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兴宁地区优质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兴宁地区优质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介绍兴宁地区优质超级杂交稻发展历程,分析其发展特点,并提出发展对策,以促进该地区超级杂交稻的发展。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发展现状;对策;广东兴宁

中图分类号 F3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0-0378-01

水稻是兴宁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随着兴宁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稻米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决定了兴宁市必须把发展优质稻产业放在重要位置。加快优质稻生产发展是稳定发展兴宁市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增加粮农收入、建设农业强市的重要举措[1-2]。优质超级杂交稻良种是优质稻产业发展的龙头,是提高兴宁市粮食产量的关键,对兴宁地区优质稻生产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1 兴宁地区优质超级杂交稻发展历程

兴宁市是广东省粮食生产大市,近10年来在广东省农业厅的安排下,依托广东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的技术优势先后开展“科技入户”工程和“产学研”活动、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认真抓好超级杂交稻良种的推广应用。2002—2006年重点推广优质高产、高效的超级杂交稻良种天优998、天优122、培杂泰丰、丰二优1号,每年推广面积1.67万~2.00万hm2,占全市水稻面积50%~60%。2007—2011年重点推广五优308、明优06、深优9516等优质超级杂交稻良种达80%以上。

1.1 初级种植发展阶段(1978—1991年)

改革开放前10年,解决城乡人民温饱问题是农业生产的重点,水稻生产侧重选育推广高产品种。优质稻在全市分散零星种植,产品主要供应港澳地区。品种以梅优6号、七桂早25、马坝优占等为主。播种面积仅0.20万~0.27万hm2,占全市水稻总面积0.30%~0.45%。

1.2 产业化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

进入21世纪,广东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扶持粮食生产,水稻方面重点扶持优质超级杂交稻产业化发展。自2004年开始,市财政每年拨款安排50多万元用于粮食开展优质稻产业工程建设,重点加强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和配套设施建设、优质超级杂交稻良种引进和示范推广、优质超级杂交稻高产示范区建设和配套技术推广、优质米品牌开发和加工配套设施建设。先后引进天优998、天优122、培杂泰丰、秋优998、五优308、明优06、深优9516等一大批优质高产超级杂交稻良种,促进了兴宁市优质稻产业的发展。2008年全市优质稻面积逾2.4万hm2,占水稻总面积的58%。2008年全市70%的水稻实现优质化,其中永和、宁新、福兴、刁坊、新陂、龙田、叶塘、黄陂、坭陂等镇优质率接近80%。

2 兴宁地区优质超级杂交稻良种发展特点

2.1 品种更新速度加快

通过选育、引进、试验、审定、示范、推广优质新品种,坚决淘汰品质差、销路不好的劣品种,重点选育推广国际三级以上优质稻,提高兴宁稻米市场的整体品质[3]。另外,针对兴宁人们不喜欢软黏稻米品质的饮食喜好,连续引进一些口感好、软硬适中、外观好的品种,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如2002年后推广天优998、天优122、培杂泰丰、丰二优1号等优质杂交稻良种,2008年后重点推广五优308、明优06、深优9516等良种。由2004年前的5~8年更换1次,加快到每3~5年更换1次,从而推进良种先锋的效应。

2.2 单产水平不断提高

坚持优质高产并重的原则,加强优质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同时加大配套技术推广,促进优质稻单产水平稳定提高。20世纪80年代,优质稻当家品种梅优6号、七桂早25区域平均产量4 500 kg/hm2左右;90年代前期当家品种粳籼89区试平均产量6 183 kg/hm2,后期当家品种粤香占平均产量6 615 kg/hm2。2002年以来,逐步推广优质超级杂交稻组合区试平均单产在6 000 kg/hm2以上,优质超级杂交稻组合示范单产稳定在6 900 kg/hm2左右。经过高产栽培,优质超级杂交稻单产一般能达到7 500~8 250 kg/hm2以上。优质超级杂交稻品种比例大幅度提高,2008年后兴宁市基本实现了以种植优质超级杂交稻为主,优质超级杂交稻品种面积达80%左右。

2.3 产业发展稳步推进

市政府积极筹集资金、制定优惠政策,重点扶持和引导优质稻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目前,全市经营1.33 hm2以上的优质稻种植大户达到150户,面积2.40万hm2。涌现出不少连片千亩、万亩以上的优质超级杂交稻专业村、乡(镇、场)和一批产加销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优质米加工呈现较快发展势头,开发出“惠福牌”、“围龙香”等优质米品牌。

3 兴宁地区优质超级杂交稻发展对策

3.1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种业科技进步,增强品种创新能力

发展优质稻产业,必须着眼于增强种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种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种业科技对优质稻发展的贡献率,促进优质稻规模生产、标准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加强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引进、消化和推广,提高良种培育、生产、贮运、加工、包装技术和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加快优质超级杂交稻、特别是优质超级杂交稻新品种培育。坚持优质与高产并重、数量和效益统一,培育适合各地种植和需求的优质稻品种。积极探索示范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加强品种技术组装集成,最大限度地发挥良种的增效增收潜力[4-5]。

3.2 健全社会服务体系,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构建完善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推进优质稻生产、加工、销售全程化服务。鼓励建立优质稻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专业供销组织,更好地传播信息、推广技术、培训农民及开展各种服务活动。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优质稻产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推动统一种子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收割、统一质量标准、统一订单销售的“五统一”。加强对优质稻种植大户的扶植,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探索建立合理的优质产业经营利益分配机制,使农户不仅从优质稻生产环节得到好处,也能从加工、销售等环节获得收益。

3.3 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建设高标准优质稻生产基地,特别加强基地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继续推进优质稻产业工程项目建设,扩大农机购机补贴范围,增加优质稻产业装备水平的投入,大力发展节能、高效、环保优质稻米加工设备。加强新型农民培训,开阔农民的视野,转变农民的观念,提高农民的素质,为发展优质稻产业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

3.4 推进规模集约生产,提高稻谷生产效益

要努力提高水稻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从有限的耕地获得更多的优质稻谷,是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要切实搞好土地流转的协调服务工作,积极探索和创建促进土地流转的中介服务组织,推进市场化土地流转和企业化规模经营稳步健康发展。培育优质稻示范园区、专业大户等现代农业生产主体,为现代化生产要素流入优质稻产业提供有效载体,提高优质稻集约化、产业化水平[6]。

3.5 强化市场品牌开发,做大优质稻米产业

积极培育和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经营机制,提高营销水平。加快项目引进力度,加快发展优质稻米加工和综合利用。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快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大米。大力实施品牌工程,重点打造知名的优质大米品牌。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和参加各种形式的展销活动,加强产品品牌宣传,扩大名牌效应,树立兴宁品牌大米形象,提高市场占有率,做大做强“惠福牌”、“围龙香”有机大米的兴宁优质米产业。

4 参考文献

[1] 林玉梅.景宁县发展生态健康养猪业的现状与对策[J].浙江畜牧兽医,2011(5):26-27.

[2] 宇哲.未来养猪业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模式[J].科技致富向导,2011(31):34.

[3] 刘梅花.大通县养猪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养殖与饲料,2012(2):73-74.

[4] 张宏琴.关于靖远县养猪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27(5):28-29.

[5] 黄朝斌.发展宁陕县养猪业的思考[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27(5):29-30.

[6] 汤锦如.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