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品他人童年故事,寻自我成长足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品他人童年故事,寻自我成长足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本单元以成长为主题,整个单元内容丰富,体裁多样,给正在成长的孩子们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成长中的各种问题。

尽管五篇文章都是围绕“成长”编选 ,但各有所侧重。如何更好地进行单元教学,让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而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呢?我试着把这五篇文章整合,并按照成长的足迹分成四个主题进行教学。

一、寻找快乐,感受快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的一篇优美散文,是一朵晨光里绽放的带着露珠的花朵。无论是在百草园还是在三味书屋,展现的都是一段快乐、有趣的童年生活。如何让孩子们感受到贯穿全文始终的都是这样一种甜美欢乐的生活呢?“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自不必说,我把重点放在了“三味书屋是否也是作者的乐园”上。引导学生从儿童的视角,以儿童的眼光去看待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发生的一切: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那个园好玩吗?为什么?“我”以在上课时画画的成绩自诩,多年后,“我”想起被卖掉的画时,我是什么心情?

通过探讨辨析,孩子们发现,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在叙述格调上前后是一致的,它们之间不是截然的对立,而是和谐统一的:百草园景物繁多,自由快乐,三味书屋后面的园虽小,却也可以抓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长妈妈慈爱亲切,给“我”讲故事,教书先生方正、质朴,也令人可亲可敬;百草园冬天捕鸟充满乐趣,“我”也为在三味书屋画的画被卖掉而恋惜不已。这就是充满童真童趣的快乐生活。

二、学会闯练,学会担当

“爸爸的花儿落了”,象征着爸爸生命的终结,也意味着英子童年的结束,而英子正是在这样难以割舍的爱与猝不及防的离别中迈出了成长的步履。

课文中,“我”从爸爸的一席话引出对往事的回忆和眼前事的思考。

爸爸说了哪些话?哪些话引发了我的哪些回忆?哪些话引发了我对眼前事的思考?

学生可以很容易的明确:“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回忆起爸爸叫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那一次,她学会了闯练。

“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回忆起爸爸惩罚她赖床不起,使她明白,爸爸要求严格,是希望她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那一次她学会了守时。

“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当英子回家后看到垂落的夹竹桃、掉在地上的青石榴,得知爸爸死讯时,她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英子的成长是学会了独立,学会了坚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故事,你的成长故事是什么?和孩子们共同分享。“成长是学会认真学习”、“成长是学会担责”、 “成长是学会坚强”等等,我想,他们似乎开始懂得了成长。

三、认识自己 接纳自己

《诗两首》中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短小、直白。学生可以很容易的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未选择的路》自然让人联想到人生之路:自然之路是可以回头的,只是浪费时间,但人生之路如射出的箭,无法收回,因为时光不会倒流。所以,面对人生之路时,要学会选择。而《丑小鸭》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就恰恰以具体可感的形象,诠释出如何面对生活的欺骗以及怎样做出人生的选择。

丑小鸭一出生便遭受到了生活的欺骗。它出生在了不属于它的鸭场里。面对这样的欺骗它做出了怎样的选择?为什么?在沼泽地中,他又遭遇了什么事情?做出了什么选择?在农家已经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它又做出了怎样的选择?为什么?

通过小组探讨,很容易得出它每一次选择的理由,都是:“我想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上去好”。那么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是缘于它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就呼之欲出了。

此时抛出能引发学生自身感悟的问题,如果丑小鸭没有走出养鸭场,最终它还会不会变成白天鹅呢?答案是:会,但是它永远也不会认识到真实的自己,永远都不会发现自己的美。

丑小鸭面对生活的欺骗,选择了不懈的追求和努力的进取。这样的选择让它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生活永远不会完全在自己的掌握中。成长的机会,却隐藏在面对、选择与尝试中。

四、丰富自己 提升自己

《伤仲永》是一篇借事说理的随笔。我选择从题目入手,落实“伤”的含义。方仲永是个什么样的人?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作者为什么感到哀伤?在疏通文意后,学生都清楚的明白是讲了天才儿童方仲永变为常人的故事。那从什么地方看出他的天赋?又从什么地方看出他已经变成平常人?是什么造成了这样一个使人感到哀伤的结果呢?你怎样看待方仲永和他的父亲?

孩子们明确了仲永的变化过程和导致他“泯然众人”的原因后,纷纷对仲永和仲永之父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玉不琢不成器”“业精于勤荒于嬉”“贪利的父亲”“鼠目寸光的父亲”“没有个性的仲永”等等。这些看法既接近课文的主旨又有孩子们自己的特色。

以上,仅仅是个人对本单元主题教学整合的一点思路、一次尝试。希望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进行更多的尝试,更好地理解文本、挖掘教材,在不断的尝试中改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