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时期话剧叙事性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时期话剧叙事性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新时期话剧受西方现代各戏剧流派戏剧理论的影响,尤其是布莱希特叙事剧理论,还注意从中国传统的戏剧——戏曲的美学精神和表现原则中汲取营养,重新找回了话剧的叙事性,突破了“易卜生式”戏剧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改变传统话剧的经典模式。本文尝试从叙事学的理论视角出发研究新时期话剧。

关键词 新时期话剧 叙事 叙事者

中图分类号:I207.3 文献标识码:A

1走向新的叙事

1.1话剧危机下的契机

话剧从西方传入中国后,逐渐形成现实主义旗帜,易卜生模式、斯坦尼斯拉夫基体系的中国式话剧的主体格局,这一格局一直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末。这种话剧曾经发挥过巨大威力,中国话剧自诞生以来的近百年间,话剧舞台一直流光溢彩,剧场激情澎湃。到了20世纪80年代,剧场突然寂寞起来,观众渐渐地疏远了话剧,到1984年,话剧出现了历史的最低谷,人们发现话剧己陷入了一片“危机”之中。憧憬未来进而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成为主流,在这样的情况下,问题剧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多向发展的审美需求,由此出现了针对戏剧危机的讨论。80年代以来,中国的话剧在“危机”中对传统现实主义进行了大胆的反思与再认识,重新界定了话剧艺术的本质功能,试图恢复话剧全方位的艺术品质。

1.2重新审视戏剧传统

在80年代“戏剧观”大讨论中,戏剧界普遍认为“戏剧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公式化、概念化地“图解观念”,造成戏剧的“假、干、浅”,同时也带来戏剧样式的“熟、老、旧”问题。长期以来中国话剧在创作上独尊易卜生现实主义模式,在舞台上独尊斯坦尼体系,限制了戏剧家的创作思维。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在“舞台假定性”基础上的写意性的非幻觉戏剧的演出,为话剧的发展开辟出一条新路。于是艺术家们迅速焕发出极大的创作热情,一时间各种思潮、流派、观念、手法纷至沓来。其间,林兆华、孟京辉以最具探索精神和试验精神的先锋戏剧实践,为中国剧坛吹来一股清新之风。

1.3布莱希特与新时期话剧叙事

传统戏剧追求观众与角色感情混同的方法之一,便是完整连贯的故事情节,结扣子、布悬念、酝酿戏剧冲突、展开戏剧冲突、推向戏剧高潮。解扣子、释悬念、解决戏剧冲突,这是一种封闭性的结构方式,它的优点是时间、地点相对集中,情节严谨曲折、紧张动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曾发挥过巨大的进步作用。但是,到了“科学时代”,它在一定程度上便显得虚假和非生活化了,过分地靠巧合、误会组织情节。为了破除传统戏剧的生活幻觉,使观众能够随时作出对社会生活理智的评价和判断,布莱希特打破了传统的分幕制,而使用分场制:一出戏分为若千场,场与场之间既可分开,又可合并。分开来,每场戏自成一体,各有各的高潮,合起来则可一起上演,相互之间虽有一定的接痕,但却能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这种结构方式自由开放,场与场之间或以一个共同的主题、或以中心人物相贯串。布莱希特认为,在上场戏已经结束,下场戏尚未开始时,观众可利用这一时间空隙作出自己的评价和判断。新时期话剧的结构方式冲破了封闭性的束缚,呈现出多彩多姿的景象,如“冰糖葫芦式”结构的《市长》,“网络式”结构的《十五桩离婚案的调查剖析》,“多声部复调”结构的《野人》,虽然不能说以上的结构探索都是接受了布莱希特的影响,但对大部分作品来说却是如此。

2新时期话剧的叙述性研究

2.1新时期话剧的叙述者类型

对于叙事性作品来说,叙述方式的特征,自然也体现在叙述者的设置上。高行健说:“叙述者是用一种历史的眼光来观察和评价剧中发生的事情。”这就是说,叙述者的设立,渗透着现代人对世界也包括对自身作出的冷静的评价意识。从整体上看,现实主义的叙述方式大都乐意使叙述者超越作品的内在关系,成为全知全能的操纵者,在那里向人们讲述一切,不管观者愿意不愿意。事实上这个叙述者就是作者本身,即导演性作者。这里,叙述者是居高临下俯视芸芸众生的全能的上帝,是一个超越人物与故事、洞察一切的叙述视角。空政话剧团演出的《周郎拜帅》,全剧是由某一角色(孙权)叙述的,然而演出中一再呈现周瑜的幻觉,以及他的“本我”与另一“自我”的内心搏斗,选择的是一种“跳跃式”的叙事视点。孙权的视点、周瑜的视点、内心的视点交替在戏剧中出现,戏剧时空伴随着视点的变换而变换。这样,戏剧所容纳的就不仅是一个叙述者的所见所闻所感,而是几个主要人物放射出来的多维性的现实和意识的组合,而这种组合又凭着一个大于人物的“孙权”的叙事观点加以控制,对人物“时而严加看管,时而放任自流”。

2.2话剧叙事时空研究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各种艺术都是时空艺术。譬如绘画、书法是二维的平面艺术,雕塑是三维的立体艺术,诗、小说、音乐是三维的时间艺术,戏剧则是空间三维加上时间一维的四维时空艺术。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戏剧的存在也是由时空对应关系构成的。在戏剧中,对时空的认识和运用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过程。中国新时期话剧舞台的创新,不仅在于突破传统写实话剧舞台叙事形式的束缚,更重要是强化话剧舞台的符号特征和话语功能。新时期话剧舞台叙事属性的发挥,主要是把戏剧叙事话语的规则语言系统建立在最宽泛的符号假定性上,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去实现“时间的符号化”和“空间的符号化”,并在此基础上达到话剧舞台自由叙事的境界。只要在舞台上演出的,都能让观众从戏剧的符号假定性角度去理解表演动作的含义,而不是直接参照生活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