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减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肌张力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减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肌张力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减重训练对肌张力的影响情况。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康复训练;减重组3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再进行减重训练。用改良Ashworth分级法进行训练前后肌张力评定。结果:经过6周治疗后,两组患者肌张力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减重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配合减重训练对偏瘫患者肌张力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关键词 偏瘫 减重训练 肌张力

中图分类号:R4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02-0049-02

有文献报道,上海部分地区脑卒中平均发病率为257.01/10万左右[1]。1/3~1/2的脑卒中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不能独立行走,严重影响患者的家庭生活[2]。减重训练(partial weight support,PWS)就是利用悬吊装置不同程度地减少上身体重对下肢的负荷,以达到对这些支撑能力不足的患者早期进行各种步行训练的目的。我们对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减重训练并对其效果进行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4月至2010年10月在我康复科治疗的脑梗死偏瘫患者60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意识清楚,排除有听力和理解障碍,心功能达Ⅲ级及以上,年龄45~68岁,平均(56±5.6)岁。病程10~20 d。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减重组和对照组。减重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8~68岁;左侧偏瘫10例,右侧偏瘫20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5~68岁。左侧偏瘫13例,右侧偏瘫1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偏瘫部位、康复介入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功能性电刺激、神经促进技术、牵伸技术、躯干肌控制训练、髋关节控制训练、膝关节控制训练、踝背屈诱发训练、平衡功能训练等。减重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减重训练,采用常州市友邦医疗康复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的减重步态训练器(型号YB-JZB-2),减去体重的30.0%~50.0%的量在活动平板上步行,以后逐渐减量,平板设定的速度为0.2~0.5 m/s,平板坡度为0°。开始由2名治疗师进行辅助步行,其中1名治疗师坐在偏瘫侧,帮助促进患侧下肢摆动,确保足跟先着地,防止膝过伸,保证两腿站立时间与步长对称;另一治疗师站在患者身后,保证髋伸展,骨盆旋转,躯干正直,减重时间从5 min开始,以后视情况酌情增加。每天1次,每周5 d,6周为1个疗程。

1.3 评定方法

采用改良的Ashworth分级法对肌张力进行评定,分0~4级,级别越高、痉挛越明显。两组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测评1次。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采用 x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6周后,两组肌张力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减重组比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

3 讨论

脑卒中不仅造成肢体偏瘫,还会给患者带来巨大心理负担,对社会和家庭都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患者而言,生存质量的改善影响最大的就是疾病的治疗效果[3]。

肌张力增高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恢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阶段,一定的肌张力对患者的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肌张力过度增高反而影响肢体关节的活动。特别是下肢肌张力的过度增高导致患者无法行走。若肌张力过度的增高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会影响分离运动的出现及向正常运动模式的转换,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4]。因此在患者肌张力过度增高以前应该及早地介入康复,选用适当的康复技术控制肌张力的异常。

在临床实践中,人们发现在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配合减重步态训练,可以使患者在步行能力、平衡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有更加明显的改善。在本次的临床观察中,减重组与对照组比较,减重训练有助于对患者肌张力的改善。

此次观察对象年龄都在45~68岁之间,而且病程都比较短,可能对康复有利。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脑卒中偏瘫患者应该及早地康复介入[5]。

参考文献

[1] 李云鹏,柳胜生.上海市松江区2001~2008年脑卒中流行病学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0,22(1):22-24.

[2] 励建安,王彤.康复医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07-218.

[3] 李爱东,张志.脑卒中患者1年后生存质量的调查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2):170-171.

[4] 缪鸿石.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198-1199

[5] Hayes SH,Carroll SR.Early intervention care in the acute stroke patient[J].Arch Phys Med Rehabil,1986,67:319-321.

(收稿日期:2011-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