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华夏文明,城内开花城外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华夏文明,城内开花城外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几年,随着中外交流的频繁,在中国学生热衷前往国外留学取经的同时,在中国也掀起了一阵“逆留学”热潮。外国青年对中国高校的日益青睐,使得来华留学成为他们的第一个选择。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这些留学中国的青年学生前往中国的,还有一群华裔小朋友,他们在父母的陪同下,漂洋过海,在中国接受义务教育。回流教育低龄化的现象向中国中小学的教育体制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然而,华夏文明对于这些华裔二代及其家长来说,却好似“围城”一般,当他们进入这座“围城”后,便出现了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场面,家长们对国内的教育体制提出了各种质疑。针对此种情况,国内对留学生教育管理的研究开始由高等教育领域转向义务教育阶段。

一、“围城”外:门庭若市

1.传统文化从娃娃抓起,拒绝成为“香蕉人”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新阳路小学来了一名特殊的学生小虎,小虎9岁了,长得高高大大的,却一个汉字都不会写、不会读,本应读三年级的他,选择就读该校二年级。原来,小虎刚从国外回国,此前他一直生活在澳大利亚。据了解,小虎的妈妈在澳大利亚从事财务工作,平时家中的长辈,包括姥姥、姥爷都说中文,因此,小虎会简单的中文对话,但不会写和读,对成语的理解也显得吃力。后来,小虎和其他中国孩子一样参加中文补习班,一周一次课,有点像国内的课外兴趣班,尽管这样,还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语言环境,授课老师的资质难以保证等原因,中文水平得不到提高。最后,小虎的妈妈下定决心:把儿子送回哈尔滨,姥姥、姥爷一起回国照顾,自己和孩子的爸爸轮流回国看管。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就叫中国……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这首《龙的传人》唱出了大部分华裔人的心声。担心孩子忘记母语,忘记中国的语言和文字,是很多身居异国的华裔人的一件心事。他们长时间在国外生活,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知半解,而他们的后代,对华夏文明就更加无从了解了。小朋友们只能从长辈那里感受到些许中国文化,但是他们从小缺乏文化氛围的熏陶,谈不上理解其深厚含义。他们的父母不愿孩子成为“外黄内白”的“香蕉人”,“我希望我们自己有根,我们的孩子要有中国根”,出于这样的想法,他们做出了将孩子送往中国的学校接受教育的决定。

2.中外教育模式存在差异,“放养”不如“圈养”

陆太太一家是美国华裔。据她透露,在美国,父母对孩子的幼儿教育几乎没有计划,他们不提倡孩子学那么多东西,多数都是放任孩子玩耍。而陆太太自己从小在严格的中式教育环境中成长,她自然想让自己的孩子接受到相似的教育。于是,在孩子幼儿园期间,陆太太就开始对孩子施以严格教育,并将孩子送往一所华人私人幼儿园就读。孩子在此期间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每天都过得“很有意思”。但当孩子上一年级时,便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老师新教的很多知识,孩子在幼儿园时便学会了。孩子顿时觉得上学“没有意思”,没有挑战性。老师因此责怪陆太太:“这是你的错,为什么要教孩子这么多?”陆太太的美国丈夫也时常开玩笑说她是“虎妈”。陆太太认为,“我就是中国妈妈”“虎妈不是个别的,是我们中国的传统,很多亚洲人的孩子学习比较好,都不是天生的,都是家长工夫花下去的”。陆太太认为,良好的基础教育能使孩子受益终身。因此,夫妻俩商量后决定:陆太太辞掉工作,带孩子回到上海老家,边做志愿者,边带孩子上小学。

很多人出国后发现,国外的公立小学教育太宽松,太过强调学生的个性和多元化发展。很多小学都没有课本,回家没有家庭作业,尤其是数学教学深度不够。更让家长无奈的是,在国外一些学校,孩子的成绩成为了隐私,家长无权过问。而老师却无时无刻不在鼓励孩子,肯定孩子,这反倒让很多中国父母感到心虚,他们想通过成绩来管制孩子的想法也因此落空。而中国的中小学教育知识丰富,扎实有效,激烈的竞争更有利于孩子上进心的培养。美国亚洲协会曾公布一份名为《全球时代的数学和科学教育——美国能从中国学到什么》的报告。该报告显示,中国基础教育的深度、难度超过许多国家。因此,家长们认为,送孩子回国读书,能为其提供一个较好的基础教育环境,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更有利。

3.高瞻远瞩,学习中文提高未来就业竞争力

“中国强大了,我们在国外感受得更强烈、直接,受重视程度都不同了。在法国,很多老外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都在学汉语;作为中国人,自己的子女不会写中国字、说中国话,这是不能原谅的。”法国华裔刘先生说道。他的女儿在中国读完幼儿园,回到法国两年后,现在又被接到中国学习中文。刘先生认为,从小培养女儿对中国的感情,这种“中国背景”对她的成长是不可少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受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在国外,很多人学习汉语,汉语的推广越来越受到青睐。甚至于很多国际知名企业都设有中文部。这就更加坚定了华裔父母带孩子回国的决心。他们认为,他们的孩子如果能学好中文,自然能增加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未来在职场也能多一个选择。这种综合性的智力投资,比在国外家中自己教孩子中文或者将孩子送去中文学校就读显得有效得多。

二、“围城”内:喜忧参半

“感觉像是打了一场仗”,这是很多家长将孩子送回中国接受教育后的亲身感受。在这场“战斗”中,他们和孩子一起尝尽了酸甜苦辣,可谓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可以说,在他们眼中,国内的基础教育让他们悲喜交加。

1.喜:“这就是我希望孩子学到的东西”

国内的教育没有让家长们失望,从握笔、坐姿等细节开始对孩子的习惯进行规范。陆太太的女儿在美国时已经算写字写得漂亮的孩子,回国后,老师还是说她写的“8”字一定要纠正,如果8、6写不好,数字就会出问题。陆太太觉得这正是她希望孩子学习的东西。与此同时,女儿成了学校的小主持人,学校也利用她流利标准的美式英语,录英语朗读带领同学们跟读,她也经常帮助同学练习口语。孩子因此在学校结交了不少好朋友,这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孩子与人交流的能力。

另外,国内教育的评价体制激发了孩子的竞争意识。国外的教育通常讲求平均主义,这大大弱化了孩子的竞争意识。而国内的学校通常会利用成绩排名、“三好学生”评比等方式来激励孩子学习,虽然这种“应试教育”的评价体制会给孩子带来压力,但对于刚从国外回来的孩子来说,这恰好能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对学习产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