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揭去弱者的标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被医生诊断为神经性耳聋的那一天,他仅11岁,从此,课余时间跟着父母四处求医问药,想治好“变笨”了的耳朵。
花了很多钱,吃了很多药,可是听力却未见好转。为了给他购买那些价格不菲的“灵丹妙药”,原本就清贫的家里早已不堪重负,但一想到失聪会给求学和就业带来的种种坎坷,父母还是咬着牙想办法给他治下去。
可是,上帝睡着了,没有看到他和父母在求医路上的努力,未及行18岁的成人礼,他已彻底听不到父母的声音。几年后,听说新上市的一款数字型助听器可以帮助他听到一些声音,父母想办法帮他凑够了这笔钱。
他满心希望地跟着父母来到一家助听器验配中心,才发现这笔好不容易才凑齐的钱,仅够买下一只数字助听器,小心翼翼地戴上一只耳背机后,听到了声音,却听不懂话意。大夫说,两只耳朵都佩戴上,并且需要长期地训练听力,才能让他由听到转变为听懂。他怯怯地问:“那得多长时间?”
大夫摇摇头:“不好说,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快的是几个月,但慢的可能是几年、十几年,也可能一生仍是语言分辨力不理想。这是重度神经性耳聋的特征。”
他的脸“刷”一下白了。
沉思片刻,他做出一个令医生和父母都大吃一惊的决定,放弃听力康复,用准备买这只数字助听器的钱去买一台电脑。
那一年,他23岁。听不到声音,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甚至日常生活,也没有多少人愿意费半天劲跟他说话,寂寞的日子里,他便守一台电脑,在因特网这个未知的世界里摸索,渐渐地,他发现自己对软件和网页创建特别感兴趣,于是,他开始自学html,了解创建网页和其他可在网页浏览器中看到的信息。很多关于html的资料都是英文,不得已,他在攻读网络知识的同时,坚持自学英文,从那些看似天书般的英语字母里,寻找打开因特网奥秘的金钥匙。
没有语言环境,常人学英语也有困难,况且是他这样一个已离开校园,并且多年生活在无声世界中的聋青年呢?这种挑战的难度可想而知,但攻下网络和软件知识的强烈欲望驱使着他,他拿出愚公移山的精神,每天背几个单词、短句,坚持阅读英语新闻和英文技术博客。攻下html后,接着他又开始攻jarascript、CSS和asp等网页开发技术。两年后,他已熟悉Web等开发技术,能熟练地运用Visualstudio等开发工具,并攻下了多款英文软件。
2002年,在微软推出NetFramework1.0后,他开始转入net开发领域的研究。2003年应聘到西安软件园工作时,他的学习和工作潜力得以激发,很快便成了公司的技术骨干,月薪高达五千元。他变得更加自信。
那段时间,微软公司常在网上一些软件测试版这类实验性的课题,只要有计算机知识,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进来,他看到了,大胆参与课题讨论,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受益的不仅是微软,在解决那些行内公认的难题的过程中,他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地提高,渐渐地,这位默默无闻的青年人引起了微软的注意。
由于不断帮助微软解决技术难题,自2004年起,他连续4年被微软总部授予“微软最有价值专家”称号。当时,微软在中国的MVP仅有一百多人,而残疾人MVP仅他一个人。
得到微软的认可,他的信心更足了。随后的几年中,在省、市、国家级的残疾人技能赛上,他一次次披金折桂,尽显英姿,及至后来远赴日本参加的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计算机高手,他的成绩也足以惊艳世人……
当很多听力残疾人还在抱怨听不到声音,难以融入社会的时候,他已赢得了国际的认可,只要他愿意,很多软件公司都愿意向他敞开大门,曾经担心听不到声音,难以生存发展的顾虑,早已如烟云,从他越变越自信的心中消散。
回首往事,他感慨万千,那只戴在耳朵上没起多大作用的助听器,像一种弱者标志,让他时不时地陷入自卑的阴影,黯然神伤。放弃那只助听器,心里不是没有痛过,但他懂得,一种疼痛的放弃,可能意味着拥有另一种充满希望的新生活。他放弃了,也得到了,揭下身上那个弱者的标志之后,他在网络和软件中成功地找到了与世界沟通的方式。这位令人敬佩的青年,就是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杨涛先生。
如果不是23岁那次坚定的选择,他可能也会像大多数渴望听清世界声音的聋人一样,买下那只昂贵的助听器,艰难地一步步训练着听力,但谁又能保证他以后能像一个健听人,沟通不再会有障碍呢?与其抱紧那一点点渺茫的希望,不如用那笔钱买下一台电脑,在感兴趣的领域奋斗一番,自己来把握住自己的命运!人生就是这样,有许多不可预知的成功和失败,很多时候,输或赢的原因,就在于你选择了适应还是选择改变。
摘自《辽宁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