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不知吃焉知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不知吃焉知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每一道好菜就是一个好的故事。不要让原有的食物习惯成为捆绑我们的趣味与心态的绳索,多尝试,多长见识,那样就可能对世界产生很不一样的认识与情感体验。

我们用眼睛观察世界的样貌,然后分析世界的结构;我们用耳朵感受世界的声音,然后体验流动的旋律;我们用鼻子去体会世界的味道,用皮肤感受世界的温度,然后对世界内在的能量及其散发形成认识;而吃让我们用嘴去解构世界,感受世界之物的滋味。人类认识世界,大概借助于嘴巴的程度是远远低于对于眼睛与耳朵的借重的,似乎吃只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偶尔是闲暇时间太多时的消遣。

我对于吃的认识,最早得益于我父亲对吃的讲究与津津乐道。在我的家教里,吃特别的重要,甚至于我每次出去吃饭,父亲追问我最多的是吃的什么、怎么做的,即使不在现场,他都能评头品足一番。我后来才知道不是所有人家都是这样的。我的好几个哥哥也是吃和厨艺的高手,他们对于选料、处理、火候、佐料的讲究与细细解释,让我认识了世界事物之所以成为可吃之物的极端奥妙。在一定程度上,我的美好世界是可吃的,而好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世界的美好。我后来读到本家袁枚先生的《随园食单》,他对于每一道菜的细细分析与品赏之道,让我非常钦佩。他的分析也让我体会到江湖上吃法的门派之别,比如我从小听老爸讲“鱼要大火烧,肉要小火焖”,而袁枚则特别提及鱼快煮之法,似乎与我老爸的大烧之法并不一致,但一样能做出各有千秋的鱼菜。

每一道好菜就是一个好的故事。好的食材来自一个特别的农家,你可以想象会是怎么样的人家才种植出这样的妙品;要经过商家的运输转卖,那些菜到底是经过了怎么样的讨价还价到了厨师的手上?在菜上桌之前,又经历了怎么样的小工的摘选与厨工的切割,是被怎么样细细地烹调的?整个过程中有那么多人、事、物的故事,每一个加工的步骤,也许是多少年传承的文化,或者是某个人物天才的尝试与偶发奇想。在我们眼前的一盘菜里,也许有多少的辛酸与快乐,因为这盘菜而给予多少人生计、让多少人辛劳,也因为这盘菜从此让更多的人对生活产生兴趣。菜肴是一种创造的产物,可以激发更多的人的爱好,让人们感受到这种创造的趣味甚至奇妙。

我正准备编辑自己博客上所推荐的小菜的菜谱。这些小菜,要么得自于我父辈的传承,要么得自于旅行中的尝鲜,要么得自于自己看到很多原料时候的想象,要么得自于其他美食家的推荐与讲究,但是他们均属于我曾试做过、试吃过而归为我觉得好吃的那一类食物。在这个意义上,它们一如我的文章、我的小诗与我的其他作品,是我对世界事物的一种组合、加工与处理的方式与样板。

事实上,世界上可能有很多种好菜、很多种做好菜的方式和很多种鉴别好菜的方式。体会世界本来有很多的角度,我们用嘴来体会的世界,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家教、资源秉赋的差异,最开始的时候可能会轻易地说那是好吃不好吃的问题,但是在有了更多的见识、接触与体验之后,我们才感到那正是所谓丰富多彩。不少人能欣赏其他文化的风景,也能欣赏其他文化的音乐,还能体验其他文化的艺术,但是接受与欣赏其他文化的食物却相对困难很多,这恰恰说明,我们原有的食物习惯成为了捆绑我们的趣味与心态的绳索,我们把这些固有的食物习惯当成了衡量好坏的标准、甚至是辨别其他文化和自己的文化孰高孰低的标准。这种来自食物的文化歧视很少会受到重视,而这与我们在饮食器官上的狭隘见识与单一的饮食习惯有密切的关系。孔子说,不知焉知死,我要戏说一句,不知吃焉知生。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这不过说吃饭的重要,但是我要说就是顿顿吃饭也还真不是炼的钢,对吃食考究提粹才是炼钢之举。今天这个时代,会做菜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个人业余爱好。但是即使这样,我们也需要有更好的鉴别食物的知识、技能与体验,在一个离我们日常生活如此之近、使用嘴巴这一器官如此频繁的方面,吃的道理见证了我们如何对离我们最近的知识熟视无睹的可能性,同时我们每个人也能见证另一面:也就是如果我们接纳更多的新知识、新体验,并且形成相当的尝试频率,那样就可能对世界产生很不一样的认识与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