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网络礼仪的构建原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网络礼仪的构建原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网络礼仪是指在网络世界的交往中,以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示尊重对方的过程和手段。网络礼仪的构建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以法为基础,以育为手段,以人为根本,以和为目标。

关键词:网络礼仪 原则 构建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脑应用的普及,网络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我国,网络已逐渐成为人们在人际交往中所使用的一种高效便捷的基本工具。而在公司、企业、政府部门里,办公现代化和网络化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因此,谈论网络礼仪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网络礼仪就是指人们在计算机网络上通过电子媒介而体现的、规定的社会行为和方式,是指在网络世界的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示尊重对方的过程和手段。人们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使用网络时都应该遵守网络礼仪。当使用互联网的人们懂得并遵守规则和懂得网络形象的塑造时,互联网的效率自然能得到更充分、更有效的发挥,互联网自然会成为一个文明的世界,网络活动便能有组织、讲文明地进行。但是,一方面,大部分人认为网络世界应该是一个自由的世界,于是整个网络世界便呈现出混乱的局面,网络安全就无从谈起,没有安全的世界便是一种原始的有待发展规范的世界。另一方面,现在正确的网络使用规范和健康的网络文化还未成形,论说也各有不同,因此没有一种约定俗成的网络规范让大家去遵守,致使公众的网络意识没有系统性,缺乏约束机制,公众网络道德体系没有真正建立,于是网络个体便无章可循,整个网络礼仪体系也处在随意性极强的阶段。因此,确立网络礼仪的规则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那么规则如何制定,构建网络礼仪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呢?

以法为基础

法律是维护社会正常运行的保障,任何违法的行为都应该受到惩罚。网络交流因涉及他人,故而应当使之合乎法律的规定,不得与法律唱反调。在没有法律、法规的网络中,所呈现出来的也只能是一片混乱:信息大量充斥着垃圾,新闻虽多但可信度不高,个人隐私遭到侵犯,网络空间受到严重污染等。法律法规是影响网络用户行为方式最重要的力量之一,它通过对网络用户进行认识上的引导和行为上的约束、规制,可以有效净化网络环境,维护网络社会秩序,为网络自由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在网络中没有法律意识的人,轻者误己,重者伤人。那么网络礼仪的构建就要首先考虑到法律这个因素。确立一部可行的网络法并教育网络主体在践行网络行为的过程中严格遵守,是网络礼仪构建的重要基础。

目前我国还没有单行的网络法,只是以行政规章的形式,出台了一些管理办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暂行管理办法》等。这些管理办法根本不可能解决处理网络行为中出现的所有问题,比如隐私权保护的问题。虽然我国司法实践中已将“侵犯隐私权”作为一个独立案由,但我国立法尚未就“隐私权”的概念作出明确定义,更别说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如何界定“隐私权”了。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中规定的“九不准”,也未涉及个人隐私的内容。拿2008年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人肉搜索”导致的“网络暴力第一案”来说,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的判决没有现行的网络法可依,最终只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一)、(七)项之规定”来对这个案件进行判决,由此观之,网络立法迫在眉睫。但从这个案件来说,我们可以看到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是网络立法的欠缺,二是网络主体在网络行为中法律意识的欠缺(“人肉搜索”本身只是一个形式,一种方法,一种技术,是在网络普及的当今时代网络技术与传统人工调查结合的产物,但是一些网民通过“人肉搜索”对他人的人格、隐私、名誉进行侵犯,这不能不说是法律意识淡薄的一种表现)。

就目前我国现状而言,谈网络礼仪的构建,我们就应该结合我国国情并参照国际上网络立法的原则,同时在保持与现有法律稳定性的原则上,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与各相关部门的作用,尽早确立一部能够调整网络行为的法律规范;与此同时,呼吁、倡导并教育网络行为的主体自律自重,强化法律意识,这样才能实现网络规范与网络自由,最终构建和谐的网络礼仪与网络文化环境。

总之,网络礼仪必须遵循法律规则,违反了法律的网络礼仪是不容许的,在开展网络礼仪规范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以法律作为约束自己行为的重要手段。

以育为手段

网络礼仪深入人心,人们在网络中也像平时生活中相见那样讲究礼仪、懂得礼貌是网络礼仪规范的最终归属。毫无疑问,这是需要长期努力和各方面很好的配合才能够做到的。

我们国家现在对于网络礼仪教育并没有重视起来,在基础教育中没有相关的课程,相对来说,其他各国和地区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较早使用互联网的美国,有着丰富的网络礼仪教学的经验。美国采取建立教学网站,以进行网络礼仪的教学推广,比如McGraw――Hill公司主持的CyberSmart网站上就提供了小学信息伦理课程内容、学习活动等,包括安全、礼仪、广告、探索、科技五大部分;Netiquette Home Page网站上提供网络礼仪核心守则,并有网络礼仪全文书籍,提供在线网络礼仪测验。而韩国的做法则是把网络礼仪的教学直接纳入学校的课堂,“为了培养健康的网络文化,韩国开始采取综合措施,大力抓好网络礼仪教育和管理:一些中小学校每周利用一个小时进行网络媒体教育,学习网络礼仪,同学之间约定上网‘不说脏话’、‘不用不规范的网络语言’;有的大学计划从新学期开始,增设‘网络礼仪’课程;有关团体通过举办多种学术讨论活动,提高网民的道德意识;信息通信伦理委员会还设立了两条热线,接受用户的有关投诉”。此外,我国台湾地区对网络礼仪教育的重视也值得我们借鉴,台湾目前有很多网站提供有网络礼仪相关内容,比如“资讯之旅”网站,其内容包括:认识互联网络、上网前的准备、网林秘籍等,其中也包括网络伦理部分,提到诸如著作权、网络安全、网络隐私权与网络礼仪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另外,台湾交通大学教育研究所“教师网络素养与认知”(http//eteacher.edu.tw)网站提供网络素养、网络交友和网络沉迷等主题,帮助中小学教师进一步了解青少年的网络世界,其中网络素养单元包括了素养与礼节两部分。此外,还有一线教师等架设了相关网络礼仪网站,列出了网络礼仪的相关内容。

网络礼仪教育在这个网络普及,特别是很多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提供一些参考做法:

①政府在使用网络最多的学生和青年之中,开展网络礼仪和道德教育活动,让他们知道网络上的不文明行为也是社会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上网自觉使用文明用语。

②网络礼仪从我做起,每个人在网络中多一点自律,少一些随意。网络礼仪最大的规范要求是自律,在网上能够有效执行监督的就是自己,道德上文明才能真正做到遵守网络礼仪。比如现在各种盗版软件在网上流行,这是一种明显的侵犯他人智力成果的行为,但这却已经成为网络社会上公认的事实,如果每个人都能自觉抵制盗版,那么网络世界将会纯洁很多。而且大量盗版软件都伴随着病毒,是病毒流传的主要途径。此外,还有大量违法网页也是因为人们不遵守网络规则而大肆传播黄毒信息、进行不法勾当造成的。因此,自律是网络礼仪永恒的不可回避的话题。

③学习有关法规,不得有违反《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法律法规的言行,禁止盗用他人ID与密码的行为;禁止中伤、诽谤他人的行为;禁止妨碍网络系统的行为;禁止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禁止网上劝诱等商业行为;禁止宗教、政治方面的劝诱行为;禁止违反公德的行为。

以人为根本

网络中需要彼此尊重。如在QQ聊天当中,有些不熟悉的人一上来就发视频请求,更有甚者你不接的话就不停地发,这类人的做法太可恶,是对对方极不尊重的做法。因为对方需要的是一个独立的个人空间。这种做法最后得来的结果便是被对方拉入黑名单或被直接删除。因此,网络交往必须以尊重他人为基础。网络礼仪的核心原则之一是适度。把握分寸正是人性和人心所能接受和需要的,能够有效地塑造个人形象和表现自己的修养和气质。

互联网中对网络礼仪的规定一共有十条,其中的第一条就是“记住人的存在”。虽然网络是虚拟的,甚至有种说法叫做“在网上谁也不知道你是一条狗”,但是既然你参与了网络,就应该以在乎自己一样的态度来在乎对方,尊重对方就等于尊重自己。在传统交往礼仪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3A法则”,其具体内容就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要努力地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去接受(accept)对方、重视(admire)对方,赞同(appreciate)对方,也就是说交往必须是以对方为中心。网络交往同样如此,聊天也好、发E-mail也好、跟帖也好,必须以不侵犯他人的言论权为基础,必须言谈举止都恰当才能树立你在网络中的实际形象,这样,你以后的待遇当然是备受别人尊重。这是其一。

其二,在网络中,为了方便交流,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符号。日常礼仪的表达常是用人体动作,而网络现在无法做到这一点,所以只能把人类形体符号化。形象化的符号带给大家的是生动感和幽默感,另外从交流的角度来看非常简洁方便,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下面列举的这些符号已经是网络认同的,另外还有一些所谓的“火星文”也正在创新和被认同中。

:-) 标准的笑脸。表示笑容和善意

;-) 眨眼笑。表示歪曲、讽刺或嘲笑

:-( 皱眉。表示令人不高兴的消息、令人悲伤的消息

:-| 表示漠不关心

:-0 表示惊讶、担心

:-X 表示封嘴

:-P 表示吐舌头,很有趣

:-@ 作者在叫

:-Q 作者在抽烟

另外还有一些常见的缩写:

ASAP:As soon as possible 尽快

BF:Boyfriend 男朋友

BTW:By the way 随便说一下

这也是网络文字的一些特点:简单明了。它顺应了现代人追求简单生活的节奏,是人性化的符号,也是社会的符号。

网络礼仪的根本就是“人”,作为网络的主体,“人”应该放在礼仪中的首位:一切以“人”为中心,尊重所有网络人,方便所有网络人,快乐所有网络人!

以和为目标

网络礼仪的终极目标是和谐网络、和谐社会。怎么和谐,怎样达到最终和谐,需要多方面的力量。

首先,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各级互联网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完善网络治理,利用法律的、道德的、技术的手段,及时清除网上垃圾,塑造完美人格。

其次,中华民族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文化教育传统源远流长。几千年来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用深邃的礼仪渊源宣扬网络礼仪,用“仁爱”、“和为贵”、“知礼以立”等特有文化传统影响网民,用传统的和谐文化和思想引导网络文化,真正营造出一个和谐的网络世界。

最后,网络世界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和成熟,网络礼仪更多的是靠个人道德去约束,网络世界的整体和谐尚需要网络人持久的努力和自律,任重而道远。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礼仪的基本核心是善良、真诚、和谐,与此对应的内在要求是尊重、适时、适度、适人。网络人应该遵守网络礼仪,用良好的网络行为塑造个人良好的网络形象。同时好的有素质和修养的网络人应该反对黑客、诽谤、偷拍、黄毒、谩骂等等不良的违法行为。最终达到我国互联网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建设出和谐优质的网络世界。

参考文献:

1.沈晶晶、杨锁强、程少川:《基于民族礼仪冲突的网络礼仪形成与构建研究》,《情报杂志》,2004(12)。

2.金正昆:《社交礼仪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秦大晴、杨文锋、肖静芹:《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和谐网络建设》,《传承》,2008(3)。

(作者单位:张睫,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周延欣,南昌大学新闻学院)

编校:董方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