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行为疗法在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利与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行为疗法在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利与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B844.1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本文针对行为治疗技术在儿童心理行为治疗中的运用,分别从利与弊两个方面提出一些看法,希望能给广大从事心理咨询职业的工作者及父母带来一些启示。

关键词:行为治疗技术 儿童 心理治疗 利与弊

随着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当前健康的概念已由单纯身体健康转变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健全的身心健康!因年龄因素的影响,各种类型的心理及行为障碍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易被忽视,尤其是年幼的儿童,如观察不仔细,极易误诊而影响预防及治疗,所以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做为儿童治疗中的一种行为治疗(behavior therapy)又称条件反射治疗或学习疗法,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其主张在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完全摒弃主观内省,不纠缠于对心理元素、意识内容等的主观分析,而是依靠纯粹的客观实验,研究对象的行为,常常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内在反应,如呼吸、血液循环、心率、出汗、血压、皮肤温度、脑电、皮电等,这类反应难于直接看到,但可用电子或机械等方法进行测量。

当代行为学家将行为分为三类:(1)运动反应;(2)生理反应;(3)认识反应。表现为有机体的肌肉收缩,如跑步、跳跃等这类反应;最易于观察的生理反应:包括思维、想象、知觉等;认识反应难于测量,主要靠个人的主观反应。行为治疗时通过观察这三方面的反应,做为治疗前基础观察疗效的指标。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个体的行为再训练、再教育,也就是再强化的方法,即强化他对周围环境中的刺激做新的适应,或改变他的环境的某些方面的办法,把异常的行为变为正常。但如何把这项疗法成功运用于儿童患者,还应注意一些问题。

一、行为疗法的利

行为疗法发展到今天,从理论指导到具体方法日益成熟,完善起来,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那么,针对于儿童进行心理治疗,行为疗法又有哪些优势呢?

第一,能较好识别心理行为疾病的早期症状。早期的患儿,还没有学会如何完整确切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人们只能通过其行为来观察和了解他们。有的患儿早期可能仅仅表现情绪、行为或思维的轻微异常,如情绪变化无常、无端猜疑或长期不能消除某种情绪;行为动作离奇古怪、思维频繁、反应迟钝或思维异常活跃,甚至出现幻觉,当这些变化反复发生,不能自制且不受劝慰时,应警惕发展成心理行为疾病。

第二,能够更直接迅速地显示出效果。运用行为疗法可以调动患儿的积极情绪,使他们看到效果并配合治疗。行为疗法能够利用新异刺激来吸引患儿的好奇心,促使其更自觉地向好的疗效发展,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和认识。例如:行为疗法中的阳性强化法,患儿做过特定符合治疗的事情后,可以给他一些奖励,包括社会的、活动的、一般的奖励等等,这样逐步使新建立的正常反应得到强化,逐步代替旧有的病态反应。

第三,比其他疗法更进一步发挥患儿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把治疗情况下所获得的疗效巩固下来,并主动地把疗效扩展到日常生活情境中。在行为疗法中,患儿参与治疗并了解治疗的全过程,使其产生一种控制欲和成就感,从而会更积极主动地去配合治疗并取得较好的疗效。如在行为疗法中,可以把系统脱敏法和阳性强化法结合,就很容易调动患儿的主观能动性,引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积极参与到治疗中来。

第四,能够采用多种方式,如示范疗法中可以用电影、录像示范、现场示范、参与示范等解除儿童对各种治疗程序的紧张性,这一点是其他疗法无法相比的。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避免患儿对在医院里看到或听到别的患儿痛苦表情或哭叫声时而产生消极的情绪。

二、行为治疗法的弊

行为疗法虽然在儿童心理治疗中有很多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有时其潜在隐患是致命的。

第一,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个体的内在心理历程和认知因素。虽然目前行为治疗在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学习理论的冲击下,许多行为治疗家重视在刺激和反应之间的中介调节因素的作用,认为不能把个体看作是一个被动反应者,但行为治疗是通过改变个体的行为,来最终改变个体的认知,认知的地位还是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强调。

第二,在解决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运用中无法把握儿童的想象力,导致疗效甚微。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儿童自控力很弱,没有认识到治疗的作用与自己的关系,完全按照自己的好恶来面对各种事物,很难如成人般克制自己的想象来尽力配合治疗,这给行为治疗带来一系列的苦难。例如:行为疗法中系统脱敏法,经常采用让患儿边想象令他害怕的事物放松全身,这很显然是不可能在治疗过程中控制患儿的想象力的。而限于条件,治疗者也不可能陪同每位患者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脱敏。另外,在系统脱敏中,治疗者设计等级很困难,因为每个患儿的认知发展都还不一样,且又很难确定一个具体的水平,收集的资料都是通过父母及亲属得来的,病史采集不完全。还有,患儿不会做视觉想象,还必须培养他们的视觉想象能力。

第三,不能很好地把握患儿的感受能力。在行为疗法中,冲击疗法和厌恶疗法都采用连续数小时让患儿暴露在使其焦虑恐怖的情境中以加深他们的恐怖、焦虑情绪的程度,然后向其证明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所担心的灾难并未发生,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但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忽视了患儿的承受能力,不能确切掌握什么程度是他们能够承受的,而什么程度不能承受。他们的身心发育状况,也不是我们现有的技术所能完全解决得了的。如果给予患儿所不能承受的刺激,所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甚至是无法弥补的。

第四,造成本末倒置的后果,使得病情时有反复。这几乎是众多行为疗法的普遍缺陷。行为疗法不重视认知、意识及个体的心理历程,他们认为只要改变或消除那种病态的行为,就是治愈了患者,而恰恰忽视了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导致这种行为发生的根源——人的认知,无论哪种心理障碍,最先都是由患者的思维、认识开始的,如果没有有别于常人的观念,那么就不会有怪异的行为。所以对一个患者进行治疗,必须从源头入手,改变其病态的观念,然后再改变其行为。而行为疗法则是注重行为,认为病态行为消失了,患者也就不需要再治疗了,最终又导致病情反复恶化。这点在儿童心理行为治疗方面最为明显,做为父母很爱自己的子女,在孩子的表现与常人不一样时,往往使我们产生孩子已经好了的误导,结果往往在患儿回家不长时间病情就会复发,且更严重。

在各种学科交叉的今日,行为治疗方法已不仅仅限于医学心理学,而是一个广受重视的领域。那么,在针对于儿童进行心理治疗时,如何应用其优势而避免其弊端,则是每一个做为儿童心理治疗的工作者应该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魏金凯、栗克清、高顺卿、崔译.现代儿童心理行为疾病.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

[2]李雪荣.现代儿童精神医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3]梅其霞、邓安宁.2706例儿童心理行为障碍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7.12(6).341.

[4]陈智.心理咨询实用咨询技巧与心理个案分析.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魏 珍(1980— )女,河南省驻马店人,讲师,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情绪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