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中日文化差异对日语教学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中日文化差异对日语教学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语言的学习必定不能与文化分离,每一种语言也都有其文化背景,每一种文化都会对语言产生重大的影响。中日两国有着不同的历史,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也有很大差异。所以,在日语学习中注意日本的文化背景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论述了语言学习与文化的关系、中日文化差异以及在日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导入,对日语教学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日;文化差异;日语教学

一、语言学习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包含了一个民族所有的活动方式,而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化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例如处事的方式、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另外,所有的文化都有其独特性,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学习语言,不仅要学习它的语音、语法、词汇等,还要了解使用该种语言的民族如何看待事物,了解他们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想法与感受。

语言之中蕴含着文化,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也得益于语言。正如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所认为的:“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

二、中日文化的差异与日语教学

1.中日文字文化的差异与日语教学

中国的文字起源于古代的甲骨文。经过夏商周朝战国时期的发展,到汉唐时代,经济与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中国文明进入了辉煌时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而当时的日本,通过朝鲜半岛,接触到了中国发达的文化,通过派出使者等方式,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日本的假名便来源于中国的文字。

平假名是由中国的草书演变而来,片假名则是由中国汉字的偏旁部首演变,同时也借用了很多中国的汉字,但是中日两国的很多汉字有不同的意思。例如“大丈夫”,清楚这个单词的学生可以很容易地把它翻译成“没关系”,但掌握得不牢固的学生,容易被第一感觉误导,认为这是在描述一个人。

另外,古代日本从中国学得汉字,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自己创造了很多汉字,并且“返销”中国。例如“写真”,现在年轻人流行拍写真集,殊不知这个词是由日本人创造的,后流入中国使用。所以,在日语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中日两国汉字的异同,通过比较教学法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

2.中日礼仪文化的差异与日语教学

自古以来,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因此,中日两国的文化有诸多相同之处,但是又存在很多差异,这些差异的形成主要源于两国文化传统的差异。以“礼”为例,中国的“礼”的本质在于实现一种非法律维持的社会组织方式,而日本的礼仪文化中强调“和”,主张人人安守本分,各司其职。在礼仪文化的表现形式上,两国也各有不同。例如:日本人通常以鞠躬作为见面礼节,在鞠躬的度数、时间的长短、次数等方面还有其特别的讲究;而中国人则偏爱握手礼。

另外,日本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即使在公司、学校甚至家庭中,都有森严的等级,这也决定了敬语在日语中的重要地位。日语敬语一直是日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说话对象不同,使用的敬语也是有差别的。例如:与长辈或者教师对话,必须使用敬语,表达对长辈或者教师的敬爱;而当对象是同辈时,应当掌握好分寸,不当的敬语可能会让对方感觉说话者在刻意疏远,从而影响人际关系。教师在日语课堂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融入礼仪文化知识,教会学生在不同场所、面对不同的对象,都能正确地使用日语和肢体语言。

3.中日表达方式的差异与日语教学

日语在表达上是非常暧昧的,这是因为在日本人看来,明确断言会给人一种武断和不谦虚的感觉,对听者是不礼貌的。尤其在拒绝、指责、否定等难以启齿的时候,偏爱用暧昧的表达方式来避免冲突和不愉快。可以说,暧昧的表达方式是日本人处理人际关系的“剂”。可是对于偏爱用客观陈述句表达的中国人而言,这种含糊其辞、模棱两可的表达方式非常令人费解。例如:询问客人是否喝咖啡时,客人回答“いいです”,此时的回答既有肯定回答的意思,也有委婉拒绝的意思,到底是答应还是拒绝,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境判断。因此,日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适当导入日语暧昧表达的文化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正确使用日语的暧昧表达方式。

三、结束语

外语的学习离不开对该种语言使用国家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只有充分了解了该民族的文化,才能在充分掌握语法的基础上,将所学外语运用得非常熟练。因此,日语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中日文化的差异,在教授正确的语音、词汇和语法时,还应教授具体的语言情境中相关的日本文化知识,从而教会学生能礼貌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达到与日本人沟通自然、流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鹿业贞.浅析中日文化的比较[J].科技信息.2012,(03).

[2]刘艾琳.中日文化差异对日语教学的影响[J].才智,2011,(23).

[3]张卫娣,肖传国.日语的模糊性及其文化背景[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9,(02).

[4]徐灿.论中日文化差异与日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重庆大学学报,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