用问题学生的另类教育

在现实教育中,一些班主任往往会采用一种较为特别的教育方式,对于部分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学生,班主任可能会采取重用该学生的办法,即任命问题学生担任班级干部或其他方面的工作职务,以促使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这种教育方式,就是重用问题学生的教育。这种另类教育在现实教育中比较普遍,同时也引起了教育界的质疑:将一个纪律很差的学生任命为纪律委员,将一个自控能力不好的人任命为班长,或者将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任命为学习委员,这种教育方式有效果吗?另外,这种教育方式是不是对这些问题学生的纵容?对于班级其他学生是不是一种伤害?好像越调皮的学生越能当上学生干部,越不听话越能得到老师的关照。而如果这种教育方式不成功,是不是又会给班级管理的整体工作带来消极影响?

不管怎样,事实是,在现实生活中,重用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被很多班主任运用,其自身的普遍存在就证明了其合理性。这种合理性,也是可以从教育理论与管理学中找到相关依据的。

二、 重用问题学生的另类教育的理论依据

1.唤醒问题学生的荣誉感(提高学生的需要层次)

任何人都潜意识地存在荣誉感。重用问题学生的另类教育的核心点,就在于唤醒问题学生长期被自己所忽视的、被外界所压抑的潜在荣誉感。借助对这种荣誉感的唤醒,让学生找到自己生活的目标,并实现自身的价值。问题学生大多数都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在生活中长期借助于其他方式(甚至违纪)来吸引别人的注意。重用后,其注意点将得到转移,问题学生将极力证明自己的能力,这种心态,正是问题学生变好的关键。“道德在我们看来无疑具有两重面孔:一方面,道德作为一种绝对的法则,需要我们完全服从;另一方面,道德作为一种完美的理想,我们自发地追求着它。”[1]对于问题学生,我们往往重视的是服从纪律,而忽视了学生个体对于道德理想的追求。重用的目的,就是希望提升学生的需要层次,让道德成为问题学生的一种理想和追求,从而实现其自发的对纪律的遵守。

2.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儿童的学习和发展主要是儿童自己用以前的知识和经验去学习和建构新的知识和新的经验。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儿童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时下的看法,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问题学生所缺乏的,就是负责任的经验和经历,重用问题学生的教育方式就是希望学生被重用后的职务上的责任感能转化为学生新的经验,并进入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中。任何方式的教育都必须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能力以及情感、品德、价值观,才具有真正的意义。在论述道德心理学的广泛领域中,康德的箴言尤为贴切:“没有概念的感知是盲目的,而没有感知的概念是空洞的。”[2]我们要使问题学生既认识到纪律的重要性,又体会到班级纪律的作用,从而增强纪律责任感。

3.管理中的重大问题优先处理

任何管理中都有着一般问题与重大问题处理的优先选择。在班级管理中,问题学生往往是班级管理中的难点与重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必须突出重点。如果能够将问题学生的问题处理好,其他问题一般也就迎刃而解了。通过对问题学生的重用,实现对其他问题学生的有效管理,这也是符合管理中的重点问题重点处理原则的。

4.交往中的换位思考理论

问题学生形成诸因素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往往是这类学生很少有责任感,因为这类学生很少得到负责的机会,所以很难理解管理者的压力与责任。将问题学生重用,从管理学角度看,就是将问题学生放入一个必须负责的岗位,通过该学生在职位的位置感,体验和实践、理解管理者的责任与压力,同时从心理上换位思考班集体中的荣誉、班级成员的责任与义务以及自己的问题所在,这种换位思考,往往能够促进问题学生更好地反思自己曾经的行为对班级的伤害。通过这种反思,能够有效构建问题学生良好的责任意识与理解意识。问题学生的反省本身就是对其他学生的一种很好的示范和警醒。

三、 重用问题学生的策略

重用问题学生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可以随便实施的教育方式,必须注意相应的环境以及其他措施的保障。

1.注意仪式的庄重与正规

对问题学生的重用一定要注意仪式的正规性。庄重的仪式,以及正规的程序,是体现事情的正规与严肃的标志。对于问题学生的重用,一定要有相应的庄重的任命仪式,最好应该具有任命书、宣誓以及必要的其他人物的参与,特别是问题学生的父母。这种正规的仪式,是重用问题学生的一种必备的程序。

2.注重问题学生的宣誓、承诺和述职报告

在对问题学生的重用上,一种非常重要的程序是,注意引导问题学生自己进行工作上的承诺,这种承诺一定要明确、公开,并当众宣誓。在全班集体面前的公开宣誓对任何人都有较强的心理约束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问题学生保持良好的自制力。对于个人荣誉的珍视往往就是青少年最为重要的面子观念,通过对其面子的维护,达到潜在的转化问题学生的目的。在一定时间,要安排班干部的述职报告,特别是问题学生,这样的述职报告有助于问题学生深入思考职务行为以及自己的努力程度,这种述职本身就是对所有学生的一种很好教育。

3.注意正面强化

对于问题学生的重用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在重用的过程中,班主任一定要时刻对问题学生进行强化,只要问题学生有所进步,班主任就应该利用各种机会,如班集体活动、例会、班会等形式和渠道对学生进行正面强化,如表扬、鼓励,通过对其持续的强化,往往能够实现问题学生向班主任期望的方向转化。

4.反馈与协调

问题学生一般都有着相应的坏习惯,班主任必须在工作中注意对问题学生进行必要的反馈,当甩手掌柜是不行的,因为问题学生除了变好的可能以外,还可能将全班带坏。班主任必须注意事态的发展,在学生有进步的时候正面强化,在学生不进步的时候提醒,在学生更有问题的时候警示,在问题学生屡教不改的时候,也必须采取其他措施,甚至直接撤销任命。毕竟,不能因为一个问题学生影响了全班整体工作。

四、 重用问题学生的条件及其注意事项

重用问题学生的教育模式并非一定有效,其模式自身就有着一定的风险,所以在运用该模式的时候,一定要慎重选择和综合考虑,条件具备的时候才能使用,条件不具备的时候最好不用,运用不当往往有很大的负面效应。

1.问题学生不能有品质问题

运用的首要条件是问题学生的品质不能差。问题学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控能力不强而导致的问题,另外一种则是因为学生的品质不佳而造成的问题。如果是前者,仅仅是因为自控能力不强,通过重用,利用职务上的责任去增强其自控能力,而达到转变问题学生的目的是可行的。但如果是后者,那么最好不用,品质不佳的学生的重用,极可能给全班管理工作带来更大的麻烦,因为品质不佳的转变难度更大。

2.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必须细致

对于问题学生的重用,班主任的工作必须细致。问题学生大都有着长期与老师周旋的经验,班主任工作不细致,往往能够被问题学生所蒙骗。问题学生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伪装能力,班主任一定要深入班集体,了解问题学生工作上的实际情况,做好对问题学生的信息跟踪与反馈,才可能使这种教育模式有效。

3.该策略要谨慎使用

重用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是一种风险较大的教育模式,不可轻易使用。任何险棋都只能非常时候使用,平常使用可能导致问题更趋严重。长期使用这种策略,很可能导致班集体更趋混乱。

4.注意对其他学生的心理疏导

问题学生的重用,给学生的一个心理暗示或许是:越有问题的,老师越关注,最有问题的,很可能最受老师重用。这种心理效应是班主任一定要警惕的。班主任要注意对其他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将班干部视为对集体奉献和服务,而不是小官僚。同时要注意鼓励学生给问题学生改过自新的机会,从而实现班集体的共同帮助,促使问题学生转变。

5.班级内部的民主化是必备条件

重用问题学生的一个条件是,班级自身要民主化管理,即班级内部学生职务的流动和制衡,不可将班干部的权力设置过大,否则问题学生的重用,可能会因为权力过大而导致全班的紧张,通过集体民主中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班级干部的流动,实现问题学生多个角色的转换,这种多角色的转换,往往能够更好地促进问题学生的自我反省,从而实现其心理上的重新定位。

参考文献

[1] 爱弥尔・涂尔干.道德教育.陈光金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 彼得斯.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邬冬星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