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牵你手,跟我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天,当我遇到你,你的眼中没有丝毫的光彩,我想:你需要我。从此,我成为了你的眼睛,我的眼睛成为了你全部的世界。
怀着一分对未知世界的新鲜,怀着一分对新事物的渴望,怀着一分对新兴事业的憧憬,我来到了中国导盲犬事业的原点,坐落在大连市美丽的星海湾畔的中国首家导盲犬培训基地。我看到,在这里,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在王靖宇教授的带领下,兢兢业业,不计得失,让导盲犬这一造福成千上万盲人的新事物在中国大陆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在他们的努力下,社会方方面面已经开始关注这项事业,并迅猛行动起来,加入到发展中国导盲犬事业的行列中,为我国盲人的世界中增添更多的光彩。
你的到来我的幸福
奔奔,这是一个将被记入中国导盲犬史册的名字。是它让我真正相信人与动物能够达到无间地融合,让我对导盲犬事业充满信心,让我为即将使用导盲犬的盲人们感到由衷的欣喜。
在主人张德宏医师眼里,奔奔是个乖孩子,从来不乱叫、乱跑,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自己的子女都没这么可心。自从有了奔奔,张医师养成了早上遛早的习惯,每天5点奔奔便早早地来到主人床前,听候主人的吩咐。当主人给它戴好牵引带,它便乖乖地牵着主人的手,将主人领到附近的小花园,开始了新的一天的生活。主人要去哪,它就把主人领到哪。别人怎么逗它也不予理会,除了主人,你就是把吃的放在它嘴边它也不会动一下念头。一个月下来,附近周遭主人经常会去的地方已经牢牢地记在它心里。每次张医师只要说:“奔奔,咱们去理发啦。”奔奔就会毫不犹豫地把张医师带到理发店。刚开始的时候,张医师对奔奔的能力还有点怀疑,就这么被它牵着走行吗?一次出门,路上有一个水坑,奔奔停下准备领着张医师绕开,可张医师偏要向前走,结果踩了一脚水。从此,张医师再没有怀疑过这个伙伴,真的把它当成了自己的眼睛。街坊邻居没有不为张医师高兴的,都说,张大夫失明了好几十年,这下又能看见这个世界了。
在我与奔奔相处的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我的确没听到过它的叫声,这在我见过的狗中还是头一遭。对于奔奔的忠心,我也体会得淋漓尽致,两个小时的时间,奔奔始终没有离开张医师左右。据张医师介绍,有时候他半夜起来到书房去上网,奔奔都会马上起身跟着他去书房,并等到他忙完再一起回去睡觉。
和奔奔比起来,同期毕业的导盲犬毛毛就是个淘气包儿。从我们进入它的主人张素俊家开始,它就跟进屋,围着我们闻来闻去,兴奋得不亦乐乎。与张德宏不同,张素俊是生活在农村的贫困盲人,她和丈夫都双目失明,三个孩子有两个在外地上学,在毛毛到来之前,40多岁的她离开旁人就寸步难行,一切都要靠80多岁的老母亲照顾。用张素俊的话说,感觉人生十分暗淡,看不到一点奔头,只能得过且过。一年前,女儿感觉到妈妈的心情,安慰她说在电影中看到导盲犬小Q,将来也要为妈妈弄一只。谁知道,几个月后,女儿的戏言成了现实。
有了它,张素俊终于可以独自去买菜了,这在以前是她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毛毛很聪明,农村的环境比城市要复杂得多,路况差不说,车多人杂,但毛毛并没有被难住,每次都安全地把主人带回家。有意思的是,它还能引导张素俊走一条路去菜店,然后从另一条路回家。走出了家门,生活的空间变宽阔了,张素俊的心情也好了,家里的很多事情也敢主动往身上揽了。现在,家里买菜、买药、交电话费的活都被她包了。有了毛毛,她哪都敢去。
由于残疾,张素俊家里十分贫困,生活来源主要是政府发放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我们不禁担心,一个养活人都很艰难的家庭,如何能再负担得起一只狗的费用呢?张素俊回答得很干脆:毛毛平时吃得很少,而且并不一定非要吃狗粮才行,家里的肉什么的它都能吃。体检和治病都是由培训基地免费负责的,一年下来实际开销不大。再说了,它现在是自己的眼睛,有了它自己才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动力,就算自己少吃一口,也不能亏待了毛毛,它现在可是全家幸福快乐的源泉。
艰辛创业苦乐多
王靖宇是大连导盲犬训练基地的创始人,早年留学日本的他亲眼目睹了导盲犬在日本盲人生活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促进了盲人与社会的融合,大大提高了盲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回到大连之后,国内盲人出行的艰难使他无法按捺心中的激情,凭着自己丰厚的动物学专业知识作理论基础,倾尽自己在日本奋斗多年的积蓄,他决心帮助他们。2004年10月,正式开始了中国第一代导盲犬的培训。作为大连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的教授,他说服学校同意他利用试验中心的场地和设备,动员和他一样富有爱心的中心工作人员拿出业余时间无偿帮助他训练导盲犬。没有狗,他自己掏钱到宠物市场上去买,没有驯养资料,他发动自己的同学和各种社会关系去寻找。通过一段时间的挑选,他从自己百里挑一买来的10只狗中选出了6只,开始了训练工作。两年之后,其中的3只考试合格,正式成为中国第一批导盲犬。就在前不久,又有4条狗走上了为盲人服务的岗位。
中国有了自己的导盲犬,这一喜讯不胫而走。加上当时日本影片《导盲犬小Q》在观众中引起了巨大反响,很快引起了社会方方面面的重视。2006年,中国残联正式把王教授的训练基地命名为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并于当年举行了挂牌仪式,中国残联、辽宁省和大连市的领导亲自出席了挂牌仪式。台湾的一位盲人企业家不但自己到基地来介绍培训导盲犬的经验,还出钱邀请澳大利亚的导盲犬培训专家两次来到大连帮助基地进行建设。2006年底盲人代表带着导盲犬石头同基地工作人员一同出席了北京《第三届国际信息无障碍论坛》;同年,还在大连《第三届中国国际老年人用品博览会》上进行了导盲犬的宣传与展示;在2007年在昆明举行的第七届全国残运会上,来自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的两只导盲犬“虎虎”和“沙沙”,走进赛场,与盲人运动员进行了接触和交流。导盲犬的“残运会之旅”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以及云南省、大连市等众多媒体对导盲犬进行了深入宣传,导盲犬成为当时大家议论的一个热点。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还专门听取了中国导盲犬工作的情况汇报,接见了王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并对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的工作予以肯定。
看着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王教授苦在身上乐在心头。要把这项事业发展下去,需要克服的困难还有很多,需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有遗憾也有希望
来到大连导盲犬培训基地后我听说了一个故事:德国有一只导盲犬,它能领着主人在公交车上找座位,如果座位人满了,这只忠诚的小狗会带着主人走到坐在第一个座位的人身边,冲着那个人叫,意思是让这人给它的主人让座。这些故事理应让人兴奋,但我却高兴不起来。理由很简单,目前在国内,这是根本办不到的。因为不论哪辆公共汽车导盲犬都不被允许乘坐。而城市中的超市、宾馆、写字楼等设施大多也是禁止导盲犬入内的。且在全国大多数城市中导盲犬所用的这些大型犬种都是禁养的。这给盲人出行带来了很多无奈。虽然导盲犬可以引导他们到达他们想去的每个角落,但人为的限制却使他们仍然寸步难行。
2007年初,张德宏到北京参加全国盲人按摩界的一个研讨会,与会的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盲人,他们听说张医师使用了导盲犬都十分激动,纷纷要求张医师带导盲犬来让他们看看。可是会议主办方和会议所在的宾馆都坚持拒绝导盲犬的到来,尽管中国残联有关领导从中积极斡旋,但奔奔最终未能成行。
面对种种遗憾,我们只能对盲人朋友说,凡事都有个过程,毕竟导盲犬对我们国家来说还是个新生事物。我们只能慢慢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其实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已经看到了希望。为了让导盲犬顺利参加云南举行的全国残运会,南方航空公司已经修改了飞机上携带宠物的规定,允许导盲犬乘坐南航的飞机;为了使2008年残疾人奥运会能够顺利进行,北京市将出台相关临时法规,为国内外运动员所使用的导盲犬开绿灯;中国海关也在海关、检疫等方面对导盲犬进口给予方便,到奥运会的时候,国外导盲犬持本国发放的检疫等三个证明就能顺利入关;奥运村等公众场所,届时也制定了关于导盲犬的政策。从长期来看,中国残联在修改《残疾人保障法》的时候,已经考虑到导盲犬的问题,并在修改的条款中写入了与之相关的内容;北京市也在考虑修改相关法律法规,以支持导盲犬事业在中国的发展。就在不久之前,回副总理听取导盲犬工作汇报时,还语重心长地讲:中国一定会与时俱进,在法律法规、社会环境等方面为导盲犬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导盲犬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大连导盲犬培训基地目前已搬入了大连医科大学的新校舍,规模和设施都达到国外先进水平,堪称亚洲一流。与此同时,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也在筹划建立导盲犬培训中心,让这个事业更加发展壮大。
背景资料
导盲犬是为视觉障碍者提供向导服务的犬,能够使视觉障碍者方便出入诸多场合,融入社会生活。它是发达国家改善盲人生活条件的主要手段之一。
导盲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1819年一个叫海尔・约翰的人在维也纳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导盲犬训练机构。几乎100年之后人们才开始重视导盲犬,原因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很多德国士兵失去了视力,德国开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导盲犬训练学校,让他们重新回到社会中来。
目前,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导盲犬协会,这些机构大多数是民间的非营利性慈善机构,他们培育训练导盲犬并免费提供给视力障碍人士,这些机构的经费大多源于慈善捐款。“世界导盲犬联盟”是一个国际性组织,为来自26个国家的60多所成员导盲犬训练学校提供技术指导和推广鼓励使用导盲犬为视力障碍人士提供服务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