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051-01

随着素质教育的兴起,新课程改革的普及,过去那种由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如何让知识活起来成为当今很多教育工作者为之深思的问题。

一、研究性学习的简介与其特点

所谓的研究性学习就是是指让学生们通过主动地去参与研究的过程,从而以获得直观的体验,培养其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学会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同时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研究性学习的东西可以不是定理、公式。同时也可以是未知的领域,答案不为唯一性,可较为广泛。不过研究性学习提出的课题必须是对学生有一定的价值,符合学生的实际。

目前,这一学习方式已经作为了必修课,正式开始在各高校开始实施,要求各学科都积极地配合贯彻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充分说明了这一学习方式在学科中的可发展性和可持续性。

数学研究性学习能够营造一个让学生们勇于探索未知知识、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的良好氛围。独立思考未知领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式,往往由于研究性学习得到的答案也许不是唯一的。所以,这种学习方式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目前有开放性、探索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1.开放性

在学生们得到一个确定的课题之后,主动通过书籍、报刊和网络等多渠道收集信息,加以分析和研究,得到一个自己的结论。这并不局限孩子们的思考范围,而是有着广阔的思维活动空间,同时培养了孩子们敢于创新的良好习惯,这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最大特点――开放性。用这种方式学习的材料应是建立在学生们既有的知识经验上,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们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们思路宽广起来。同时,开放性也是指教学内容、教学空间、教学方法、收集信息的渠道以及师生关系等方面。

2.探索性

研究性学习这一过程当中,学习内容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地来决定研究的课题。学习的方式是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并通过自己的方法不断寻求问题答案的方式,追寻结论的一个主动化的学习参与过程,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更多的是用来了解学生们对于存在的问题挖掘程度和他们参与的程度,充分激发学生们对于未知领域的求知欲望。

3.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主要强调的是一种社会、科学、生活实际的联系。学生们在这一项学习中需要自主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应为孩子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条件和可能性,学生们在自主的实践后得到的成果往往能够加深他们自己的记忆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正确地引导,使他们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经过调查和研究,得出结论并且和同学们进行结果的交流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引导让他们尽量和自己的同学或朋友们合作,使得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的相信团队的力量。

二、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分析

研究性学习开展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们对于提出的问题进行明确的探究,并且学会交流,开拓他们的思维能力。数学开放题用于研究性学习经调查显示非常适合。其主要原因是这种数学开放题答案不唯一,有利于调动学生们对于学习数学找寻不同答案的求知欲、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同时有利于学生们创造潜能的发挥。开放性问题是指答案在不固定的条件或者问题,具有发散性。根据每个学生们不同的经验、能力以及不同的想象力,通常一个问题的答案是不唯一的,因为没有唯一的答案,这可以让学生们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方式来解决问题,增强他们的创新精神以及创造能力。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们主动地参与到合作项目,研究性学习课题应以所学数学的知识为基础,展开对于问题的探索和实践,通过自己的不断实践和探索来获得答案,答案不唯一。

由于目前课程的不断深化、不断改革,高中的数学教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增强了研究性学习在数学方面的运动。不仅激发了教学对象在数学方面浓厚的学习兴趣,更让学生们可以比较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

数学的研究性学习过程是指针对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而展开,经过学生的直接参与研究,并以最终以实现问题解决结束。在学生们学习数学的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不断的解决的过程。学生们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就是一个新的问题。在学术中不少的定理、公式以及证明和推导是一节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良好材料。比如在函数中正弦与余弦公式的不断推导、直线以及倾斜角的不断研究、投影的比例关系等。在课堂中,可以不断地设置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们自主探究,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证明来发现规律,享受研究性学习的乐趣。

在社会实践里,应不断渗透研究性学习于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当中。社会实践是获得信息来源和研究素材的重要渠道之一,学生们通过对事物的仔细观察。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相关的经验来解决问题获得自己的答案。

三、让学生们成为课堂的参与者

在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到底在这一过程当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他是一个教学组织者,同时也是研究的开发者,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逐步过渡,不间断地引导学生们学到更多的知识,让学生们能在和谐的环境学到知识。可是经过调查发现,中美两国的教学方式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在美国教师们是对于学生们感兴趣的方式施教,国内则是对于教材的感知,而教学的过程也明显的不同,经过对比发现美国教学过程是让学生们养成独立思考或者分小组活动,老师们十分讲究应该“何时介入”,显而易见中国式教学更关心的是巩固知识的结构,而美国则是更加关注学生的参与度。

我们认为,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让学生们自主思考,让他们成为课堂上的主体。尽可能不去干涉他们思考方式和探索范围,充分地为他们提供合作的机会。教学不应是一个计划。而是老师和学生们“双方面的交往过程”,如果说教学是一个单调的模式,必须一步一步按计划有条序地完成,那么教学就变成了乏味的说教,学生也不敢越雷池半步,封杀了他们原有的创造能力和求知欲。年轻人的思维是非常的活跃的。冒冒失失地提出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为单调的数学课上色,老师何不顺水推舟一起和他们讨论,逐步带着他们走出谜团,让他们能养成自主思考的好习惯呢?

目前,在研究性学习的建设中,依然属于初级阶段,但可行度比较高,虽然多多少少依然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问题,但相信这些问题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