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依托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育人环境、育人氛围,它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起着很大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依托校园文化是一种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方法, 笔者意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来探讨如何更好地依托校园文化来教育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校园文化职业素养
伴随着新世纪第一次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胜利召开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正式颁布实施,中国的教育改革发展踏上了新的征程,中国的职业教育迎来了“大力发展”的新10年。
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其实就是就业预备教育,其培养方向的社会定位和职业教育的功能决定了职业人才的培养应当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是历史赋予职业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
一、职业素养的培养是社会和时代对职业教育的迫切要求
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现实:当前,一方面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另一方面,社会对职业人才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在重视职业院校毕业生技能水平的同时,更加强调了对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素养的要求。
职业素养是所有行业和用人单位对其员工最基本的要求。因为,就用人单位而言,员工的职业素养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工作效率和综合竞争力,最终影响到单位的发展前景。就学生而言,职业素养是他们就业的基本条件,职业素养的高低不仅关乎他们就业机会的多少和就业能力的强弱,而且还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由此可见,职业素养是一个人从事职业活动的基础,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基石,是立足职场的根本。职业素养越高,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
二、依托校园文化是培养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一种有效方法
影响学生职业素养的因素很多,但职业素养的培养在很多时候更加依赖后天的培育环境。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育人环境、育人氛围,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起着很大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弥漫在整个校园活动和广大师生精神生活中的文化氛围,它是通过点点滴滴的培养和周而复始的积累而形成的一种精神文化氛围,它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是学校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校园文化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对学校办学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同时,校园文化还能以其较强的渗透力、影响力和教育效力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依托校园文化是一种培养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方法。
三、对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理解和认识
职业素养,字面上看是职业与素养的组合。所谓职业,是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商务印书馆2008年11月印刷,第1750页。)所谓素养,即:“平日的修养。”(《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商务印书馆2008年11月印刷,第1302页。)所以,通过“职业”和“素养”的定义整合,笔者理解:职业素养,就是指个人在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具体工作中所应具有的理论、知识、思想和道德等方面的一定水平和正确的待人处事态度。它是一个人从事某种职业所应具有的素质,即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后天的教育培养、环境影响、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它可以具体地表现为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心理等等方面,这是从业者胜任某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是从业者对所从事的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即职业修养。
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使命,也就是说职业院校要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中、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围绕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笔者以为,职业教育强调以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质是知识技能、职业道德和就业创业能力三位一体的职业素养教育。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结构主要应当由三方面要素构成:一是专业素养,即完成职业任务所必需的专业基本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二是道德素养,即完成职业任务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职业道德;三是就业创业素养,即完成职业任务所应具备的以适应生存能力、沟通合作能力、职业岗位变动的受挫和应变能力、再学习能力、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就业创业能力。
四、依托校园文化培养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
(一)精心设计校园静态文化,陶冶培养学生职业情操。
校园静态文化包括校园结构布局和各种教育实施的布置,如办公楼、教学楼、教室、操场、宿舍、图书室、健身房、国旗、校训、宣传栏、黑板报、名人挂像、名言警句、标语口号等。在职业院校,所有这些静态文化的设计必须充分体现环境育人的功能,有意识地烘托专业文化的氛围,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到职业化、人性化和整体化,实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在职业院校内,每一处的静态文化都应是凸显职业特色、专业特色和教育意义,时刻提醒老师和学生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让老师和学生们工作生活学习在一个具有积极进取、团结向上、身心愉悦的职业文化氛围之中。
(二)精心打造校园动态文化,全面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1、融入企业文化。职业院校要注重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接轨,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平台,引进企业文化的元素,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将企业文化管理理念融入学生管理工作中,给学生灌输现代管理理念,强化职业素养的培养理念。一方面,在日常管理中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勤业敬业、团结协作、任劳任怨、开拓创新等管理理念教育学生,另一方面,让学生们在课堂学习、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等各项教学活动中通过自我管理锻炼培养自身的职业素养。
2、训练职业技能。职业院校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还要通过第二课堂、职业技能竞赛、科技文化节等多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及校内实训、定岗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来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各种活动应当贴近学生就业岗位,突出实践性和职业性,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关键能力,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适应能力,提高综合素养,使学生毕业后基本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3、注重职业和就业指导。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也是帮助和指导学生择业、就业、创业的有效形式。例如,聘请行业专家进行专题报告,邀请企业领导进行专业授课,邀请优秀毕业生进行事迹演讲等等,这些活动有说服力和号召力,使正确的择业观、创业思想不仅入耳,而且入脑、入心。
4、深化校企合作。深入贯彻实施“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就必须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依靠企业的技术力量来帮助学校专业建设和发展,以培养针对性强、技术过硬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学校把企业请进来,优化专业课程;学生走入企业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既能增强学生职业专业素质,又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良好的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课堂。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地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必须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校园精神为底蕴,以职业素养为目标, 由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和享有的群体文化,它必须是融入了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人文素质的校园文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未来教育的四个的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四个支柱”更多的是在校园文化建设和活动中学到的,因此,各职业院校应该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依托校园文化进而培养出适应当代和谐社会并具有先进文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飞鸿:《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特征与建设途径》,《科技信息》2007年5月。
[2] 薛弥:《高校如何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文教资料》,2010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