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张掖市高台县巷道乡乡域规划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张掖市高台县巷道乡乡域规划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通过对高台县巷道乡的镇域村镇发展综合条件的分析,对镇域人口规模及城镇化水平做了预测,并对其镇域经济区和村镇结构等级与职能进行合理划分,同时,对镇域基础设施也进行了合理规划,旨在确定巷道乡乡镇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并对与其属性特征相似的乡镇规划具有引导性作用。

【关键词】巷道乡;城镇化水平;村镇结构等级与职能;镇域经济区;镇域基础设施

1 镇域村镇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1 现状概况

巷道乡地处城郊。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张掖市西北部,黑河中游干流下段,东接临泽县,西邻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区和酒泉市;南至祁连山北麓与肃南县接壤;并依合黎山和大表山,与金塔县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相连。

乡政府驻巷道村,位于县城东南1公里许,辖境东与临泽县相接,南至三桥村与南华乡相邻,西至西八里堡村与宣化乡交界,北至黑河与合黎乡相望。

1.2 存在问题分析

1.2.1乡镇职能分功不明,缺少重点培育的中心村,缺少拉动乡镇经济发展的第二增长点。

1.2.2 巷道乡经济实力不足,农业、种植业牧业仍然是主要产业,第三产业发展实力相对较弱,乡镇辐射功能不强,区域经济基础薄弱。

1.2.3 巷道乡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乡镇综合防灾能力差。

1.2.4 乡镇面貌较差,特色体现不充分。

1.2.5 全乡职能类型结构不合理,各村产业结构雷同,缺乏特色,优势产业没有得到发挥。

1.2.6 乡域空间结构不明确,形成村庄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地域特征。

2 村镇发展综合条件分析

2.1 村镇发展优势条件

2.1.1 区位优势明显,地利途通

巷道乡距高台火车站约12.5公里,且与周围各乡交通联系方便,交通十分便利。优越的经济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使其便于接受外部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利用腹地资源,充分发挥外部市场条件,有利于扩大横向经济联系。

2.1.2 项目带动战略得到顺利实施,种植业综合开发潜力大

2007年,全乡共建成项目3个,储备项目1个,另外,温州客商彩印包装项目宁夏客商工业硅项目在洽谈之中。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乡已形成以蔬菜制种棉花番茄为主的产业化格局。已完成了综合养殖示范点4个,各类高标准,集约化,生态型养殖小区13个。

2.1.3 农业实力强,发展前景广阔

巷道乡是高台县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依靠科技做强做大蔬菜产业,着力优化种植结构。全乡温室、大棚蔬菜面积达到1.1万亩,蔬菜种植已成为当地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2.1.4 经济、社会发展有一定基础

镇区建设已初具规模。镇内基础设施建设已经颇有成效,开通了程控电话、有线电视,铺设油路,种植行道树,已有建成新型现代化城镇的基础条件。

2.2 村镇发展的制约因素

2.2.1 农业人口基数大,社会事业发展不足

在全镇总人口中,农业人口比重较大,人口素质低已成为制约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突出问题。

2.2.2 乡镇企业规模小、发展缓慢

镇域的乡镇企业基础差,工业企业在全镇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中没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发展二、三产业缺乏资金、技术、信息和管理经验。

2.2.3 市场经济观念不强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没有明显的发挥,市场建设不充分,未能有效地对当地资源整合加以利用,区域辐射功能不强,缺乏市场经济观念。

2.2.4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巷道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缓慢,除了巷道乡、正远村、红联村外,其他行政村基础设施建设几乎为零,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3 镇域经济区规划

根据地形地貌,农业条件和自然气候条件,经济与产业的类似性,农业生产发展方向的一致性,原则上保持村界的完整性,将镇域划分为两个经济区。

3.1 农业发展区

此区位于镇域东部,距离黑河较近,耕地较多,适宜发展灌溉农业。此区一方面应依靠黑河发展灌溉农业,真正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发展有机绿色食品。另一方面实行“以农养牧”,大搞养殖建设,发展养殖小区,壮大畜牧业优势。

3.2 生态治理区

此区位于镇域的东南部,生态条件差,应加快生态林业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步伐,恢复生态植被,同时积极发展生态养殖业,依靠养殖业走一条生态化畜牧业的道路。

4 镇域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4.1 乡域人口规模预测

全镇人口应是自然增长、机械增长二项因素的和。即:近期镇域人口规模:25599(人),远期镇域人口规模:25305(人)。

4.2 城镇化水平预测

2009年―2010年,巷道乡的城镇发展尚属于起步阶段,到2010年以后,随着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城镇建设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根据现状人口发展水平,全面分析城镇发展的特点和趋势,采用回归分析法,剩余劳动力转化法,综合分析法预测城镇化水平。

5 村镇结构等级与职能划分

5.1 结构等级

综合考虑全乡各行政村的地理位置和社会发展条件,直接吸纳范围和地方性中心职能等因素,到规划期末将形成三级规模。中心镇为巷道,人口规模2000人。中心村为正远村,红联村,八一村和西八里堡村。

5.2 空间布局

通过对镇域村镇体系的现状及发展条件综合评价分析,扬长避短,应用区域空间结构发展理论,制定不同时期不同发展对策,推动整个镇域村镇发展和经济腾飞。

5.2.1 根据城镇极核理论,近期重点发展主极核巷道乡政府所在地使其成为城镇增长的强核心,以带动整个村镇体系的发展。远期发展中心村、一般村,建立中心镇―中心村―一般村等级结构序列。

5.2.2 根据点轴理论,近期形成中心镇为集聚点,以村级公路为镇域一级经济发展轴,以穿越本镇的县级公路为二级发展轴。在首先发展中心镇的同时,继续发展中心村,积极发展一般村,逐步加大领域的空间发展范围,最后推进全镇社会共同进步。

5.2.3 形成中心镇首先崛起,带动发展轴的发展,共同辐射全镇地区,形成规模不等,各具特色,新老结合,有机协调,相互促进的镇域村镇发展的空间格局。

5.3 职能结构

本着协调运行、共同发展的原则,根据各村在镇域范围内的职能、地位、作用、个性,分析其发展优势。

6 镇域基础设施

6.1 交通运输

巷道乡只有公路运输形式,担负着对内对外交通的主要任务,有县级公路穿过,村乡级公路四通八达,构成了巷道乡交通运输网络,可通往兰州等地区,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6.2 供电设施及供电规划

作为用电负荷中心的巷道乡缺少变电设施,考虑到巷道镇区是整个镇域的负荷中心,未来工业企业发展用电的需求,近期在巷道规划10千伏变电所一处。镇域内10kv电力线呈环状布置,保证供电的可靠性。

6.3 信息工程设施

完善现有通讯网络和移动通讯基站建设,至规划期末,电话普及率达到90%,积极发展农话业务。积极扩展广播电视和邮政业务,缩小地域差异。扩大无线接入网络的覆盖面积,增加有线电视节目。此外,需加强中心村的信息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王军.可持续发展[M]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7.

[2]方元升等.乡域环境规划初探[J ] .环境科学进展,1996 , (3) .

[3]朱丕荣.持续农业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向[A].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集[C]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