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学习动机的激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学习动机的激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前,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喜欢用外在奖赏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但奖赏并不是每次都奏效,有时候甚至会降低学生学习的激情。本文根据内外动机的理论,探索怎样合理激发学习动机,保护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学习动机;启发式教学;内外归因

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是每位教师和家长都关心的话题。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学习的关键在于其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内在动力,也是学生能否在受挫情形下坚持学习的根本。我们知道,学习动机从动机指向和兴趣起源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由好奇心引起的对活动本身的兴趣,从而引起获得理解和掌握的愿望;外在动机是指由外部力量和外部环境激发而来的动机。

一、内在学习动机产生的根源及其重要性

当前教育心理学家越来越重视内部动机的作用,认为教育的主要职能之一是让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而不是由外部动机所左右。研究者已经得出结论:好奇和探究是一种本能的需要。这是研究者对内在动机培养的依据。内在动机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拥有内在学习动机的学生比单纯靠外在学习动机学习的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和内化知识,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无穷乐趣;第二,内在动机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持续地产生作用,不像依靠外在动机激励的学生那样难以确保或者随时可能失去学习热情,并且很少能够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和焦虑;第三,培养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好处还表现在,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次受到挫折或者干扰,依旧能够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并且可能持续终生。

二、内在动机的最高层次――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实践领域中,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因为教师不能总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持续的好奇心,学习活动本身也不总是那么生动有趣。恰当的外部评价和指导对学习内在动机的提高和维持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调查过一批有相当成就的人,发现了他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感受到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战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马斯洛称之为“高峰体验”。在“高峰体验”中,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潜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他们很少关注物质财富和地位,更可能去寻找生命的意义。这在本质上也是内在动机所具有的性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马丁・考温顿(Covingdou)提出:“内在动机可以被定义为这样一种意愿或目的:成为一个更加有效的人――用马斯洛的话来说,就是自我实现。”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一个重要动机是要维护自我价值感,从而促进自我的发展,这不仅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而且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发展水平。

三、外在学习动机――强化(奖赏)

在教育实践中,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学习的结果,努力的过程和过程之中的小进步经常受到冷落和忽视。学习努力却多次失败的学生会感到孤独无助,于是自暴自弃,这就是所谓的“习得性无助”。在1960年以前,强化理论就流行起来,其主要观点是,如果一个行为出现后给予奖励或消除惩罚,就会增加行为出现的频率。学习理论两派之一的联结主义认为,学习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当刺激和反应建立起联结的时候,给一个刺激就可以产生相应的反应,这就是强化理论的理论基础。强化理论对教育的影响巨大,并且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学校中主要表现在用分数、奖品以及名次等外部奖赏来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用剥夺或惩罚抑制不良的行为。为了避免学生形成“习得性无助”,必须注意向学生提供积极的强化,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行为能够改变处境,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

四、合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1.利用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得以产生、维持、导向一定目标的基础,它直接制约着学习的积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效果也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学习动机就会得到强化,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这样,良好的学习效果就会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虽然学习效果的评价是客观的,但是学生对学习效果却有自己的主观评价,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因此,教师要掌握评价的艺术,保证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

2.利用反馈的信息给予学生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反馈,对学习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因为奖励能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与成就感。但是奖励必须是针对具体的行为,而不能滥用,否则不仅不能激发学习的动机,而且很有可能破坏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时候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可以转化为内部动机,从而对学习任务产生兴趣。

3.对学生的成败进行正确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学习。根据维纳的成就归因理论,从稳定性程度方面而言,包括学习的能力和学习任务的难度,不稳定因素有努力、运气、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从内在性维度方面而言,包括能力、努力、身心状态,不稳定因素有任务难度、运气、外界环境等;从可控程度方面而言,可控因素包括努力,不可控因素包括能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这就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尽量把学习的成败归因于个人的主观方面,这样优生就会更加努力地学习,获得更大的成功;差生也不会自卑,不会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也能进一步努力学习,争取日后的成功。

参考文献:

[1](美)巴特勒.猴子的好奇心[M].// 孙晔,编译.生理心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171.

[2]Covington,M.V. Making The Grade a Self-worth Perspective on Motivation and School Reform[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