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技术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技术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公司和网络信贷机构迅速崛起,技术脱媒已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新挑战。技术脱媒进程加速,在助推商业银行结算业务与电子银行业务向纵深发展的同时,又对传统的中间业务和存贷款业务构成了威胁。本文以此为背景,分析技术脱媒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客户资源、经营模式等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商业银行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技术脱媒;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公司;网络信贷机构

中图分类号:F8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3)06-0077-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3.06.17

随着互联网技术进步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公司和网络信贷机构迅速崛起,通过提供支付服务和小额贷款的方式,不断地对侵蚀商业银行的支付业务和传统信贷业务。截至2013年1月8日,央行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累计发放了223张支付牌照。根据iResearch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第三方支付业务交易规模达12.9万亿,同比增长54.2%。预计到2016年,整体市场交易规模将突破50万亿。在小额贷款领域,截至2012年10月底,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已累计投放小贷280亿元,客户13万。同年,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2.3亿,使用率提升至37.6%。随着网络购物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这些金融服务创新组织的市场占比将继续提升具有商业银行所不具备的优势,其快速发展带来的技术脱媒给商业银行造成了很大冲击。

一、技术脱媒及其表现

(一)技术脱媒的涵义

脱媒是指交易时跳过所有中间人,直接在供需双方之间进行。传统的金融脱媒是指资金盈余者和资金短缺者不经过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进行资金交易的现象。而目前有部分金融实践者却认为金融脱媒实际上是指传统意义上的金融脱媒和技术脱媒。目前,对于技术脱媒,国内学者们尚未给出明确定义。胡熠认为技术脱媒是在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下,银行的支付中介功能被一些非金融机构介入,迫使银行让出一部分支付平台功能[1]。国外有学者认为技术脱媒是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及迅速普及,银行的客户以及金融中介机构更少地使用地理的或物理的设施用于资金交易的现象,包括更多地使用网络银行产品等。本文认为技术脱媒是指在技术进步和电子商务的驱动下,一些IT企业开始介入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包括信用卡业务、个人信贷业务、支付结算业务、类业务等,使得银行的支付中介职能和信用中介职能被部分替代,威胁到了其在金融体系中的垄断地位。

(二)技术脱媒在我国的表现

金融服务创新组织有很多,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公司和网络信贷机构。网络信贷机构又可分为依托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诸如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之类的组织和P2P网贷公司。它们的业务可分为两类:交易支付、小额贷款。这与银行的传统业务形成了交叉,影响了银行在此类业务中的传统垄断地位。其中,尤以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表现最为突出。第三方支付公司支付规模的扩大以及业务范围的扩展,是技术脱媒在我国的现实表现,也进一步加速和深化技术脱媒。现阶段,由于无法用类似度量资本脱媒的指标或是模型来度量技术脱媒,暂且以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支付规模为参考指标,并结合银行业金融结构行内支付数据来考查目前我国的技术脱媒情况(见表1)。

考虑到第三方支付的资金清算特点,我们将第三方支付规模与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系统支付规模进行比较分析。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仅在支付领域,技术脱媒从2009—2012年以年均增长62.4%,而银行业行内支付规模的增速仅为27.2%。2009年第三方支付的支付规模仅占同期银行业行内支付规模的0.95%,2010年为1.11%,2011年是1.58%,到2012年已达到2.07%,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虽然以第三方支付公司在支付结算领域的表现来度量技术脱媒,难以做到全面准确。但第三方支付公司正在支付结算领域加速技术脱媒,传统银行业无疑会受到这种技术脱媒的深刻影响。另外,在小额贷款领域,以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为例,截至2012年10月已累计投放小额贷款280亿元,客户13万。可以预测,随着规模的迅速扩大,未来网络信贷机构在该领域也会加速技术脱媒。

二、技术脱媒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冲击

(一)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

技术脱媒主要表现为支付脱媒,即第三方支付公司通过业务领域的持续延伸,抢占了银行部分支付结算业务。与资本脱媒主要影响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不同,技术脱媒对其中间业务的影响最为严重。如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公司,能为个人客户提供快捷支付、信用卡还款、转账汇款、购买保险、生活缴费等一系列支付服务,并为公司客户提供大额收付款、多层级交易、批量付款等各种结算产品。而且,用户注册第三方支付账户后,无需使用网银,通过互联网、手机等使用快捷支付就能便利地实现大部分支付要求。此外,第三方支付公司已开始涉及基金销售等投资理财业务领域。例如,客户通过汇付天下的“天天盈”账户购买基金,手续费仅为正常费率的 4 折,远低于银行代销基金的 8 折手续费,并且客户还可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调配其分散在各行的闲置资金,统一购买基金,实现了事实上的资金跨行归集[2]。这种低价、便捷给银行的基金代销业务带来了挑战。

从业务收入来看,2012年第三方支付市场互联网交易规模达 35000 亿元。参照银联 POS 消费 “超市类” 商户 0.6%的费率来测算,其业务收入高达 210 亿元 (假设不考虑减免因素)[3],直接减少了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

总之,第三方支付公司以较低的价格提供与银行相近甚至相同的服务,挤占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影响了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

(二)对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的影响

在存款方面,第三方支付公司接受的客户备付金,应全额存放在其所在的存管银行备付金账户中,因而从存款总量上看,第三方支付公司接受的各种客户备付金都会回流到银行体系。尽管如此,技术脱媒还是对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产生了影响。因为,在传统的支付结算业务中,银行可以无偿使用在途资金形成的一笔沉淀资金,但技术脱媒导致沉淀资金由第三方支付公司拥有,银行必须支付利息才能获得这笔沉淀资金的使用权。另外,根据《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暂行办法》的规定,第三方支付公司只能选定一家银行作为客户备付金的存管银行,且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几家银行作为备付金的合作银行。只有成为客户备付金的合作银行尤其是存管银行才能获得客户备付金这种低息存款来源,而话语权无疑掌握在各第三方支付公司手中。目前,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支付规模相对银行的支付结算规模来说还是比较小的,但是随着支付规模的不断扩大,必将影响各大银行的存款份额格局。随着第三方支付公司获得基金销售牌照,这无疑会影响到银行传统存款来源的机构客户,对存款的投资功能(定期存款)也形成了分流。正如赵鹞、刘奉祥所认为的技术脱媒在某种程度上加剧和深化了资本脱媒[4]。

在贷款方面,网络信贷机构对商业银行的小额贷款业务构成了威胁。其中,依托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网络信贷机构,如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凭借其对产业链上下游交易行为与资信记录的全面掌握,开始尝试为中小企业及商户提供网络融资服务。以淘宝商户贷为例,流程包括:3分钟申请、没有人工审批、1秒到款到账。其贷款业务主要包括两种类型:订单贷款和信用贷款。而P2P网贷公司,虽然出现时间不长,并且问题很多,但它的发展速度惊人,不容小觑。随着网络信贷机构业务规模的扩大,未来将同商业银行在小额贷款业务领域展开激烈竞争。另外,网络信贷业务在国外也已经迅速地发展起来,以致于迫使各大银行合作建设名为 clearXchange 的 P2P 支付以及网络信贷系统,来阻止像Paypal、Billpoint 等网络信贷机构对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的挤占。

(三)技术脱媒对商业银行客户资源的影响

在最初的电子商务支付中,第三方支付公司依赖于商业银行网关,只提供付款通道,无法获得交易双方的信息,因而商业银行客户资源并未受到影响。但目前以支付宝和财付通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拥有自己的虚拟网关,无需依赖银行网关,可以直接获得客户信息。并且,在提供支付服务方面,第三方支付公司较之商业银行更具优势。第三方支付公司拥有担保功能,更加方便快捷和价格低廉。在我国,网上支付绝大多数要通过第三方支付来进行。这就造成了一种崭新的局面:第三方支付公司连接商业银行与客户。原本由商业银行直接获得客户资源的局面被打破,商业银行不得不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共享庞大的客户群,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遭到瓜分。值得注意的是,快捷支付的推广也对银行网银客户形成了分流。由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客户粘性在加强,对商业银行来说,留住老客户与进一步拓展新客户的难度都很大。

庞大的客户基础不仅增强了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业务潜力与盈利空间,还使平台在今后与银行的竞争中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和筹码。特别是对中小型银行,由于自身渠道和客户数量的限制,在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合作中,很可能乐于充当资金清算后台的职能,从而形成 “第三方支付公司(大前台) +中小银行 (小后台)”联盟,来冲击银行业现有格局。

三、技术脱媒对商业银行服务边界和经营模式的挑战

(一)扩展商业银行传统业务边界

一方面,商业银行利用成熟先进的电子支付技术主动扩充着自身金融服务边界。比如央行大额系统的网上跨行转账,它使得银行以前的落地业务变为实时到账。银行卡专业性组织如银联、VI-SA、MASTERCARD 等使得持卡人能够随时随地完成支付及取现等等。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公司和网络信贷机构正在开发新产品同商业银行展开竞争,“冲撞”着银行现有服务边界。目前,第三方支付公司已进入“跨境支付”领域。与银行传统外汇零售服务模式不同,快钱公司推出适合外贸电商用户的一系列跨境支付方案,通过与西联汇款合作,实现自动化汇款支付处理,能够帮助外贸电商简化结汇流程与规避风险。技术脱媒的迅猛发展势必会消除由于商业银行自身利益而形成的各类服务壁垒,将商业银行业务运行推向到更为广阔和强大的全球化服务体系之中,而那些金融服务创新组织必定会在服务内容与边界上同商业银行展开竞争。

(二)冲击商业银行现有服务模式

商业银行现有的服务模式是以物理网点服务为主,但随着金融IT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技术脱媒的不断深化,基于电子支付的电子银行将成为银行主要的服务模式。一是降低成本的需要。实践和研究都表明,电子支付技术能够显著降低人工成本和固定成本,且其边际成本趋于零。二是应对竞争的需要。诸如FACEBOOK、TWITTER 等SNS 公司凭借数以亿计的庞大用户基础,使用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可将资金供需双方信息进行有序排列,充分交流,判断双方的风险偏好,并且利用成熟的风险定价模型来完成借贷行为。这一相当创新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给银行带来了很大挑战。

随着电子支付技术的不断进步,商业银行无疑要改变现有的服务模式,向“网络银行”甚至是“移动银行”的转变是大势所趋。虽然, 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有形的物理网点仍将是商业银行组织的基本形态,但在不远的将来,物理网点服务模式将逐步被虚拟的网站、呼叫中心、后援中心所替代,大多数银行物理网点将成为“富人俱乐部”,办理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5]。当网络依存的一代成为社会中坚力量时,基于电子支付的电子银行将成为银行的基本服务模式。

四、商业银行应对技术脱媒的策略选择

技术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初见端倪,发展迅猛。商业银行应未雨绸缪,才能在未来获得更大的发展。鉴于第三方支付公司与商业银行的关系最为复杂,对商业银行业务冲击也最大,而其他机构对商业银行的影响非常小,本文仅对商业银行应对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策略做出了分析和探讨。

(一)C2C领域:加强合作,实现双赢

C2C领域具有以下特点:买卖双方众多且零散;买卖双方信任度低,需要第三方担保。由于现阶段网上银行尚不具备担保功能,交易支付基本全部由第三方支付公司来完成。虽然C2C网上支付市场前景广阔,但如果银行直接介入该领域很可能无法实现预期的投资回报率。同时,银行稳健经营的风格也不适应需要不断变革的网上支付市场。因此,在C2C领域,银行最好的选择是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加强合作,而不是与其展开竞争。

1.短期策略

一是努力成为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备付金存管银行或合作银行。因为随着第三方支付公司支付服务业务规模的扩大,沉淀资金量迅速增加,将为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客户备付金存管银行或合作银行带来大量的低息存款来源,与此同时,其它相关业务也会得到较大发展。二是在小额信贷领域加强合作。第三方支付公司凭借自身特有的优势,完成了对小微企业交易信用体系的构建,能够帮助商业银行打破小微企业的贷款瓶颈。通过直接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接,商业银行可在低成本基础上实现对信息流、物流与资金流的全程掌控,发展新型小额信贷模式。同时第三方支付公司通过与商业银行在小额信贷领域的合作,实现其稳健经营和多元化发展;弥补自有资金的不足。

2.长期战略

商业银行可通过参股方式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加强战略合作,为客户备付金和小额信贷方面的合作创造条件。一是通过合作,第三方支付公司可以借助商业银行的品牌与渠道优势,推广新型服务,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支付平台。二是可以利用第三方支付公司雄厚的客户基础以及商业银行广泛的发卡渠道,联合发行预付卡与联名卡,促进双方客户资源的渗透与共享。三是可以凭借第三方支付公司所具有的灵活性以及银行在人民币跨境结算方面的优势,联合拓展海外市场,开展境外线上收单、外卡收单等跨境结算业务等等。

(二)B2C、B2B领域:细化行业支付方案,确保主导地位

B2C、B2B领域中,买卖双方至少一方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或者大型企业,他们拥有较强信誉和保障,并不需要提供担保,第三方支付公司在该领域并不具有绝对优势,相反该领域客户大而集中的特点比较符合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因此,在B2C、B2B领域,银行的最优选择不是加强合作而是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展开充分竞争,确保在该领域的主导地位不动摇。一是银行应借鉴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成功经验,善于创新,更加注重客户体验,更加关注成本控制,进而选定适合支付业务发展的行业,比如铁路、旅游和航空等等。二是深入研究不同行业的网上支付流程特点,通过将现有标准化的支付产品进行细化与功能延伸,为不同行业提供具有个性化的行业网上支付解决方案。只有充分满足行业网上支付需求,银行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发与维护行业客户,建立稳定的大客户群,在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巩固其在B2C、B2B领域支付业务的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胡熠.技术脱媒对银行业务发展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J].新金融,2012(3).

[2]王硕,兰婷.论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及其对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影响[J].金融实务,2012(9).

[3]贝为智.第三方支付平台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与对策[J].区域金融研究,2011(1).

[4]赵鹞,刘奉祥.技术脱媒:商业银行的挑战与机遇[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2(5).

[5]包春静.电子支付的兴起与商业银行服务边界的改变[J].上海金融,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