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陈纯不仅仅在建造房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陈纯不仅仅在建造房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看到陈纯的当天,她穿了一件旗袍,美丽婀娜,而其印花却现代,东方框架内的现代内涵,也许,这也能成为上海新天地的注脚。陈纯说:“网上有一个段子,瑞安是像一个诗人在做房地产开发,我们不追求我们是最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商,而我们追求我是最具创意的房地产开发商。”正是具备了这份诗意,上海新天地的弄堂、石库门等老建筑受到保护,甚至重生。

《时尚北京》:瑞安对上海新天地过度使用的老建筑进行“修旧如旧”的改造方法,最初是怎样考虑成本问题的呢?毕竟“修旧如旧”费事费钱,也只有修缮大型古建筑才会采用此方法。

陈纯:作为太平桥旧城改造项目的一部分,上海新天地项目在建设之初,就是同整个片区的建设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成本当然会考虑,但这个项目所承担的使命,让我们不仅仅考虑成本问题。十里洋场的上海有着说不完的故事,石库门的建筑也很美,但配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它的改造需要更国际化、现代化的手段。所以在这个项目里,我们第一步是建了一个人工湖,将整个片区的环境提升后,再来做商业开发。

为了做到“修旧如旧”,我们给每一块砖头编码,打上防潮的药水,保留石库门原有的建筑风格和风貌。有的旧楼已长满了草,虽然建筑是死的,但植物还活着,我们把这些有生命的植物保留了下来。另外,我们还重新改造和利用了建筑内部空间,使它包含一些现代娱乐、时尚、休闲的功能。

《时尚北京》:对于旧街区赋予新的商业契机,北京也有类似改造,但诸如南锣鼓巷这类自发的商户租赁最后流于过于混乱和商业、前门大街这类由政府主导的改造变成类似“伪古董”的商业步行街区,您认为由地产商改造旧街区有何优势?

陈纯:在做旧城改造项目时,必须要抓住这个城市背后的文化精粹,依托当地文化的基础上,再与现代的商业形式相融合。同时,也要结合考虑周边社区和城市发展的轨迹,任何商业项目都是为人服务的,必须从人的需求出发来进行商业布局。

上海新天地毗邻淮海路,淮海路原名“霞飞路”,聚集了上海最早的一批甲A写字楼,其生活方式都非常国际化。考虑到这些历史和当下的因素,我们在对新天地进行商业定位时,在保留传统建筑元素的基础,引入了很多中西方的餐饮和休闲娱乐品牌,配合了淮海路片区作为国际商业区的需要。你可以说上海新天地在商业布局上具有前瞻性,但结合前因后果,它也是顺应时势、应运而生的。另一方面,我们大胆引入开放式街区的户外餐饮氛围,这个可以说是改变了很多上海人的消费习惯,慢慢开始接受坐在户外或者大街上吃饭喝咖啡,享受着融合see and be seen(观察与被观察)的角色于一体。

我相信任何旧城改造项目只要真正做到这些,就会出现更多受消费者欢迎,真正为消费者的生活加分的项目。

《时尚北京》:您觉得为何中国保护民间老建筑这方面做得不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因为中国的建筑是砖瓦结构本身导致并不能如欧洲的建筑那样可以存在很长时间?还是中国的文化断层造成?或者有什么其他原因?

陈纯:我相信这是一个发展中的过程,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保留老建筑的重要性了,无论是北京还是上海,这样的项目也越来越多。但可惜的是,成规模的项目目前还比较少。

老建筑的保留,是与整个城市的发展规划息息相关的,如何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平衡“新”与“旧”的比例和关系,关系到城市规划和发展的方方面面。在这个专业领域,除了公司和个人,政府的参与和投入也至关重要。在保留“老”的工作中,除了保留这些有历史及文化元素的建筑硬件,保留文化的软件也很重要,就像现在很多服装业人士也开始注意到中国古老的刺绣、纺织等工艺,在想办法保留下来并能够用到现代的服装设计中,这些都是很大的进步。

《时尚北京》:其实房地产商容易给人一种很商业的感觉,但是通过新天地项目让人觉得瑞安是一个有“人情味”、在意文化和人文关怀的开发商,是出于一种使命感?还是公司内部就很注重文化?

陈纯:这是与我们公司的使命“成为中国最优秀及具创意的房地产开发商”紧密关系的,有着这样的使命,我们在做项目时,不仅仅是造几座房子,而是希望以我们的项目为载体,为当地的居民带去“新天地”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是汲取当地文化的营养的,在上海是石库门;在重庆是吊脚楼;在佛山可以是岭南民居。在尊重当地文化和历史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甚至当地的天气特色,引入适宜的品牌和店铺,带去全新的,极富创意的生活方式。在这种全新生活方式的带动下,新的文化也应运而生了。

《时尚北京》:您本人喜爱艺术吗?您平时有什么兴趣爱好?

陈纯:我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我特别喜欢旅游、美食和瑜伽。通过旅游体验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多彩文化,无论是从身体还是精神上,都是一个自我洗涤和发现的过程。在游历中,欧洲人对自然和历史的尊重让我印象深刻。在欧洲,很多建筑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为了保护和修缮这些建筑,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用法律法规来约定执行,但这种保护建筑和文化的观念已经深植于人们的脑海里。不会轻易因为某些经济利益而去随意破坏或者改变城市的面貌。

这种对自然和历史的尊重,教会人们更珍惜当下的生活,我欣赏这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