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银行业地方法人机构资本构成及补充途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银行业地方法人机构资本构成及补充途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从资本规模及构成的静态方面和资本补充的动态方面进行分析,揭示银行业地方法人机构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现实约束,提出了地方法人机构强化资本管理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地方法人机构;资本构成;资本补充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1)04-0061-03

一、引言

本轮金融危机再次引发金融监管及研究领域对金融机构资本风险保障能力的深刻反思,而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倡导更为严格的资本监管。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银行业地方法人机构总体呈现出规模持续增长、业务不断扩展、效益持续好转、资本充足率明显提高的发展态势,风险防范和承受能力得到增强,但资本力量薄弱的问题依然存在,表现为资本金相对不足、资本补充渠道单一、资本规模和结构动态调整能力弱等,且在中小型机构中更为突出。

二、地方银行业法人祝构资本现状

近年来,地方银行业法人机构资本规模不断扩大,核心资本占比提高,资本质量有所提升,但仍存在突出的问题,表现在:

(一)资本水平相对于资产规模仍显不高

各法人机构虽然实现了资本持续增长、甚至是“突击式”增长,资本充足率也在逐步提高,但相对于资产扩张所内生的资本需求而言仍显缓慢,尤其是这种对比发生在资本严重不足的起点上。以S省为例,2006年末至2010年6月,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本增长96.64%,资产增长65.85%,总体实现了资本较快速增长。但部分地市情况不容乐观,如某市农信社资本增长37.4%,资产增长131%;另一市农信社资产规模由169.9亿元增至240.6亿元,但资本规模由8.1亿元下降到了7.5亿元。

(二)过分倚重核心资本的资本结构弱化资本的风险覆盖能力

银行资本金的充足性,是指资本金的适宜度,其涵义还包括资本金构成的充分合理性,即资本各项目应在资本总额中占有合理比重,这也是由资本不同项目自身特性不同所决定的。调查显示,地方法人机构附属资本规模小、占比低、项目单一。城商行附属资本主要为资产减值准备超额部分;农信社一般准备按监管要求计入核心资本,各项准备中仅提取贷款损失准备,其超额部分即附属资本来源。农信社贷款损失准备提取不足,一方面附属资本反映为零,另一方面提取不足部分成为资本总额的扣减项,因此部分农信社出现资本总额低于核心资本的现象,同时资产风险得不到有效覆盖。

(三)农信社股本金稳定性差,侵蚀资本功能

农信社的资本构成严重依赖股本金(即实收资本),但股本金普遍具有稳定性差的特点。首先,农信社股本金按股金性质分为资格股和投资股。其中资格股可以有条件退股、有保息分红约定及附带贷款优惠条件等,造成持股人投资意识淡化、股金性质异化和股金稳定性差。尽管近年来在股金规范管理中投资股规模得以扩大,但总体上投资股占比仍然偏低:截至2010年6月末,S省农村信用社股本金余额75.71亿元,其中,投资股34.22亿元,占比45.19%;资格股41.49亿元,占比54.81%。其次,股本金按投资人分为法人股和自然人股。截至2010年6月末,S省农村信用社股本金中法人股12.7亿元,占比16.77%;自然人股63.01亿元,占比83.23%。且自然人股单股金额小、股权分散,资本所有者难以行使股东权利,使股本金作为资本承担经营风险的基础功能难以发挥。

三、资本补充途径及其现实约束

(一)增资扩股和留存收益转增是资本补充的主要途径

资本补充从绝对角度看是增加资本,主要包括提高收益率和留存收益率、增资扩股、发行长期次级债和混合资本债、上市融资等内外源融资方式;从相对角度看是在资本规模不变情况下,提高资本充足率,主要通过调整资产结构降低高风险权重资产、资产证券化等风险缓释措施降低加权风险资产来实现。从调查情况看,法人机构近几年资本补充以增加资本为主,且以增资扩股和收益积累为基本方式,资本补充渠道较为单一。

1、政府注资。政府以股权、举债等方式筹集资金对地方银行业法人机构进行增资和风险处置,从而提高其资本充足率,实现不良贷款率、拔备覆盖率等风险监管指标的明显改善。

2、其他资本注入。一是地方法人机构吸收法人资本注入。二是农信社为优化社员构成、改变股权分散局面,通过吸收法人股追加资本投入,法人股占比持续提高。

3、增收节支,提高盈利能力及利润转增资本能力。在现有业务格局和盈利模式下,各法人机构从扩大收入来源和严控费用支出的角度挖潜,提高盈利能力,为转增资本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农信社利用税收优惠实现增资。本轮农信社改革中的税收减免及优惠政策对其资本补充产生积极影响。以某农信社为例,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末,共计减免所得税702万元,按规定全额用于增加一般准备;所交的3%的营业税按年全部返还共计731万元,用于补充资本公积和弥补亏损。两项合计1433万元,占同期该社核心资本增量的48.48%,成为资本增加的主要力量。

(二)资本补充的现实约束

1、制度、环境及人为因素使增资扩股进展缓慢。以S省农信社为例:截至2010年6月末,实收资本75.71亿元,较2006年增长12.48%,远低于同一时期资本总额96.63%的增长速度。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缺陷。典型表现为过度行政干预下股东权利得不到保障和股金设置不合理造成的股金的投资性质扭曲、投资人过分追求资金短期收益及享受贷款优惠等,其结果是吸收资金难且资金不稳定。二是增资扩股主观意愿不强。一是部分机构资本充足率指标达到监管要求,不愿主动增加资本。由于资本构成中附属资本极少,核心资本充足率基本接近资本充足率水平,而增资扩股补充的仍是核心资本,因此此类机构不进行增资也是科学进行资本管理的必然选择。二是长期以来形成的重规模发展、轻资本管理、以存定贷的负债经营模式下,地方法人机构资本管理理念没有形成,经营目标锁定规模扩张,脱离实际下达存款任务,而忽视对资本管理的指导和研究。三是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环境发育程度制约。许多地区产融结合发展整体上处于浅表化阶段,民间资本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进入主要在政府资金的示范作用下有所发展,民间自然人资本和法人资本主动逐利金融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

2、收益留存受盈利模式和能力影响,进展并不乐观。地方法人机构内源增资主要靠利润,即使是利用税费优惠政策也是以实现利润为前提的。如某城市商业银行,自2006年至2010年6月末,资本总额增长43.9%,未分配利润增长95%,在资本总额中比重由16.45%上升到22.38%,而同期实收资本的占比则由68.40%降至55.16%,留存收益增资效果明显。但是,从S省法人机构整体情况看,大部分机构利润增长稳定性和速度都不容乐观。一是法人机构受制于区域宏观经济影响,收入波动较大。如某市6家农信社,2006-2009年及

2010年上半年实现利润分别为2718万元、5487万元、7026万元、5658万元、627万元,盈利情况依附于区域经济冷暖忽高忽低。二是以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约束利润空间。以利差收入为主、盈利模式单一是我国金融机构的普遍问题,而地方法人机构收入对利差的依赖性更强。如某城商行,2010年6月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92.20%。而近年来较低的收息率(一定时期内利息收入与同期贷款余额之比)造成地方法人机构尤其是农村地区机构的收入实现困难。三是沉重的不良资产包袱和拨备缺口下,各项准备金补提、增提压力制约了利润转增资本的能力。四是股金分红压力与利润转增资本需求相冲突。规范的企业制度和投资行为中,利润转增资本与股东的长期利益相一致,因为资本增加是为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和股东未来收益的提高。但在农信社现行制度框架下造成的股金存款化和持股人对股金收益衡量的短期性,降低分红比例对农信社股金稳定性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因此转增利润只能在“丰年”进行。

四、银行业地方法人机构资本补充及资本管理相关建议

理论上,资本补充应从规模和结构两个方面把握。合理的资本规模下限为能够有效覆盖风险并满足资本监管要求,上限为合理控制资本成本,不侵蚀利润;结构是指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核心资本各项目、附属资本各项目之间要保持合理比例,以降低资本成本,防范经营风险。同时,各法人机构都应构建科学的资本管理理念,逐步适应日益审慎的资本监管要求,并顺应我国金融监管与国际接轨的潮流。

(一)树立资本管理理念,发挥资本约束机制

银监会2009年《关于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要求各商业银行根据业务发展战略、规划和监管要求,制定科学、可行的资本补充规划以及可持续的动态资本补充机制,对资本补充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全面论证,明确资本补充渠道以及时间安排,确保资本补充机制的良好运行。

构建科学的资本测算模型,尝试运用压力测试等技术手段、全面风险管理等管理理念对资本需求及资本成本进行分析,确定业务活动所需要的资本。选择适当的资本工具筹集和管理资本金以及确保所筹资本金的投资效益,并从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不同层面研究资本的筹集与运用。地方法人机构核心资本在总资本中占比较高的现实,显示出附属资本补充渠道和手段创新的迫切性,地方法人机构应建立前瞻性的附属资本补充机制,动态计算、足额提取各类准备,部分机构应抓住向农合行、农商行过渡的机遇,探索利用发债等渠道,实现资本构成的多元化和合理化。

(二)加强资产管理,转变盈利模式,增强资本金内生补充水平

良好的资产管理的目的是最大化盘活不良资产,改善资产质量,减少资产损失,降低风险资产权重,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当前,银行业地方法人机构尤其是农信社的资产主要是信贷资产。因此,要通过降低不良贷款,一方面直接降低资本项中拨备缺口的扣减项,另一方面通过甩开资产包袱,提高盈利能力,以此实现资本净额、总额的提高;利用贷款转让、贷款重组等方式增强信贷资产流动性和安全性。转变经营理念,以风险控制条件下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加快发展中间业务,拓展盈利空间,增加经营效益,改变银行利润对信贷规模的过度依赖,解决信贷扩张对资本补充的倒逼问题。

(三)政府引导,吸引民间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银行业地方法人机构与地方经济具有荣辱与共的乡土联结,地方政府应积极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增资扩股,壮大资金实力。当前,各类投资者尤其是民间资本在向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投资入股、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方面,既有宏观政策支持,也有内原性的扩张动力。地方政府应加强协调和指导,出台相应措施,积极引导大企业集团、民营企业、合格的投资机构、潜在的战略投资者入股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鼓励和提倡产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进行中小金融机构的重组联合,改善法人机构资本结构,形成由战略投资股、法人股、机构股、自然人股和内部员工股共同构成的多元化股权结构,从而增强资本实力,形成资本自聚的资本通道。必要时向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注资,用以补充资本金、置换不良资产等。

(四)深化农信社改革,扫除农信社资本管理的体制障碍

取消责权不明的资格股,适当放宽投资股入股金额上限,加大投资股的扩股力度。规范股金管理,取消股本金上附带的与资本本质相冲突的附加承诺和条件。探索解决农信社行政干预所造成的所有权虚置和股权分散所造成的所有者虚位问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