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三类实验对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三类实验对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是力学实验中的经典,一直以来成为命题专家们进行翻新、拓展与变式的实验课程资源.经过命题专家们的不断翻新、拓展与变式后,试题体现了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体现了“重视科学探究,强调过程与方法”,体现了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新课程理念.同时试题要求考生能够运用自己学过的物理理论应用于实验,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现对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三类实验进行简要对比分析.

1利用传感器直接测量拉力

例1图1为用速度传感器和拉力传感器验证“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在长木板上A、B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读出A、B两点的距离L;

②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的左端;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

③接通电源,将小车自C点释放,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F的大小以及小车经过A、B时的vA、vB;

④由运动学公式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并将测得的拉力和加速度填入实验数据表;

⑤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重复③、④的操作,实验数据表如表1:

表1次数12345F/N0.601.041.422.623.00a/(m/s-2)0.801.682.444.845.72(1)由表中数据,在图2坐标纸上作出a-F实验图线(图中已画出的为理论图线):

(2)实验图线与理论图线存在偏差的主要原因是

(3)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要保持小车(含拉力传感器)的质量M不变

B.要保证小车(含拉力传感器)的质量M远大于所挂钩码的质量m

C.两速度传感器间的距离要适当大些

D.要保持拉线方向与木板平面平行

解析(2)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3)B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非常具有创新、但又非常具有迷惑力的实验题.创新之处:利用力传感器直接测量出了细线拉力F的大小,打破了传统实验中用不易测量的量细线拉力F转化为容易测量的量即钩码的重力mg;迷惑之处:由于部分教师平时教学的过度“严谨”,过度强化了实验结论的重要性:Mm,T≈mg,而恰恰忽略了实验教学中为什么要用钩码的重力mg近似代替细线的拉力T,在实验条件不允许的前提下,无法直测细线之拉力大小T,所以学生把这道创新的实验与传统的非传感器下的实验相混淆,不容易看透实验考查的意图,导致第三问的失分现象很严重.

2利用近似转化法测量拉力

例2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采用如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打上的点计算出.

(1)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盘中砝码的重力.

(2)一组同学在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容易地检查出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应该做a与的图象.

(3)如图4(a),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做出的a-F图线,说明实验存在的问题是.

(4)乙、丙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F图线,如图4(b)所示,两个同学做实验时的哪一个物理量取值不同?

解析(1)Mm(2)a-1M(3)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过大(4)两小车及车上的砝码的总质量不同时,a-F图象的斜率也就不同.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较传统的实验题.精彩之处:①利用了数学中的近似思想,考查了学生应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采用隔离法处理得到绳子中的拉力F=MmgM+m,由于拉力F在没有力传感器的情况下不易测得,故利用转化法把不易测量的量转化为易测量的物理量,进一步考查了学生的转化能力,通过数学处理得F=mg[]1+m/M,当Mm时,F≈mg,故实现了把不易测量的转化为易测量的;②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时,即合外力一定,加速度a与质量M之间成反比,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故研究a-1M的图象,很好地考查了化曲为直的思想;③考查了学生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误差的来源)

3利用整体法回避测量拉力

例3小明同学用如图5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一端固定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水平放在桌面上,沙桶通过绕过定滑轮的细线拉动小车,细线与长木板平行,小车上固定盒子,盒子内盛有沙子.

(1)她想用砂和砂桶的重力表示系统(小车、盒子及盒内沙子、悬挂的桶以及桶内沙子)受到的合外力,为了减小这种做法带来的实验误差,你认为实验中还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2)验证在系统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从盒子中取出一些沙子,装入沙桶中,称量并记录沙桶的总重力mg,将该力视为合外力F,对应的加速度a则从打下的纸带中计算得出.多次改变合外力F的大小,每次都会得到一个相应的加速度.本次实验中,桶内的沙子取自小车中.故系统的总质量不变.以合外力F为横轴,以加速度a为纵轴,画出a-F图象,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a-F图象斜率的物理意义是.本次实验中,是否应该满足悬挂的沙桶总质量一定要远远小于小车(包括盛沙的盒及盒内的砂)的总质量? 答:(填“是”或“否”);理由是.

(3)验证在合外力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保持桶内沙子质量不变,在盒子内添加或去掉一些沙子,验证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本次实验中,桶内的沙子总质量不变,故系统的所受的合外力不变.用图象法处理数据时,以加速度a为纵轴,应该以哪一个质量的倒数为横轴?

A.小车质量、盒子及盒内沙子质量之和

B.小车质量、盒子及盒内沙子与悬挂的沙桶(包括桶与桶内的沙)质量之和

解析(1)平衡摩擦力(2)系统总质量的倒数否研究对象是系统而非小车本身(3)B

设计意图这同样是一道颇具创新思想的是实验题.创新之处:很好地考查了整体法思想,利用整体法很好地回避了细线拉力的测量问题,在平衡掉摩擦力的前提下,使易测量的沙与沙桶的总重力成为整个系统的合外力,使实验原理进一步得到了完善,所以不需要满足小车、盒子及盒内沙子远远大于砂和砂桶的重力,回避了系统误差,但同样对学生的迁移能力、理解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比实验,感悟意图: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也好,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合外力的关系”也罢,此实验也一直受到命题专家的青睐,成为高考物理中的热点问题,经过命题专家们的精彩变式,如研究对象的变换,由单个小车变换为整个连接体系统;由传感器直接测量拉力变换为用钩码的重力近似替代拉力,再到回避拉力,成为很好的考查学生各种能力的经典实验,如理解能力、探究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转化能力、误差分析能力等.正因为高考由知识立意已转向能力立意,所以在平时物理实验教学中,应注重过程分析,淡化结论记忆,明确实验目的,清楚研究对象,吃透实验原理等.不管实验的研究对象、实验原理等如何精彩地变式,只要抓住实验目的,问题便迎刃而解.先对此实验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考点进行梳理,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1)研究对象:清楚研究对象是小车还是小车以及钩码的系统,只有明确了研究对象以后,才能进一步明确合外力的来源,如果是小车,合外力由拉力与小车与桌面间的摩擦力提供;如果是小车以及钩码的系统,合外力由钩码的重力与小车与桌面间的摩擦力提供.

(2)平衡摩擦力:只有明确了研究对象,清楚受力分析后,才能明白为什么要平衡力?构建简单化的物理模型,使小车也好,系统也好,合外力变得简单了.

(3)怎么样平衡摩擦力:去掉钩码,垫高木板的另一端,使小车沿斜面的重力的分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4)怎么样才算平衡掉摩擦力:在逐渐垫高的过程中,不能等到小车开始滑动时,应在垫高的过程中,轻推小车,使小车具有一定的初速度,然后通过纸带分析,是否已经平衡掉摩擦力了,看纸带打点是否几乎间隔均匀,如果几乎间隔均匀,则已平衡摩擦力.

(5)误差分析:如果研究对象是小车,分析图象,图象过不过原点则是由于平衡摩擦力造成的误差,与纵轴有交点,则平衡过渡,如果与横轴有交点,则平衡摩擦力不够或没有平衡摩擦力;分析a-F图象或a-1/M图象发生弯曲,说明斜率发生变化,则由于在改变质量的过程中造成小车的质量M与钩码的m之间不能满足远远大于的关系.

(6)是否需要满足Mm:如果研究对象是小车,且通过转化法把拉力近似转化为钩码重力,则需要满足Mm;如果研究对象是小车,但通过传感器直接测量拉力,则不需要满足Mm;如果研究对象是系统,则也不需要满足Mm.

(7)研究物理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在合外力一定的情况下,a-M也好,a-(M+m)也好,则通过化曲为直的思想,研究a-1/M或a-1/(M+m).

总之,不管是上述哪类实验,只要明确实验目的,一切从研究对象,实验原理等进行具体分析,善于把陌生的、创新的实验与熟悉的实验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与不同点,问题便会迎刃而解,进而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